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网络培训问题省思与对策

2021-01-01 21:01马晓宁
传播与版权 2021年11期
关键词:对策

[摘要]本文对编辑网络培训的年度参与情况、参与动机、平台服务等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编辑对网络培训在学习便捷性、课程资源丰富性、资金和时间投入少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满意度。本文结合调查问卷和平台实际进行分析,发现编辑网络培训平台也存在受政策导向影响、平台用户发展受限,服务改进较慢、平台用户黏性不足等问题。根据影响问题的因素,笔者提出细化需求调研,给予平台发展制度保障;提升平台质量,向长期性培训和交流平台发展;丰富模块设计,提高培训课程的针对性;运用教育技术,提升平台教学的精准度;拓宽学习渠道,遴选与整合教育资源的综合性对策,以期为编辑网络培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编辑;网络培训;问题省思;对策

接受继续教育是提高责任编辑综合素养和履职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自《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新出政发[2010]10号)(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等行业和职业管理相关规定出台以来,编辑继续教育日趋制度化和规范化。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短期业务培训(面授)在提高专业人员素质、打造出版专业人才队伍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暴露培训课程设置同质化、培训方式单一、工学矛盾突出、培训费用高、培训内容与工作不够紧密[1–2]等问题,继续教育的效果不佳。网络培训作为面授的补充形式,在《暂行规定》中已有相关规定,而《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国新出发[2020]18号)(以下简称《规定》)也将网络培训列入相关条目。关于编辑培训问题的研究成果,也有对网络培训的积极评价[3]。这表示,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管理层面,还是一线编辑,都对网络培训有一定的认知,但学界和业界对当前编辑网络培训发展状况的研究尚不够细致、深入。因此,我们还需要加强对编辑网络培训的研究,厘清当前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探求改进编辑网络培训问题的对策。

一、编辑网络培训平台概况

网络培训(在线教育)是运用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技术进行内容传播和快速学习的方式,其最突出的优势就是能够随时随地学习,并能获取海量学习资源。我国编辑网络培训2016年才真正起步,其标志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培训中心全国宣传干部网络培训平台正式上线培训课程。培训平台运行5年来,作为培训平台的受众和平台培训的需求方,编辑对网络培训的满意度如何?本文以调查问卷的方式,从编辑网络培训满意度入手,分析编辑网络培训的优势与不足,以便深度解析问题,提出发展对策。

(一)问卷设计和实施

调查问卷从年度网络平台学习参与情况、选择网络培训根本动机、平台服务(师资、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平台技术保障等)满意度、课程板块满意度、学习体验与预期匹配度等方面展开基础性问题调查。此次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117份,覆盖全国近20个省

(区、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二)问卷结果

第一,年度参与情况。从受访者的年度参与情况来看,选择网络培训方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第二,选择网络培训动机。不受时间限制、课程资源丰富、培训经济成本低占据前三位。第三,平台服务(师资、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平台技术保障等)满意度。满意度最高的是内容资源的丰富性;然后为内容和责编工作的贴合度,其余各项数值相对偏低。第四,平台课程模块满意度,编辑实务模块占据首位;其次是出版基础、新媒体与数字出版。目前平台选课人次排名前十几位的课程均属于编辑实务类,也证明了该维度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另外,作为思想引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板块也获得较多关注。第五,学习体验与预期匹配度。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有所收获或收获很多,仅有3.42%的受访者认为感觉较差,收获较少。

二、编辑网络培训问题及分析

从调查结果可知,編辑网络培训在学习便捷性、内容资源丰富、资金投入少、缓解工学矛盾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由于具有课程数量和覆盖面的保障,编辑也有较多选择学习内容的自主权,编辑对网络培训的整体价值较为认可。但笔者对问卷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当前编辑网络培训还存在两大方面的问题,影响了网络培训平台发展和培训成效的实现。

(一)受政策导向影响,平台用户发展受限

受相关政策规定、自身工作和面授培训安排等因素影响,编辑对网络培训方式的选择具有不确定性。自2016年编辑网络培训开展以来,编辑注册续展等通过网络学时获取来进行关联管理。关联管理制度规约下的网络培训便于管理和集中资源,还可对用户进行引流。但由于不具备强制性,管理政策导向不能持续增强用户黏性。2020年,用户增速较快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造成线下培训受限,结合编辑的基数分析,网络培训用户的实际增量并不突出。

