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强
(中卫市沙坡头区柔远镇柔远小学 宁夏中卫 755000)
知识源于生活,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要求小学作文教学加强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充分拓宽小学生的知识获取途径,利用丰富多样的生活化教学途径,强化学生的情感认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激活学生的作文创作思维,有效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形成。
生活化情境教学模式的运用是有效增强学生课堂学习体验,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一种重要途径,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实际作文教学内容,有效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创设新颖的生活化课堂情境,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吸收更多作文素材,激发学生的作文写作兴趣,实现学生作文创作能力的提高。以小学三年级习作《我的植物朋友》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结合本节课程的教学重点,借助微课教学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大自然植物的视频资料,以直观的形式有效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营造一个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化情境,促使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体验中,最大程度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接着语文教师就可以顺势导入本节课程的习作要求,引导学生将自己生活中比较喜欢的植物进行分享,促进学生对自己所写植物的特点进行思考,有效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充分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兴趣,进而有效优化学生的作文创作能力[1]。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题材大多以记叙文为主,且与实际生活都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活动时,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引入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元素,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的日常生活灵活创作,有效增强学生的感悟,使学生的作文可以更具生命力[2]。以小学三年级语文习作《奇妙的想象》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本节课程中可以引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充分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可以创作出更具个性的优秀文章。比如,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围绕未来的住宅环境、通讯工具以及交通工具等进行大胆的幻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大胆的设想中有效引发学生的习作思维。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虚拟现实场景,有效激活学生的写作灵感,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作文写作方向和创作主题,从而有效发展学生的作文想象力,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活跃。
在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在有效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创作的同时,还需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生活化体验,注重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可以此过程中有效增强自身感悟,并促使学生结合自我感悟通过文字的形式进行表达,让学生的作文可以言由心生,确保小学生的作文质量。以三年级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为例,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表示顺序词语的运用,使学生能清晰描述和表达自己的实验过程,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实验提高自己获取习作素材的能力。在本节课程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生活化小实验——“摩擦生电”,课堂上,教师将提前准备的实验用品分发给小学生,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分组,要求小组内学生利用提前准备的塑料格尺和一些碎纸屑进行摩擦生电的小实验。同时为小组内的成员明确分工,一人实验,其他人观察,然后交换操作,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实验完成以后,要求组内成员进行总结、分享,充分凸显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让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实践,增强自我感悟,促进自身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3]。
总而言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首先教师需要从自身做起,积极转变和创新自身教学观念,注重生活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科学性,将小学生的学习主体作为基础,充分拉近作文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储备,增强学生的生活感悟,使学生逐步提高自身作文质量和作文水平,进而实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