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大学毕业生就业促进与对策研究*

2021-01-02 08:56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邱宝荣
区域治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毕业生政策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邱宝荣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2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874万人,再创新高,但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对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也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根据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大学生招聘需求人数为1237万,占全国需求的10.19%,求职申请人数为896万,占全国的10.56%。与2019年第四季度相比,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大学生招聘需求人数有所下降,而求职申请人数则有所增加。与2019年第一季度相比,在重大医疗事件和经济下行的影响下,大学生招聘需求人数同比下降16.77%,而求职人数增加了69.82%。

(二)浙江省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从浙江省大学生就业形势来看,总体比较稳定。从市场供求看,岗位数仍大于求职人数。2020年一季度浙江新增就业26万人,同比下降17.9%;城镇调查失业率4.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以来,各地区延迟复产复工,对各行业、各单位的生产、经营和正常运转造成了巨大影响。受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大宗商品市场动荡。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就业压力显著加大,企业困难凸显,金融等领域风险有所积聚。经济下行和重大医疗事件的影响,使高校毕业生较往年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对整体就业造成了不利影响,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用工需求让就业形成一系列负面的连锁反应。

每年浙江需解决就业的人数,即新增就业人数约100万人,目前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数超过250万个;2020届省内高校毕业生约32万人,省内提供的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岗位数超过100万个,就业岗位数总体比较充裕,劳动者的就业机会仍然比较多。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需求持续降低

从我国目前国家教育行业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各大高校每年都在不断扩招,虽然我国人民整体学历水平不断提升,但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年提升。再加上海外留学生数量激增,重大医疗事件的影响导致国内就业岗位数量一定程度降低,从而使我国的整体大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我国目前所采用的市场经济体制本身的竞争就是较为严重的,再加上国内经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企业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需要做好产业结构的优化与改革,因此不同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情况发生了转变,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使得国内整体就业压力更大。

(二)毕业生自身求职意愿偏低

重大医疗事件的出现和对社会的持续影响是较为明显的,很多大学生在重大医疗事件的影响下,一开始就主动放弃了就业,更多的将自身的就业计划放在了下一年。一些大学生更是主动参加公务员考试、备战考研和留学等其他的就业方式。大部分学生对于自身求职的期望相对偏高,因此很多毕业生并不注重先就业再择业,而且开始就有较高的就业预期。这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由于自身的就业期望过高,导致求职意愿偏低,无法更好地达到自身就业的目标。

(三)毕业生就业质量及就业稳定性持续下滑

在就业后工作一段时间,很多毕业生就会出现跳槽的问题,甚至一部分毕业生出现了频繁跳槽的问题。与毕业生跳槽相对应的,就是很多企业对于长久性人才培养的选择与困难,这两种矛盾和问题的出现,就是毕业生就业稳定性的问题。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学校中的学习,虽然学到了相应的理论知识,但是很多学生自身的技术水平并没有达到工作的高要求,再加上一些学生对于自身的工作定位并不明确,环境的影响导致毕业生自身的工作稳定性较差,多方面的影响,使得毕业生就业质量及就业稳定性持续下滑,不利于毕业生的就业及后续发展。

三、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促进的对策

(一)进一步加大用人单位信息传递和减税降费政策供给力度

政府部门是大学生就业政策供给端的重要主体,其政策导向和供给力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是大学生就业政策效果的直接受益者。优化大学生就业政策供给,有助于促进政府部门、高校、用人单位、大学生自身良性互联、互动。政府部门应当:一是建构“政府—学校—产业界”的三位一体就业扶持机制,充分保障政府决策和政策执行的高度成效;二是打通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市场之间的信息渠道,建立囊括全省的就业政策和就业供求的信息平台,使高校毕业生和市场就业信息能够在不同高校、区域和行业之间自由流动,促进毕业生有序高效就业;三是进一步加大对用人单位减税降费的支持力度,着力稳定现有岗位,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给予必要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出台税收优惠、减税、免税等政策措施,持续支持中小企业减税降费,增加用人单位招聘用工意愿;四是用人单位要积极关注新出台的优惠政策与准入条件,及时获得可享受的政策红利,并积极传导到大学生招聘的前端环节,提高用人单位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薪酬待遇水平和就业供给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的改善。

(二)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就业社会服务政策供给力度

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一条龙”服务。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扶持政策。进一步出台政策,鼓励政府部门要进一步采取多种方式为毕业生提供免费就业信息和各类就业服务。进一步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更多吸纳高校毕业生,支持困难企业保留大学生技术骨干。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的单位要积极聘用优秀毕业生,高校的科研专项可吸收毕业生参与研究,其劳务性费用和有关社会保险费从项目经费中列支。继续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扩大失业保险返还等阶段性稳岗政策惠及范围,延长以工代训政策实施期限。推动降低就业门槛,动态优化国家职业资格目录,降低或取消部分准入类职业资格考试工作年限要求。

(三)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优化就业指导服务

最终评价高校毕业生是否合格的主体是各个用人单位,最终决定高校毕业生是否能够顺利就业,也在于是否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让用人单位参与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中,对于推动教育改革以及用人单位的发展都有突出的益处,高校可以借此减少学校培养目标与社会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用人单位也能够找到更优秀的员工,提高用人单位的工作效率。所以,应把建立、强化校企联合共建机制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长期机制发展起来。

高校应当开源拓岗,深化校企合作,当及时制订校企合作方案,通过多元化线上、线下招聘会、明确思路全员抓就业。组织队伍走访单位,积极邀请用人单位宣讲人才政策、签订实习就业协议并举办现场招聘活动。完善体系,强化就业育人,促进学院与市场对接。高校应当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援助,定期开展专题讲座,设立就业精准指导。重点关注低收入家庭、少数民族、残疾学生等就业困难群体,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建立帮扶台账,明确就业帮扶“五个一”要求,不让任何一个就业困难毕业生掉队。

(四)进一步坚持就业导向,促进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突出毕业生就业跟踪评价反馈工作,做好分析,把评价导向从只追求就业率转为努力提高就业质量,对毕业生进行综合评价,将就业质量作为专业认证的重要评价指标,支撑学校的综合改革和人才培养。突出“就业思政”引领,把毕业生就业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开展以“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为核心的就业主题教育活动,评选学校“基层就业之星”,鼓励支持毕业生留省就业、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就业、参军入伍。积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新格局。

四、结束语

为保障大学生顺利就业,更好地实现我省整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必须从国家相应的政策入手,发挥出利好政策的重要作用,全面鼓励大学生基层就业,更好地发挥出大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对于高校来说,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就业主导责任的提升,发挥出高校对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还需要逐步完善校企就业的联合培训,提高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更好地发挥出企业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还需要更好满足学生的自主选择,不管是进行就业、创业,还是公考和考研,都要给予充分的支持,保障大学生就业率的稳步提升,逐步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活力。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毕业生政策
政策
政策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助企政策
1.举证责任倒置对劳动争议仲裁有什么意义?
政策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