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坚持四提升”为统领打造人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2021-01-02 05:52
求贤 2021年1期
关键词:人才工作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进入新时代,从人才支撑发展到人才引领发展,无论是在战略谋划上,还是在工作方式、方法上,都面临着深度调整的新态势。“十四五”时期,如何把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贯彻到谋划人才发展、制定人才政策、部署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党管人才工作的实践中去,更好地紧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而精准发力,是当前人才工作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基于这样一个认识和考虑,在科学分析西青区人才工作现状、存在困难和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十四五”时期以“四坚持四提升”作为指导和推动全区人才工作的总纲目、总抓手。

一、坚持党管人才,提升政治引领力。

围绕人才发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着力健全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和保障机制,注重从单兵作战向协同作战转变,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要抓好理念更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系列重要论述,不断提高党管人才政治站位,牢固树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和“抓发展就要抓人才、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理念,将“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纳入西青区“十四五”规划纲要,让人才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好西青的战略资源、关键动力、引领力量。

二要明确职责分工。组织部门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牵头不包办、抓总不包揽、统筹不代替,重点抓好战略思想研究、总体规划制定、重要政策统筹、创新工程策划、重点人才培养、重大典型宣传等方面工作,打造人才工作品牌,扩大人才工作社会影响。人才工作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地抓好各自领域、系统的人才工作,克服部门利益和局部利益对人才资源的不合理分割、部门之间人才政策相互脱节等现象,共同抓好人才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

三要加强督导考核。建立健全人才工作督导考核制度,定期对重点人才工作开展专项督查,变人才工作软任务为硬指标。抓住“关键点”,强化党委政府“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将各级党政“一把手”抓人才工作,列入对其个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作为年度述职的重要内容。讲究“差异化”,研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指标体系,把对各单位的考核,转变为考培育、考产出、考效益、考增量的个性化考核。逐步建立以人才政策落实、人才投入力度、人才数量结构、人才成果贡献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二、坚持产才融合,提升人才集聚力。

坚持“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的思路,着眼于促进人才集聚、激发人才活力、发挥人才作用等关键问题,大力引进培养各类高层次和急需紧缺的专业人才。

一是紧扣产业需求引才。认真分析研究“产业缺什么、企业要什么、我们有什么”。在市人才办统筹推动下,加快推进天津市半导体集成电路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建设,将联盟建设与招商引资、产业集群和人才高地建设融为一体,将联盟打造成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深入企业开展需求调研,及时了解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发展态势,掌握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编制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产业人才需求目录,打通重点产业人才引进通道,帮助园区和企业精准对接、靶向引才。

二是突出企业主体引才。把握好政府“无为”和“有为”的度,减少过多的直接管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做到凡是市场能办好的事,就交给市场;凡是企业能办好的事,就交给企业;凡是社会能办好的事,就交给社会。对于具体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以社会化手段,交由市场配置。

三是加快平台园区引才。聚焦产业园区主阵地,完善全区人才发展平台布局。强化专业导向,按照“产业集聚推动人才集聚”的思路,针对重点产业领域的垂直链条,加快推进西青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集成电路产业园区等专业平台建设,让人才引进与产业、项目、区域资源禀赋实现“无缝对接”。

三、坚持改革创新,提升人才创造力。

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构建与西青区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流动、激励等机制,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一是建立灵活有效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坚持以用为本,强化效益意识和柔性引才理念,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完善人才引进机制,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进一步健全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工作联动机制,实现人才、产业、科技、金融等部门互联互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协同联动。继续开展好“才聚西青·智创未来”系列招才引智活动,探索灵活多样的引才机制,通过短期聘用、技术合作、柔性挂职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吸引各类优秀人才来区工作。健全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对接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探索合作建立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培养优秀企业家和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支持有实力的企业与高校开展校企人才联合培养、定向培养,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

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人才工作的最终成效,要靠市场说话、靠业界说话、靠贡献说话。要坚持需求导向,着眼“高精尖缺”,强化评价激励导向作用,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创新人才评价认定标准,出台教育、卫生等领域人才量化评价标准,定期修订完善《西青区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推动人才评价科学化、精准化。针对产业发展急需、社会贡献较大、现行人才目录难以界定的“偏才”、“专才”,给予“一事一议”政策支持。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以重点人才工程为载体,完善贡献与所得相匹配的政策机制,加大对贡献突出的人才激励力度,不断健全相互衔接、梯次清晰的人才资助体系,努力实现一流人才一流待遇、一流贡献一流地位。

三是建立多元高效的人才投入保障机制。要创新人才投资的模式,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社会资本,合力推进人才工作发展。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参与”的原则,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投资人才开发,发挥用人单位、金融机构、风投基金、民营资本等作用,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探索成立西青区人才创投联盟,建立人才创投引导基金,充分发挥政府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四、坚持优化服务,提升环境吸引力。

瞄准制约人才发展的痛点、堵点,精准施策,提供“母亲式”的关怀、“保姆式”的服务,全力帮助人才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成长中的烦恼”,让各类人才舒心生活、顺心工作、安心发展。

一是提供精准优质的贴心服务。整合人才公共服务资源,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便捷高效服务。优化线上线下服务,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服务方式,持续优化“西青人才云”智慧平台服务功能,逐步实现由“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用跑”。建设好西青区专家服务中心,打造集人才政策宣传、项目对接、数据统计、需求调查、跟踪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探索通过成立高层次人才联谊会、举办企业家沙龙、建立产业人才联盟等形式,加强各类、各层次人才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产学研转化,努力搭建人才、资本、企业对接平台。

二是营造爱国奋斗的创业氛围。注重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做到增人数与得人心的有机统一。抓好专家服务,深入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区领导带头结对联系专家、关心关爱专家,示范带动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对专家人才的日常联系、情感交流,真心实意当好专家人才的“后勤部长”。持续推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常态化,广泛宣传优秀人才先进事迹,遴选一批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知名高校院所,组织专家人才开展教育培训、国情研修工作,引导广大人才既当业务上的“高精尖”、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三是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紧紧围绕人才需求,努力将服务做到人才心坎上。完善安心留才措施,聚焦人才及其家人生活所需,着力解决人才安居落户、子女就学、配偶安置等人才普遍关注关心的问题。建立“企业提名单、政府接单办”工作机制,开通急需型人才引进落户全流程网上办理绿色通道。加大人才住房保障投入力度,探索以购置、租赁、配建等方式,建设一批人才公寓。营造多元人文环境,大力推进城市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天津市唯一的国家级生态区和全国文明城区这两张国家级名片。加强人才创业聚集区周边商务、餐饮、休闲、娱乐等配套建设,推进公共交通、教育卫生和文化体育功能提升,打造人才宜居宜业新环境,增强广大人才对西青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让西青区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实现梦想的热土。

猜你喜欢
人才工作
人才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