用户增量受限和管理制度有直接的关系。在《暂行规定》中,网络培训学时最高可为48学时。由于面授没有上限规定,有相当一部分的编辑选择面授为满学时(72学时)和48学时的培训班。面授的参与率为100%,网络培训仅视编辑个体学时缺口而定,其一直居于补充地位。新颁布的《规定》未明确网络培训的地位,但是规定线上学时不得超过40学时。即便是选择网络培训方式的编辑数量增加,由于线上学时受限,课程的学习量也很难实现较大突破。从政策来看,两个版本的继续教育规定都没有对编辑网络培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这制约了平台用户的拓展。

(二)服务改进较慢,平台用户黏性不足

培训平台自开放以来,不仅增加了课程量,而且实现了移动端访问,但平台服务的改进效果并不理想,这影响了用户黏性的提升。第一,课程形式单一。平台虽有相当体量的课程资源,但均采用录播形式,知识点留存与学习回顾不便。第二,教学交互缺失。录播课程是单向度的异步教学方式,没有体现网络教学交互性方面的优势。第三,考评形式化。通过测试获得学时,宽松的考核方式使学习评价形同虚设,不能起到有效的教学评价、反馈、激励作用。第四,技术支持滞后。平台在播放视频中,卡顿现象时有发生,影响网络培训体验和学习效果。

内容资源的针对性是影响平台黏性的最大因素。在培训平台课程模块中,出版实务、出版基础、新媒体与数字出版占据满意度前三位。这说明编辑培训的需求导向,即越贴近工作实际的课程越受编辑青睐。在新颁布的《规定》中,专业科目学时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2/3[4]。当前平台的网络课程视频共有498个,其中专业课程316个(共317学时,专业课程除经营管理专题板块1个视频且为2学时,其余板块均为单个视频1学时)。专业科目与公需科目的比例尚不满足继续教育规定的最低要求。而从模块满意度和选课倾向(选课人次)来看,在编辑知识需求中,其对专业课程的实际需求要远大于规定的比例。另外,专业课程资源侧重显性的业务知识,内隐性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职业道德、沟通交往等素养提升课程缺乏[5]。

三、编辑网络培训的发展对策

管理制度规约下,编辑受教育的机会得到增加,但教育深层次的问题是教育成效的实现。对编辑个体而言,由于制度约束、培训平台建设、个人需求等因素,无论是网络培训,还是面授培训,都是短期性的学习途径。而当今社会,编辑学习是持续性、终身性的行为。网络培训平台应提升质量,充分发挥资源集聚优势和传播速度优势,根据需求调整发展方向,致力于编辑能力的长期性、持续性培养,真正落实教育成效。

(一)细化需求调研,给予平台发展制度保障

针对编辑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管理层面也在寻求破解路径,进行了制度上的调整。《规定》基于工学矛盾和行业差异等,对继续教育形式和学时认定采取了更为灵活多样的方式,如参与国家重大项目评审、阅卷、审读等方式也成为获得学时的途径。不过,这些形式对多数编辑而言并不适用。在新规的实施下,线下面授、网络培训仍是编辑获得学时的主要途径。因此,相关部门应在更细致地了解编辑网络培训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管理、编辑需求,顺应教育发展趋势,在制度上积极引导和扶持网络培训发展。管理政策具有稳定性,在政策实施期间,相关部门应根据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适当地进行制度调整,给予编辑网络培训更多实质性的支持。

(二)提升平台质量,向长期性培训和交流平台发展

在编辑培训体系中,培训平台仍只是短期性的学习平台。尽管其具有较丰富的课程资源,但实际上在进行编辑培训时并没有得到持续性内容资源供给,即当选课内容学习完成后,编辑不会在该平台再出现持续性学习行为。这是平台资源的浪费,平台应调整定位,加强建设成为长期的兼顾公益性的学习和交流平台,提高平台资源的利用率。第一,充分发挥平台管理优势和资源集聚优势,在兼顾管理和商业性收益的同时,拓展公益性内容,以增加持续性访问量。第二,供给匹配度高、优质的课程资源,并根据需求变化及时对课程资源进行更新。第三,提供多样化的课程资源。除录播视频,培训平台还可以设置直播课、线上论坛、文字课程等,丰富课程的表现形式。第四,重视技术保障。当前的在线教育技术发展较为成熟,培訓平台可借鉴K12等主流在线教育平台的技术手段,改善平台的学习体验。同时,培训平台可改变自身发展定位,将自身打造成为引得来、留得住、高质量、高黏性的教育资源平台。

