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芳艳
(山西省汾阳市敬仁学校,山西 汾阳 032200)
身为中华儿女,学习语文知识是每个教育阶段的基础内容,语文知识既是我们进行日常交往的工具,也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发扬和传承的途径和方式。然而,在如今的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存在着严重的缺失现象。为此,本文专门从写作的角度对中职语文课堂进行了探索。
当前的中职语文写作课堂中,课堂氛围呈现出一种疲惫状态,教师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学生也昏昏欲睡,敷衍了事。学生在语文写作中普遍出现动力不足,对写作毫无兴趣,甚至是反感的现象。部分写作基础与能力还不错的学生,也仅仅是保留了作文的基本格式,比如议论文中论点、论证、论据都比较充分,写作中也做到了重点和排版分布合理,但内容经不起仔细推敲,总体表现为立意不够深远,逻辑不够严密,在文章传递的三观上也颇具争议性。比如某生在作文中提到路遇摔倒老人,因为害怕被碰瓷所以选择不救等。确切地说,是缺乏灵性与内涵,好作文太少了。
之所以中职语文写作会存在以上现状,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在教学中按部就班,缺乏创新。在写作课堂上,教师除了对优秀文章进行分享以及简单赏析外,就是让学生开始习作创作,讲课过程像流水线一样,教师如同往常一样讲课,毫无压力,学生也如同往常一样听课,面对写作文依然周而复始。写作课堂与其他课堂一样,也在不断发展与创新,只有与时代接轨的教学形式,才能让中职写作课堂重新焕发活力。另外一方面,还因为很多人崇洋媚外,在国内呈现出东方文化低调缺失,西方文化和思想却被大肆发扬的情况。学生平时接受的思想也以西方文化居多,在写作中自然一些观点与看法也都偏向西方。
文化自信,顾名思义,就是对自己的文化要有信心,也就是对中华文化自信。当今的中华文化,大多数都已经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形成了一种多元结合的状态,因此,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华大多数还应该是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属于我国历史古文化的领域。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开展中职语文写作课,是一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行为,有助于改善当前西方文化占据主流的形态,增强中职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开展写作,就要求学生在写作之前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以便在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传统文化的元素,对于增加学生底蕴,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我国是礼仪之邦,中华传统的核心内容自然都与仁孝等道德范畴的内容有关,因此,文化自信视域下开展中职语文写作也是促进德育教育、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中职学生作文写不好,一是学生受阅历限制,感悟不够丰富,思想不够深刻,导致写作时思路不清晰,洋洋洒洒写了很多字却依然说不清楚一件事;二是学生没有形成写作习惯,因此写作时多敷衍了事,只把写作当成是课堂教学任务。为此,在中职写作教学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写作观,让学生在写作时能够文由心生。为此,一方面家长要充分利用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把作者的经历转化为学生的经历,在教学时要多带领学生去“身临其境”,进行换位思考。另一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时常写作的习惯,从平时的日记和读后感开始写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写作写了百遍,同样也会有深刻的感悟。
比如在教学高教出版社《中职语文》时,第一课《胡同文化》讲的是北京四合院的结构,以及胡同里人们的生活日常。文章以作者汪曾祺为第一视角,事实上是汪曾祺在北京的亲眼所见和亲身经历,虽然内容上没有与他自身关联,但作为文章第一视角,作者的位置也是不容忽视。那么,在讲《胡同文化》这一课时,教师要学会利用图片或者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化身为汪曾祺视角,去看那个年代北京胡同的模样,并把四合院的结构,胡同里北京人说话的声音和特点刻印到脑海里,把它当作是自己的一段经历。在写作时如果涉及地点,学生就能够以《胡同文化》为蓝本展开思路,不至于因为自己去的地方少,见识的人少而不知道从何写起。在教师跟学生讲完本课之后,可以让学生以自身视角为切入点写一篇《北京人的一天》或《我的家在北京》的文章,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吸收消化,也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过平时培养学生写作技能时,教师应当少设限,从培养学生的习惯开始,让学生自由书写自己心中真实的想法,再慢慢对字数和内容方向进行规定,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目的,让学生在真正遇到作文时,能够文思如泉涌,做到真正的文由心生。
写作是相通的,在进行中职语文教学时,学生写作不好还可以借助传统文化中的技巧来举一反三。古典名著就是非常好的样本,古典名著包含很多内容,除了历史上名气较大的四大名著,还有四书五经都可以称之为古典名著。每一种古典名著中,所包含的艺术技巧都很多。比如高教出版社的《中职语文》教材中《过秦论》就是出自西汉贾谊《新书》中的内容,《寡人之于国也》出自典籍《孟子·梁惠王上》,《阿房宫赋》出自杜牧《樊川文集》,《六国论》出自《战国策·魏策》,这些文章中所用到艺术手法与说理方法同样适用于现代作文,除了文言文改为白话文之外,语言上的技巧都是可以共用的。而且,凡是保留下来的典籍都是精华,加上古人在字句间较为精练浓缩,所以,古典名著中包含的写作技巧都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值得我们进行学习。
