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吕文经予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其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也比较大,基于这种情况给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给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同时也给我国医疗机构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困难。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日益提高,人们对防灾减灾的工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医院的防灾减灾应急工作显得更加具有意义。在灾害管理中医疗卫生系统建设比较薄弱,一旦发生灾害将会导致医疗系统崩溃,给医院人员、服务体系、应急响应、设施设备等造成损害。减灾风险管理主要是利用系统来对灾害进行分析和控制,确定不确定因素的发生,以便于提前做好防范措施,降低灾害带来的损伤和对人员生命财产的损害,为及时应对灾害风险做好准备[1]。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要提高抗灾能力的五个优先领域,这五个领域是指对学校、供水、卫生基础设施、医疗设施的抗灾能力,以确保人们获得公共教育、基础保健以及救急护理。
学者Plate曾提出在灾害形成和发生的过程中,“不确定性”是防灾减灾的根本特点,其中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其一,自然不确定性,也就是自然本身所体现出来的不确定性,例如,地震、海啸、全球气温变暖以及暴风雨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这些都人类所不能抗拒和干预的,难以通过实验模拟的方式进行控制,只能针对以往发生的数据来进行统计和记录,从而进一步推算出下次发生灾害的概率。其二,认知的不确定性,这主要体现在灾害的形成与发展中,我们可以通过灾情和相关预报以及模拟实验来对灾害进行提前预防,做出相应的防灾减灾应对措施,在此过程中,因计算方式和选取模型的方式尚不完善,因此难以做到非常精准的预测,导致有时所播报的天气预报与实际的天气情况存在差别,这些就是认知不确定的体现;其三,抉择的不确定,就是从事防灾减灾的工作人员和相关政府领导以及专业的技术人员参与到防灾救灾的抉择中,社会受灾群体也属于抉择中的主要因素,由于每个人所做出来抉择存在差异性,与自身认知、价值观以及对信息的掌握程度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存在抉择上的不确定。但是这些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可以通过疏导沟通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控制[2]。
安全医院主要是指医院本身和医疗设施设备的建设符合国家减灾安全的规范,并且具有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对医疗卫生人员进行有组织计划的培训,以便可以保障在灾害发生时,医院的建筑不会发生倒塌,给病人和相关医护人员造成伤害,确保医疗设施和医疗服务在灾害发生后仍然可以给病人提供相应的服务[3]。
世界卫生组织对安全医院的定义是在灾害发生期间和之后的这段时间,依然可以在自身现有设施设备的基础上为患者病人提供有效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也就是在应急救援系统中,医院需要对突发事件做好充足的准备,具备应急响应系统、紧急救援能力、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可以在关键时刻发挥救死扶伤的作用。在减灾行动中,因为医院本身就具备挽救生命的功能性服务。在发生灾害时,需要他们承担其各自的责任,对医院安全进行规划和设计,对黄金抢救时间有所重视。因此,在发生突发事件形成灾害时,医院需要具有较高的抗风险能力,并在短时间内进行救援救灾行动。
在发生公共突发事件时,安全医院需要及时作出应对反应,并有效开展医疗救援工作。在进行救灾救援时,需要医疗救援人员、现场指挥人员、专业专家部门等多方面进行协作,形成统一的协作步骤,加强各个部门人员之间的合作交流,以便取得更好的救援效果[4]。医院要及时调整信息系统安全、生物安全以及环境安全等之间的影响关系,合理对此进行规划设计,避免相互之间产生影响造成不良性现象事件的发生。对于安全医院的研究包含有其设计的整个过程,即在传统安全范畴内的安全防范,例如消防安全、医院设施安全、患者安全等;非传统安全,例如自然灾害、传染病、交通事故等;涵盖的内容还有环境安全、电气安全、建筑安全、医疗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
防灾减灾风险管理的实施策略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估、风险处理、风险监控以及风险沟通。
风险识别就是对各种灾害的风险进行识别,并对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判断,对将要发生的灾害事件以及如何发生进行研究。风险识别需要对风险的来源、发生范围、性质特点、级别以及相关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鉴定,如此可以有效对灾害风险的本质进行了解和认识,以便准确判断出灾害的发生程度以及造成破坏的程度。
风险分析主要是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后果进行分析。风险评估主要是对风险分析出来的结果进行评估,根据所要面临的风险,结合其实际发生的程度以及相应的资源分配情况进行评估,最终由防灾减灾的管理者考虑各种因素对风险的发生进行优先处理的排序,与此同时也可对风险进行可行的控制,降低风险成本,为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风险处理主要是指选择适当的方式对风险进行处理,通常可以选择这五种方法避免、接受、保持、转移、缩减。风险避免是对于会造成风险的行为坚决不做,直接杜绝风险事项和活动,避免其发生的可能性;风险缩减是指通过适当的做法来减少风险的发生、降低风险的后果;风险转移是指将风险负担转移到其他地方并通过合作协作的方式来实现;风险保持和接受是指在难以避免、缩减和转移风险的情况下,接受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后果。总之,风险的避免和缩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远离,使风险根源远离工作环境,还可通过改善工作环境来使环境建筑变得更加坚固和安全,利用不同方法来对风险进行有效处理。
