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学评价成为当前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在以往教学评价中,由于受到应试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将目光更倾向于优等生,主要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学习成效,导致班级中产生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因此,在现代化教育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在评价机制上要有全新的思路和模式,以积极乐观、鼓励赞赏的姿态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了解学生的真实学情,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发展。在教学期间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信、成功和喜悦。基于此,文章主要对多元化评价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进行探究,以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提升。
关键词:多元化评价;初中数学;学习兴趣
一、 引言
新课标中提出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和手段要多元化,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以及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不断挖掘学生身上的优势,使学生充分展现自己,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评价在教育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可以说是教学中的最后一道关卡,评价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作出反馈。良好的教学评价是积极向上、促进成长的,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能使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变得轻松有活力,能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数学教师应当告别以往传统形式的评价方式,与题海战术、学习成绩说再见,在教学中进行多元化评价,帮助学生重拾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身上的潜在能力,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
二、 多元化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阶段教育教学活动中,评价体系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教学评价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良好的教学评价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其在教学中能够发挥监控、调节、促进的积极作用,不断优化教学,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有效提高,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浓郁的兴趣。反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当的教学评价,在无形之中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增加一些学习上的负担,让学生从内心对学习产生排斥和恐惧,使他们不能专心投入学习之中。言归正传,科学的教学评价方式是以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核心的,将教学评价运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重在学习这一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鼓励、肯定,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和喜悦,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教师要从学生学习结果中反思教的过程,结合学生的学习学情来调整教学活动,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积极探索教学中的规律,运用全新的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三、 初中数学课堂评价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学评价也有了一定的革新,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学评价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教师往往拿学生的学习成绩来作为衡量的标准,看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就使一些优等生心中有优越感,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会受到打击,对学习失去自信心和兴趣。在评价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抓住一个层面去看待问题,使一些学生在学习上的努力没有被肯定,将学生对学习的那把热情之火浇灭了。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不合理会影响整个教学质量,容易给学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还有部分教师曲解了课堂评价的含义,他们认为只要运用表扬之词进行评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课堂上表扬之词泛滥,学生在盲目的表扬中不仅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反而会对教师的专业水平产生怀疑,致使课堂效率越来越低下。
另外,在课堂教學时,教师设置问题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引出下面的教学环节,所以问题的答案对教师来说至关重要。每个学生对同一问题都有不同的想法,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通常提问多名学生才能得到想要的答案,而教师过分关注答案本身的后果就是对学生答案进行评价时,不能正确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采用含糊不清,偏离主题的方式进行评价。还有部分教师不能正确认识课堂评价的作用,其单纯把课堂评价当作一种激励制度,赋予了课堂评价丰富多彩的形式,例如:给予学生物质奖励,奖励学生小红花等,这种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但是却容易偏离主题,让学生把心思全部放在如何获得奖励上,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反而越来越不集中。这种本末倒置的课堂评价,不仅不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反而会使课堂教学逐渐变得功利化,致使学生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
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多元化评价的有效方式
(一)多元化评价——主体性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难发现,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都会掺杂一些课堂评价,评价的方式单一、简单,有表扬、有批评,通常主要以教师为主,只有教师单方面的评价。通常情况下,教师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进行一个简单的评价,对学生而言并没有显著的效果,评价的内容、方式都较为单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在教学评价中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打造一个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要求对教学模式、评价方式大胆革新,使评价体系向多元化发展,为数学课堂增添新的活力、新的希望。
例如,在进行《一次函数》数学单元测评中,教师在这次评价环节中设置了以下三个环节,第一,要求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学生总结习题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并及时改正和分析,相互探讨一下错题类型、查找出错的原因,及时将这些问题记录下来。一般情况下,教师会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合作,每个小组安排一名小组长,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们进行相互评价、查漏补缺,相互之间取长补短,进一步优化自己的学习方式,获得更加良好的解题思路,在相互评价中获取新的思路,摸索新的突破点,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提升。第二,家长评价。由于初中生学习紧张、压力较大,学习的时间也非常紧凑,每天都在争分夺秒中度过,再加上绝大多数的家长工作繁忙没有办法来到学校参与评价活动。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家校群、微信群中与家长沟通交流,在班级微信群中及时更新学生的测评试卷,让家长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自己孩子的试卷进行测评,让家长能够掌握孩子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水平,并起到监督学生的作用。第三,教师的评价。教师可以邀请其他班级的数学教师共同对学生的测评情况进行探讨和分析,做出合理的试卷评价,实现教学评价多元化。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家校之间的沟通交流,为学生增添新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今后全面的发展。
(二)多元评价——动态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用的评价方式一般是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订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一些随堂反馈等。这样的评价方式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出发是有一定意义和价值的,但是对学生而言没有太大的效果,反而会使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不太重视,对学习的热情也不高涨,这种处于静态状态的评价会使学生越来越消极。因此,数学教师要将“静态”转变为“动态”,在评价过程中不能只抓住学生的一个侧面,而是综合性、全面性的进行整合,将学生的学习实情、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水平等各方面进行梳理和有机结合,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整体表现,确保评价向综合型发展。
例如,数学教师在参与课堂活动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全面、综合、认真地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态,将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一一记录下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客观性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学生数学学习的每个环节,对学生参与意识、互动行为、自主探究、相互交流、自我评价等多方面内容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接下来,教师再把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合理分类,进行汇总和整理,并将具体评价内容反馈给学生,并给学生们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教师客观指导和点拨,学生可以接受教师给出的意见或建议,这样可以不断改进使评价呈现出一种动态化趋势。
(三)多元评价——长效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都是学生完成知识学习之后的评价,一般不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因此,要使评价对学生产生长远的影响,教师必须学会注重学生的长效发展,促使教学活动更为完整,使教学评价对教学产生持久性促进作用。
例如,在班级内可以制定“积分制度”,对学生的听课习惯、作业完成质量、小组交流学习情况等日常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激励。教师也可以通过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评价,对每组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进行一周一点评,一月一总结,使得这些评价切实与教学活动相结合,让小组间处于长期的竞争状态,并引导小组间的同学互相学习、扬长避短,真正地发挥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实现长效评价。
多元化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它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不言而喻。但多元评价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因此教师需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对其进行总结与优化,促使评价更有效并向精细化发展。
(四)多元评价——预设性
课堂评价并不是随机生成的,这样的评价效果会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如果想要在课堂中具有精准、贴切的评价,那么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精心设计评价方式是关键的一步,教师一定进行预设。因此,在課前准备中,教师一定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了解和钻研,全面掌握教材内容,并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分析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综合水平,不断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预设出不同的情况,并假设出解决方案。教师只有通过预设多样化的课堂评价,才能在课上评价时从容不迫,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优化。将“教学与评价一体化”贯彻于数学课堂之中,教师一定要把控好教学与评价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下,教师要系统性、针对性、全面性地设计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在教学与评价融合下促进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评价分析,初中数学教师要将教学中多方面的内容融入教学评价中去,注重阶段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的整合、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习效率,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对学生给出的答案不用做出正确或错误的判定,需要提前预知学生存在的可能性,容易出现的问题和遗漏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从而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对学生今后的身心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采用多元化评价,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评价形式积极引导,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石小琦.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初中数学有效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136.
[2]陈升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多元化评价论述[J].新课程,2020(36):204.
[3]柯毅力.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多样化评价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20(34):84-85.
作者简介:卞柳,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永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