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全勇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汉河小学 山东青岛 266102)
随着素质教育被社会广泛关注,学校和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小学中,科学这门课程也被重视起来。在以往的科学课堂中,教学模式落后,教学内容单一,导致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降低,是教学中普遍出现的问题,所以,创新教学模式是教育工作者需要为之努力的方向。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掌握科学、运用科学、明白科学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从科学中发展自己的动手能力。只有有效实施课堂探究活动,才能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意义与价值。
小学时期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的基础阶段,科学这门课程在小学学习中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专注能力。有效利用探究活动与小学科学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深入科学,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并掌握其科学方法。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小学科学的意义在于在课堂学习中,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检验科学真理,从而深刻明白科学的重要性。小学科学学习对学生有重大意义,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更关注对科学的教学。通过探究活动,创新教学模式,能让小学科学教学内容变得多样化,可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从而使其对学习充满积极性。而且小学生通过科学学习,阅读大量科学题材的书籍,利用休息时间定期到天文馆了解科学的奥秘,不仅能丰富自己的课余时间,还能开阔眼界,拓展思维能力。在课堂上通过合作学习,积极讨论,展示自我,能使学生的知识层面更加广阔,老师给予一定程度的赞扬,会让学生发现不一样的自己,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由此可见,探究活动能够推动小学科学课堂的进程,对其有重大意义。
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力与思维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进步发展,科学这门学科也逐渐被许多老师和学校重视起来。而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学内容与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变得多样化[1]。老师在课堂中要正确引导学生探究科学、运用科学,从而明白学习科学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只是依据课本讲解科学知识,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常常会觉得科学过于深奥。并且在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老师“一言堂”的情况,没有依据学生身边的生活、事物结合书本进行科学教学,让学生被动接受科学知识,使得课堂氛围不活跃,教学内容枯燥,从而逐渐对学习科学产生抵触心理。而现在老师可以创新教学模式,设立教学情景,有效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用学生身边的例子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融入课堂学习,建立完善的知识框架,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科学课本中学到的“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中的知识点“热胀冷缩”的原理。老师可以让学生先想一想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比如石灰路面上的空隙,平常见到的温度计,冬天的水管等。也可以在课堂做一个小实验,比如准备一盆热水,将乒乓球稍微捏扁,放入水中,它自己会慢慢鼓起来。小学生的好奇心重,动手能力也强,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实验这种趣味教学,让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愉快,使小学生对科学的世界充满好奇,爱上科学探究。所以,创新教学模式,也是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活动的有效策略之一。
书籍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存在。在日常授课中,老师往往只是利用教科书讲解科学知识,这其实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上课前备课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这堂课中的科学内容知识,展开延伸,找一些有关于这堂课讲解的科学题材类书籍或视频,生动地讲述并展现在小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受科学的奥妙。老师正确引导学生不仅在课上,也可以利用课下时间阅读科学书籍,也可以定期到天文馆等场所了解科学[2]。这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还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时间,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更有意义。并且,在日常授课中,老师不要局限在书本中,探究材料也是探究活动的关键部分。老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材料,在课上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注意力与积极性。让小学生通过学习科学获得知识与能力。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科学课本中学到的“岩石的科学”,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搜集身边的石头,在课堂上了解石头的纹理与硬度,可以将石头进行分类,做成标本,更加全面地认识岩石的性质。并且,老师可以将有关岩石类的书籍汇总讲述给学生听,也可以通过视频展示给学生,使其了解岩石的用途等。比如,岩石可以建成桥梁、工艺品或者工业原料等,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让学生明白岩石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到科学的价值。所以,丰富教学材料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活动的有效策略之一。
在小学阶段,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注意力不集中,纪律松散。在一节课时间里,学生的专注力可能只有二十几分钟甚至更少,老师要合理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专注力,又能让课堂学习变得更有意义。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分组模式,学生之间合作学习,进行小组间的讨论,从而快速提高课堂效率[3]。在小组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老师要注意每个学生间的分工,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注意观察、思考、勇于发言、积极参与,从而让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发现科学、了解科学、深入科学,使科学探究活动变得更有意义。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科学课本中学到的“苹果为什么落地”,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分组模式,让学生分工合作。让学生通过糖纸、书本、羽毛球等物体,将这些物体扔到地上,观察物体下落的速度,并将这些情况进行记录。老师正确引导学生讨论关于地球引力的问题,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的奥妙,并想象如果地球上没有引力,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怎样,从中获得启发,了解万有引力的意义与作用。让学生间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增进学生间的友谊,让彼此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无间,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全面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使其全面发展。所以,合作学习也是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活动的有效策略之一。
结合以上情况,科学探究活动一直都是小学科学课堂的核心。将探究活动有效融入小学科学课堂,对小学生的科学启蒙起到很大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建立小组学习模式,交流讨论,分享探究科学的收获,巩固科学知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与欲望。通过探究活动学习科学,可以将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提升到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