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及策略分析

2021-01-02 10:28梁祎楠
课外语文 2021年22期
关键词:汉语言应用型文学

梁祎楠

(中南民族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4)

引言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以及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发展,传统的教育理念对汉语言文学的冲击改变了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当前学生的就业前景越发的严峻,并且就业的尺度以及空间也越来越窘迫。汉语言文学是我国传统的人文学科内容,在各个阶段的高校当中都创建了这样的课程内容。身为刚刚创建的地方高校,在高校的发展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应当结合地方高校的全面发展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使高校的人才培养符合复合型以及应用型的需求,创建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课程内容的进一步优化,深化教育以及人才培养的发展。

一、当前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高校的培养目标不够确定

汉语言文学具有自身的特点,曾以深厚的文化积淀具备较强的优越感以及自豪感。但是在近几年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发展,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已经丢失了以往的优势以及文化地位。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也在发生巨大的改变,但是对于高校来说仍然在死守传统的观念,并没有对培养目标进行及时调整,不能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并且也没有找到准确的定位,对于市场综合发展需求更是没有顾及,这样一来,培养学生与社会实际需求就会造成严重的反差。

(二)课程内容设置得不够合理

结合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大部分高校的课程设计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首先,课程的专业色彩以及理论色彩过于严重,严重阻碍了学生视野的进一步拓展,对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极其不利,并且对学生在多个行业当中的领域抉择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其次,课程的内容相对庞大,不具备时代的特点,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面相对狭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受大了严重的阻碍;最后,专业必修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之间比例失调,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基本功削弱,学生的语言文学修养也会逐渐下降。如果教师在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缺少统筹的安排,那么就会导致学生重视必修而轻视选修的内容。

(三)缺少有效的教学实践

在汉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向来所重视的就是知识传授,从而导致了轻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堂的教学当中也经常出现“满堂灌”或者“一言堂”的教学模式,缺少对知识内容的进一步钻研,从而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因此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应当积极地改善教学方式,应当从实践探究的教学以及规则特点出发,进一步激发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促进学生自身多元化地发展。

二、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应用型人才培养不断发展不仅仅是对教育事业、新型产业、新型技术的适应,同时也是面对我国经济以及科技技术发展领域的重大创新改革。复合型人才以及应用型人才已经不再是教育的空想,如今已经成为市场的发展需求,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转变,地方高校应当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有效的创新改革。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的培养为抓手,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已成为地方高校实现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应用性转型的应有之义和常规选择。

(一)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想要满足当前应用型背景下人才培养的需求,首先应当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创新是学生在面对社会发展以及适应社会发展能力的关键。并且在未来发展的过程当中,人才应当具备的就是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并且只有具备这两种精神才可以将应用的想法落到实处。

(二)技能与知识的相互结合

当前教育的发展已经加快了步伐,对于应用型高素质的人才需求也逐渐增高,这里的应用型所指的就是知识体系的应用。例如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不光需要具备信息技术的知识,同时还应当对数据进行分析管理,全方位地了解知识,这样一来才可以保证对工作当中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最终的结论。因此,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背景下人才是需要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同时在工作的过程当中还应当将知识与技术进行结合。在当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传统理论人才的需求也有了较大的减少,主要面临的就是既拥有理论又拥有技术人才需求,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应用型人才的发展。

(三)道德水平以及高素质的需求

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经济发展的步伐已经加快,人才道德素质的重要性也逐渐得到提升。首先,人才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素质,在汉语言文学的不断发展变化当中,各种各样的新事物以及新知识不断涌现,因此,作为应用型需求的人才,就需要拥有终身学习的素质,并且素质是学习的过程当中学习新型的技术,从而确保可以符合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不仅如此,人才还应当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工作过程当中才可以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也表现出来高素质道德水平以及高素质的要求。

三、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策略分析

针对以上的问题,地方院校应当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积极地创新,对课程进行及时的改革,加强教学实践,对课程进行重新规划。不仅要对教学计划制定合理的目标与落实,同时还应当培养高素质汉语言文学人才的发展,促进地方高校学生就业率的进一步提升。

(一)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的发展目标

1.从单一的发展走向多样化的转型

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各个部门以及各行各业之间融合以及渗透越来越多,如果只是单一的汉语言工作者并不能满足当前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由此可见,就应当在人才培养上进行创新发展,对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教师应当结合当前各行各业领域对人才的培养进行方向的分流,从而发展成为具有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说,可以将本专业分流为语文教育方向、办公文秘方向以及新闻传播的方向,从而使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以及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课程学习板块。

