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夫子
《古今笑》记载了一则“翠鸟三迁”的寓言故事:“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益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对于生命个体来说,安全最重要,其他都是浮云。翠鸟缘何不顾生命安全,一而再、再而三地迁巢?因为翠鸟更爱宝宝的生命。建高巢,为避患,但是翠鸟有了宝宝,高巢便不“安全”,怕宝宝掉下去摔死了,就把巢穴往下迁移。翠鸟迁巢由高到中,再由中到低,一路迁下来,终被人类连窝端了——本为爱孩子,却害了孩子,翠鸟真是愚蠢的鸟儿。
人类社会也有一个人尽皆知的“三迁”故事,即“孟母三迁”。孟母为了爱子,也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迁居:从墓地附近到集市跟前,再到学校旁边,最终成就了一代亚圣孟子。这是一个智慧的母亲,知道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学校的孟子真就成了大儒。
觀“翠鸟三迁”与“孟母三迁”,同样是迁居,“迁”的内涵却大不同。
“翠鸟三迁”是一味迁就,翠鸟不思迁就的后果,只要降低巢穴,不摔着宝宝就好,火烧眉毛只顾眼前,眼光只有尺把长。如此而已。
“孟母三迁”则是适时改变,孟母每迁一处都会思考,是否有利于孩子生长,眼光放得长远,为孩子的未来着想:居墓地旁,孩子必然“嬉游为墓间之事”;居集市旁,孩子又会“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居学校旁,孩子则学“揖让进退”,孟母这才称心如意。
都是“三迁”,效果却截然相反,似乎可以从中总结一些育儿的经验与教训。
首先,育儿不可迁就。孕育出小生命是一个家庭的大事,为人父母者切不可过分迁就孩子,孩子要东就是东,要西就是西,想干嘛就干嘛,是极其危险的。父母总觉得孩子毕竟是孩子,离不开他们的保护,小时迁就一些,长大就好了,以为船到桥头自会直,岂不知恶习惯已然养成,孩子再难改造。很多被父母过度保护和迁就的孩子,即使能够长大,也很难成人,早就在精神上“夭折”了。育儿不迁就,要学孟母,从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角度去挑剔、鉴别和选择。
其次,育儿不能溺爱。溺爱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谁都知道溺爱是害不是爱,只是一旦轮到自己做家长,知与行就迥异了。有些人,没做父母时,看到有的家长惯孩子,就大发感慨,声言自己有了孩子会如何给孩子立规矩、教做人;等到自己有了孩子,却满眼慈爱,世上除了孩子便没有东西再能入他法眼,眼里口里心里都是孩子,真可谓“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即使孩子犯了错,也总是再三原谅,结果毋需说,惯子如杀子。
“翠鸟三迁”其实是一则古人拿鸟事说人事的寓言故事。细思其中蕴含的道理,我们不仅能收获很多育儿的经验与教训,似乎还可借以思考治国与教化之道,古往今来因姑息、纵容而导致的血的教训还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