(三)丰富模块设计,提高培训课程的针对性

当前,培训平台已经进行了公需类、专业类两大类14个模块的横向划分,涉及政治思想、法律法规、出版基础实务等,覆盖面较广。但是平台模块设计有待丰富,以提高针对性。第一,充实已有模块内容。当前各个模块的课程量差别较大,如期刊出版经营模块只有2个课程,共4个视频;经营管理只有1个课程,平台应根据模块内容与编辑工作的贴合度对模块课程进行补充。第二,细化模块设计。除通用课程,平台可开辟二级课程模块,例如期刊工作内容可按照刊物类型开辟专项期刊类课程,吸纳名刊专家进行录播或直播课的制作。第三,丰富课程形式。平台可增加直播课、案例库、会议、论坛等模块资源。第四,合理设置课程时长。模块内的已有课程时长多为30-60分钟,平台可适当缩短课程时长,一方面可规避编辑长时间在线教育造成工学矛盾,另一方面可使编辑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同时,相应课程要配置课程要点文字,便于编辑对知识点记忆和查看。第五,重视课程的评估。课程评估是不断改善培训成效的前提。培训平台可专门辟出考评模块,对学员进行专项知识或综合知识评测。除了课程打分,平台也应增加教学的多环节评价,如师资水平、课程质量、学习体验等,以便根据学员反馈有针对性地改进平台的模块功能。

(四)运用教育技术,提升平台教学的精准度

教育技术在网络职业培训中的深度运用,如大数据分析、针对性内容推送、提升交互等,在优质内容的可供性、教学的有效性上着力,提高了教学的精准度和效率。第一,通过网络,培训平台可与高校进行教育资源云链接,也可与高校或出版机构合作进行专业课程开发,满足编辑的特定培训需求。第二,通过技术改进,培训平台实现异步教学与同步教学的优势互补,例如运用直播技术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程趣味性、互动性等。第三,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培训平台可实时分析学员的学习状态,精准掌握学员的学习投入度等,平台还可根据选课倾向等数据,向学员精准推送学习内容,并向个性化学习订制发展。目前,培训平台实现个性化订制服务尚缺少技术上的有力支持,而具有实现可能的是细化群体分类,借助教育技术,先提供群体化的课程教学方案,再逐步提高编辑个体教学的针对性。

(五)拓宽学习渠道,遴选与整合教育资源

在提高当前培训平台质量的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致力于发展多元化的编辑网络教育平台,引入良性竞争,提供满足编辑职业需要的内容资源和服务。相关部门在推动平台自觉改进的同时,也应给编辑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笔者发现,中国大学慕课、学习强国等网络学习平台,中国编辑学会、中国期刊协会等专业或行业组织网站,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等研究院所网站等也有部分学习资源。近年来,一些致力于出版业发展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崭露头角,为业内人士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交流平台,如期刊强国、木铎书声等,它们在行业内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些微信公众号平台内容丰富、短小精湛、更新快,拥有宏观政策分析、具体编校实务、出版动态等内容,其呈现形式比较符合当代人的碎片化阅读习惯。上述网站和平台的学习资源,如果选择其进行技术链接以作为培训课程,并给予学时认证,也不失为一种路径。但是这些资源来源渠道较为烦杂,质量参差不齐,如果要进入课程资源库还需要进行严格的遴选和教育价值认定。

四、结语

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是国家层面明确的发展导向。编辑网络培训平台要顺应“教育+互联网”的发展思维,以育人为核心,借助网络技术,使需求调查、资源库建设、培训目标制定、课程与教学管理、培训监控与成效评估等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从而促进培训成效的提升。培训成效的最终落实从根本上取决于编辑个人自我提升的意愿和学习行为。即使有制度导向规约,编辑也不应拘泥于学时需求,应立足自身发展需要,提升学习的内驱力,拓宽学习渠道,与网络培训平台发展形成“双向奔赴”,促进教育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侯伟浩.短期继续教育培训市场分析[J].传播与版权,2019(02):151-152,155.

[2]田雪平.新时代编辑继续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与出版,2018(06):154-156.

[3]田春霞.基于需求导向的编辑继续教育培训的问题与对策[J].出版科学,2019(04):48-52.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的通知[EB/OL].(2020-09-24)[2021-05-09].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rencairenshi/zcwj/zhuanyejishurenyuan/202009/t20200929_391929.html.

[5]姚贵平.编辑职业培训的现状调研与对策建议[J].中国编辑,2019(11):39-43.

[作者简介]马晓宁(1979-),女,河南永城人,燕山大学期刊社编辑。

猜你喜欢
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中小水电站集控系统建设改造对策分析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