另外,古典名著中所包含的信息不仅是文学本身,还有对应时代的历史背景、文化、人物经历等。在进行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借助对古典名著作品的剖析,针对当下的历史背景与文化背景内容进行讲解,在中职班级中塑造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比如《六国论》和《过秦论》描写的时代都是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时代百家争鸣,各种学说繁盛,但国家没有统一,以多国并存的形式而存在。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解剖,学生也能够从中明白,学习从来不是固定的,书本也并不一定是对的,而是在社会统一后逐渐变化来的,所以教材内容只为学生提供大致方向,并非百分百就是权威,必须遵守。在教师带领学生对古典名著进行鉴赏,对历史文化现象进行剖析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学生在学习古代历史文化过程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加深,在借助古典名著教授学生写作技巧时,也让学生把语文写作逐渐植根于传统文化,在写作中学生也有了更多可以随手拈来的素材。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职语文写作教学,还应当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核心的阅读活动。前面提到过,学生写作基础差与底蕴不深厚有关,大量阅读就是增加底蕴的基础。教师可以在写作课上,以古代文化名人为主题开展专题阅读。在阅读中,可以包含以秦始皇为主的阅读内容,也可以包含以辜鸿铭、李鸿章、和珅等人物为主的阅读内容。阅读的素材要包含正史内容,也要包含后人的分析理解,以及再创作。比如正史中对秦始皇的记录比较客观,大多数学生对秦始皇的印象就是“大一统”“焚书坑儒”“修长城”,而对秦始皇在后宫方面的记录几乎空白,唯一能肯定的就是秦始皇没有皇后。与秦始皇个人有关的记录少之又少,让秦始皇在人们心中显得比较神秘。有一位现代作者的作文,是以秦始皇为第一视角,写作他内心的孤独,和对爱与陪伴的渴望。此作文无异于一种启发,让学生对历史人物写作开启了一扇门,也对学生理解古代人物带来了思考,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机械式的正史记录。除了秦始皇以外,其他古代名人依旧可以拥有多面,通过在阅读中学生了解人物的多面性,明白历史人物也是人,在书写与人物有关的作文时,也可以把他们当作普通人来写,写他们的喜怒哀乐,写他们的梦想。
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还能够以诗词为主题,通过阅读现代诗和古代诗词,让学生感受时代不同,诗词在格律和意境上有何变化,并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当然,在进行诗词阅读时,教师要根据朝代和诗人进行安排,通过群文阅读的方法,简化阅读难度,让学生通过自发阅读去发现一个时代的诗词特点,一个诗人作诗风格。了解了这些以后,学生再去学习诗词,就可以根据内容而判断作者和朝代,而不是去死记硬背。比如南朝的诗歌都有国破家亡之感,温庭筠的词多为“艳词”。时代背景、诗人经历、作品内容三者是一脉相承的,通过对同一人多篇作品的阅读和鉴赏,学生对诗词的记忆加深,对写作中同一素材的多种运用也会有所感悟,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写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当然,阅读活动还有很多个主题切入,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来进行安排。我国的传统文化浩如烟海,教师每天用来开展阅读活动也是用不完的,发挥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在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进行中职写作教学时,教师同样要遵循学生心理特点,以学生兴趣为依托进行教学。在写作教学中,中职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对学生进行分类教育。对于在课堂上较为乖巧,学习上也积极主动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对他们要求高一些,把一些较为枯燥但学习价值较高的内容,可以让他们去学习。对于语文基础薄弱,在课堂上总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学生,教师则可以推荐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书籍给学生阅读。比如类似于《穿越指南》一类的书籍,对古代的风俗民情与当时的文化进行介绍,又不同于正史那般一本正经,而是以诙谐的语气进行盘点。比如可以推荐学生看《寻秦记》,并结合语文教材中的行文风格来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书写读后感。当然,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教师在进行推荐时可以根据自身精力情况来制定计划,逐步实施,力求让学生都能对传统文化感兴趣。
教学的趣味化,另外一方面要求中职语文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创新,改变原有过于专业化和学术化的授课习惯,从娱乐角度或旅游角度去讲述语文。趣味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吸引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听讲,还可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去看中华传统文化,改变他们原来对中华文化的偏见。不过,不管是因材施教,还是在教学风格上进行转变,教师要遵循的原则都是“与现代化接轨”。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去了解当今网络热词,以及学生感兴趣的微博热点,再结合如今的热门形式去解释传统文化,也能让学生懂得,我们的文化不是因为没用而没落,而是因为太低调了。
总之,在文化自信视域下进行中职语文写作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看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学生通过对中华文化价值的肯定,从而愿意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也就能够自然地把中华文化运用到写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