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大学生就业工作与党建工作都是高校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建立“党建+就业”模式,基层党组织可以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开拓就业的渠道,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当前,随着高等教育不断普及、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张,大学生毕业人数也逐年提升,对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着大学生自身成长和职业发展,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更关系到我国的高质量发展与国计民生。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1]各个地方的教育部门也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置于重要位置,各地各高校纷纷创新方式、拓展渠道、精准服务。然而,在每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中,都存在一部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多个因素导致,大多数是和毕业生的自身求职定位、就业心态、自身能力和素质有关。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情况又呈现出新的态势,一是大学生就业心态多样化,“慢就业”、“缓就业”、“不就业”现象逐渐凸显;二是薪酬不再是大学生最关注的唯一因素,更多看重企业文化、工作平台、职业发展、上升通道等;三是不再紧盯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很多大学生选择在“家门口”就业;四是伴随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的发展,创业成为更多大学生的新选择。
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培养、发展新党员,为党组织吸收新鲜血液,为党的事业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积蓄力量。[2]因此,高校党组织作为教育和管理学生的重要载体,同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高校党组织具有强大的凝聚力,通过密切联系群众,组织党员做好服务工作,发挥党员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可以将大学生紧密团结在一起,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从一定层面上来讲,高校党建工作和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主要目标一致,都是为培养和服务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拥有崇高理想的新一代大学生。党建是基础,就业是生命线,二者结合以相互促进,是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的发展和创新。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创新党建服务模式,培养新一代“四有”新人,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1.树立“党建+就业”服务新理念
一是树立“党建+就业”服务新理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促进党建与就业工作联动,推动大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双提高,坚持围绕“抓党建促就业,以就业提升党建工作发展”的工作思路,在高校就业工作中融入“党建+”理念,以党建指导就业,提升党建水平,增强就业质量。二是实施“分层次推荐就业”新举措。通过走访调研、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大学生实际情况,一方面,划分就业类型,根据不同学生对就业的关注点和聚焦点,设计侧重点不同、连贯的、系统的就业指导帮扶体系;另一方面,引进行业优质企业,为大学生提供高质岗位,通过与优质企业开展支部共建等活动,密切与企业的合作,以党建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给高校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实习岗位,不断提升大学生就业的质量。此外,针对当前 “就业难”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片面就业观念,要及时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强化学习,提高认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帮助大学生纠正其错误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帮助这部分党员能尽快地融入新的工作环境,缓解刚离开学校的不适感。
2.构建“党员+就业帮扶”服务新机制
高校党组织可以建立党员联系就业工作制度。成立由支部党员、班主任等大学生就业工作小组,充分利用班会、党课线下渠道以及微信、微博等线上平台发布近期招聘信息,听取大学生意见和想法,重点分析和关注大学生的就业思想动态、就业心理、就业准备等,重点部署、及时跟进,全面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围绕大学生就业工作要点,以就业优先为导向,对照高校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促进大学生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为目标,针对长期制约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老大难”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做到基层党建与大学生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齐头并进”。充分发挥党员攻坚克难关键作用,与大学生就业帮扶“同频共振”,发挥职业规划与创业指导辅导员、毕业班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辅导员等党支部中坚力量作用,携手学生党员,共同组织实施“四精”工程,开展“三个一”活动,深入企业一线走访调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以科学的态度规划职业生涯,提高自身实力,提升学院整体就业质量与水平,做到发挥党员攻坚克难关键作用与学生就业帮扶工作“并驾齐驱”。不论是党建工作还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其工作的核心和关键都是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道德水平,做一个德才兼备、敢于拼搏、踏实肯干的时代新人。
3.打造“党性教育+就业指导”服务新平台
对于高校党建工作和大学生就业工作而言,就业指导与党性教育是密切相关的。首先,高校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激发大学生就业工作活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党管人才”政策落实,在学生党员思政教育过程中进行就业教育,将其贯穿于学生党支部的“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贯穿于党员日常教育的各环节,真正实现二者相结合,形成良性互动。一是通过邀请合作企业、知名校友在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讲座,对求职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正确的求职动机,以及构建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二是在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后,要对他们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可以以党组织的社会实践为抓手,开展“职业体验式教育”,提前体验工作环境,接受工作任务,锻炼大学生实操能力。同时,党组织还可与团委合作,开展“党建带团建”,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更是要根据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和技术能力,举办模拟现场招聘大赛等,通过参与竞赛提高竞争和协作意识、团队精神,领悟职业的内涵,也可与合作企业展开职业体验,让学生在求职前感受职场的氛围和环境。三是通过宣传优秀党员、劳动模范等先进事迹,不断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个体带动整体,促使更多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在全校形成一种敢于拼搏、敢于奉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鼓励大学生要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积极地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就业氛围。高校也应针对大学生就业做好政策解读,引导大学生积极关注我国的就业政策,自愿支援西部发展、乡村振兴,自觉树立服务基层的奉献意识、责任意识。
1.整体就业质量显著提升。以江苏省为例,《2019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自实施就业帮扶创新举措以来,高校大学生就业指标呈现“三高二低”趋势,即协议就业率高、留用率高、薪资福利待遇高和灵活就业率低、离职率底,实现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双提升”。
2.大学生及家长对就业岗位高度满意。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校园招聘宣讲、校园双选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择业的主渠道,大学生及家长对高校所推荐的企业、就业岗位满意度较高,特别是对行业龙头校企合作企业所提供的薪资福利待遇、晋升发展空间等特别满意。
3.用人单位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高度肯定。通过推行分层次推荐就业举措,向企业提供“一站式”、“套餐式”服务,既能满足用人单位对操作类普通技能人才用工需求,又可以满足研发服务类高级技能人才用工需求。用人单位对高校党组织打造的“一站式”“、套餐式”服务给予高度肯定,促进了高校和企业间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