2.从传统面向现代汉语人才转换

在以往的汉语言人才当中只是与语言工具以及书本来打交道,可以说对于现代技术以及媒介的发展十分陌生。在当前的时代发展当中汉语言人才不仅要可以熟练地运用外语以及汉语,并且还能有效地掌握现代技术的发展,熟练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耍笔杆子并且还能扛起摄像机,懂得编辑与制作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当前以汉语言为载体的文化正在逐渐地面向网络为主的多媒体文化发展,并且对人们所产生的影响也十分的重大。因此就应当培养汉语言文学学生不同的技能知识。如果学生不具备良好的文化底蕴,就会导致现代技术以及媒体不能发挥出自身的作用。那种在文学、影视以及网络媒体领域的创作型人才就会备受推崇。

(二)创建全新的课程体系内容

结合当前地方院校的发展以及办学定位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应当根据学校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实行厚基础、多方向的育人发展,创建符合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的课程体系,对以往的汉语言专业学生课程内容进行重修以及调整,创建全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主要以学科课程、专业知识以及汉语言文学的课程创建为基础,从而促进课程教学的进一步创新拓展。

1.语文的教育板块

这个部分是一个应用型的板块,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语文教学以及语言教育科研。创建了有关语文教育课程体系、语文课件教学制作、语文前沿教育理论,以及基础课程教育等等相关内容。

2.新闻传播板块

创建新闻传播板块相关的理论、实务、实践性课程,从而促进学生文化以及新闻领域的进一步认知。

3.办公室板块

这属于应用型的领域,主要就是培养学生从事企业事业、机关文员以及文秘的能力。教师可以创建相关的文秘与公关的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从而培养学生写作、行政法学、新闻采访写作等等能力的提升。

不管是对于师范还是非师范专业来说,“听、说、读、写”都是应当全面掌握的,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师范专业的对象是学生,主要的场地就是课堂,其中具备的特点就是“规范”;非师范专业的对象虽然也是学生,但是主要的场所就是社会,特点就是“致用”。对于这些来说,主要来自教学的实践以及训练。由此可见,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要的出发点,精心设计教学的实践环节,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汉语言文学专业当中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从中明白更多的道理,了解社会,从而感悟人生。为了让学生在日后的生活当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应当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学生审美观念的提升,进一步升华学生的道德,这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当中基本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学当中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以及较高的道德境界,促进学生精神境界的提升。由此可见,将汉语言文学专业与职业素养进行相互结合,是促进教育提升的主要目的。将专业以及行业进行相互结合,使学生在进入到岗位上可以发挥自身的真正价值,并为企业做出更好的贡献,真正实现了让学生的职业素养渗透到社会企业当中,促进自身价值的完美体现。

(四)运用多元化的方式,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兴趣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对教学进行不断的创新,这样一来才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对汉语言文学兴趣的提升,不断提升学生的自身文化素养。大部分学生选择进入到职业院校,希望可以在职业院校学到一技之长,有助于日后的发展。对于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来说,可以直接关系到学生日后是否可以顺利毕业,还有面试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会决定着是否录用。 因此,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所以说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向学生传递重要的知识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与职业相关的模拟展开教学,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促进了教学的实践性。进一步让学生明白自身汉语言文学表达能力的缺失,并且对汉语言文学学习产生积极的兴趣。

(五)整合写作课程内容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发挥集体的优势,强化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写作的进一步发展。写作在汉语言文学教学当中可以有效地体现出素质教育。因此在改革发展的阶段在教学写作知识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对写作训练的有效安排。但是从目前的情况可以发现,教学当中常常存在着局限性,在教学当中缺少写作训练的合理安排,并且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也受到了严重的阻碍。由此可见,应当促进写作类课程的内容的进一步整合,在传统的课程基础上创建实践写作的内容,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性的写作训练,从而形成良好的写作类课程群。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承担着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的重任,因此应当促进教育发展的落实。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效地将教学内容以及职业素养进行紧密的联系,并通过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开展,立足学生的心理特点,具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素养的教育。不仅如此,还应当更加重视教学内容与职业素养的结合,不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感知能力,从而使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汉语言文学的改革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因此,教师在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当从应用型培养的目标出发,创建汉语言文学的课程体系,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实践教学。不仅如此,对于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应当从以往的人才培养上进行积极的创新,从而使学生更加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发展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猜你喜欢
汉语言应用型文学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我们需要文学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