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琳
(上海嘉定区怀少学校,上海 201802)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校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负有重要责任。德育是所有学科都应负的责任,需要全体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德育渗透到其学科教学之中。
现行的语文学科统编教材以“立德树人”作为其重要的编写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其中选取的小说中不仅包含着丰富的知识内涵,还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对于中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和情感体验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学生可以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来认识社会、感受生活。语文教师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并结合德育的特点,在小说教学中找准切入点,就能切实有效在小说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达到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目的。
德育最好的方式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高尚道德情操的熏陶,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其具有得天独厚的德育功能。统编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小说涉及广泛,并且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更容易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虽然小说的故事情节是虚构的,却有着现实生活的影子,更可以揭示生活中的真善美或假恶丑。因此阅读小说对正处在心理成长期的中学生来说,是了解现实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所以以小说阅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理解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德育方式。
教材中选取的小说大都体现了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下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作者的个人情感、人生理想以及对社会的看法,这些德育因素会对小说的阅读者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对处于人生重要时期的初中学生来说,更是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与精神震撼力,可以在小说的阅读与学习中感受到人类的美好情感。
统编教材选择的小说,大多是对于人们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小说加深对现实生活的了解,对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并由此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的《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都是出自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咏雪》写出了下雪天谢家子女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生活欢快和谐的画面,表现了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陈太丘与友期行》记述了陈元方与客人对话时的情景,赞扬了陈元方的聪明和无畏,表现出古代儿童良好的家庭教养,也告诫人们为人要方正。学生在阅读这些优秀古代小说的同时,感受到了古代儿童的优良品质,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七年级下册中的《驿路梨花》,作者通过“小茅屋的主人是谁”这个问题巧妙地设置了三次悬念和两次误会,使小说富有戏剧性,很能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当小说在最后揭晓建造者和照料者都是小茅屋的主人,他们的行为都是雷锋精神的具体体现这一文章主旨时,学生也体会到了作者对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的歌颂,以及雷锋精神的世代相传,提高了自身的道德修养。
阅读小说可以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统编教材选取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大都心怀理想,并为了理想不断努力,即使面对困难与挫折也会坦然接受并努力克服。教师在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讲解时,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其优秀品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中法国作家让·乔诺的《植树的牧羊人》,讲了一个离群索居的牧羊人,通过近半个世纪坚持不懈地植树,把荒漠变成绿洲的故事。小说里塑造的牧羊人这一人物形象,体现出把为他人造福视作人生价值的品质,对成长中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
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所选取的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长篇小说《简·爱》,讲述了从小变成孤儿的女主人公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简爱身上所表现出的自尊、自重、自强,和她对自己的人生的执着追求,对成长中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积极意义。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思想内容都会对读者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作用,在语文课堂小说教学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教育,可以有效地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旅居美国的哥哥来巴黎游玩,住在我家。有一天他夜游归来,小区寂静昏暗,从远处观望,只看到一扇窗亮着。他发现,原来这是我家的窗户!夜深人静,我还在灯下阅读写作。我告诉他,我要等孩子睡了,才能安心握笔直书。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那么在进行德育渗透时,也要紧密结合这三要素来进行。
小说中鲜明的人物形象有的可以树立榜样的力量,有的则是反面教材,都可以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人性的美丑善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德育渗透,引导学生自觉向作者要弘扬的真善美靠拢。
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中的刘慈欣的《带上她的眼睛》,作为地航飞船的领航员的小姑娘身处绝境,依然以大无畏的精神坚守岗位。在分析这一人物形象时,学生可以感受到她所表现出的乐观、勇敢、坚强,鼓励学生树立乐观阳光的心态。
九年级下册中契诃夫的《变色龙》,身为警官的奥楚蔑洛夫,在狗咬人事件发生之后,由于狗主人身份的不确定,使得他对事件的处理标准一变再变。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呈现了他那趋炎附势、寡廉鲜耻的嘴脸。这是一个没有道德观念的反面形象,在人物形象分析时可以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促进学生在揭露假恶丑肯定真善美的对比中培养正面的道德认知。
小说的情节通常由若干生活事件组成,在情节线索的引领下展现具体细节,生动的情节更能够吸引学生。
九年级上册中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小说通过对杜小康与父亲离家到芦苇荡放鸭这一主要情节的叙述,写出了杜小康在经历了芦苇荡的暴风雨的考验和锻炼后,从幼稚、软弱的孩子成长为勇敢坚强、有责任心的男子汉的过程。在故事情节的分析过程中,学生跟随着杜小康一同成长,学会应对挫折、调适情绪、战胜困难,也懂得了作者想要传达的需要在艰苦的条件中锤炼,才能长成为心态积极的人的思想。
小说的环境是为了烘托当时的客观背景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更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深入分析小说中人物所处的环境,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小说的主题。
学校德育是一个需要所有学科教师来共同承担的长期工程。语文学科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感情,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情感体验,进而提高思想品质。小说中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纷呈的故事情节更容易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与洗礼,德育效果更加明显。语文学科可以充分利用小说的优势,使学生在阅读与欣赏小说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出健全的人格与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小说教学的过程不仅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也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作者的思想教育,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更加容易地、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还可以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勇气等品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起学习的恒心并拥有坚强的意志力。学生就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使学习朝着明确的目标积极进取。语文老师在教学时也会事半功倍,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语文学科德育功能,可以提升学生在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性格品质和应对生活挫折等方面的道德认知。语文教师把握好德育方向,充分运用语文学科教学智慧开展德育渗透工作,能够助推学校德育工作持久有效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