对风险进行合理、科学的分析、评估,并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应对。对这些环节实行风险监控,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和改善,构建一个封闭且动态的风险管理流程,对风险的发生进行实时监控。
风险沟通主要是风险本质、风险影响以及风险控制等意见与相关专家、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沟通,分析风险信息,注重风险发生后的应对过程。做好风险沟通能够降低人们的风险认知,增强人们的风险意识。风险沟通的作用还可以对人们进行告知、引导、解决冲突以及营造和谐的关系。
通常来讲,一般的灾害风险管理主要是面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处理。目前,我国减灾风险管理的理念主要是强调要在事件发生前进行有效地预防以及尽可能降低灾害造成的影响。减灾风险管理是相对主动的管理方式,它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基础性特征,同时也是杜绝和防范各类突发事件发生的根源。其管理的原则是通过有规划、有系统地与社会社区等进行协调合作,从而降低灾害带来的影响和破坏[5]。
医院本身是安全的根本所在,其建筑需要严格按照国家建筑质量标准进行搭建,以便能够确保医院建筑和医疗设施设备的安全,与此同时还要定期对医院硬件设施的破损情况进行调查,以便能够及时进行更换和维修。在对卫生建设设施进行分析时需要寻求相关专家的意见,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督审查,以保障医院卫生设施达到相应的功能要求,保护医疗工作人员以及患者病人的安全,促进医疗机构发挥其最大的救援治疗作用。国家政府相关部门还给予医疗机构相应的建设资金作为支持,并下发相关政策,推动医院建筑的安全建设,确保建设和设计的医院方案可以满足医院防灾减灾的功能需求,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人们。同时,医院还需要与周边社区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便突发事件的发生可以协同合作及时应对,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对医院周边社区风险进行评估主要是指通过系统的方式对现有的信息进行分析来判断可能发生的一些事情以及可能会导致的结果。风险评估可以有效地对潜在危险进行识别和预测,以便确定该区域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概率,预测风险的发生和导致的后果。根据风险紧迫性以及严重性对此进行风险等级的划分,针对可接受的风险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处理,并制定详细的减灾风险规划,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和缓解风险带来的危害。
目前,我国人民防灾减灾意识还处于比较薄弱的环节,有效提高社会大众参与防灾减灾意识,可以加强人们在灾难来临时的应急反应能力。风险意识一般取决于人们对可靠信息的掌握以及人们对风险的认识,一旦人们对风险带来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产生的危害有所认识,就可以大大地提高其风险意识。因此,应该对社会群众进行关于风险危害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并让其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同时了解到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对身边环境所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判断,逐渐增加其防范意识,并鼓励社会群众积极参与到防灾减灾的项目活动中,积极提供解决方案,减少危害性,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确保人们的安全。
医疗机构可以针对周边的突发事件进行分析,根据常见的灾害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便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减少灾害带来的危害和影响。医院可以结合这几个因素做好应急准备:制定相关计划,结合相关政策、设施设备以及救援能力。医院通常都处于正常的工作运行动态,不能真正地对医院的应急能力进行有效反映,一般灾害的发生具有不可知、不可控的因素,因此,要加强人们对灾害风险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并对其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应急演练,以便让人们掌握防灾减灾的知识和技巧。同时医院也可以在演习和实战中积累经验,这样有利于提高医院对突出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医院的灾害风险管理在整个减灾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加强全社会积极参与力度,共同面对,携手解决问题。通过社会各行各业的群众力量加强协作,有效降低灾害为人们带来的潜在风险,增强群众和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的紧急应对能力。同时医院需要建立完整的医疗体系,加强医务人员对灾害知识的掌握和认知;还可以设立专项灾害应急准备资金,为相关救援人员和医务人员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以确保医院能够正常运行。
总之,近年来,我国社会群众对灾害的关注度、风险意识以及应急知识储备过程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小觑,社会群众的主动防灾减灾意识还是比较薄弱。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关乎着每个人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因此,需要医疗机构及时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也需要社会群众积极参与进来,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与自救互救的能力和技巧。相关政府也要及时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资金作为支持,以便为从事防灾减灾的工作人员提供保障,对身处险境的受灾人员提供有力的后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