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远举
开学了,不少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沉迷收集奥特曼卡片,动辄花费成百上千元,有些孩子还借钱,甚至偷拿家里的钱去买卡片。记者走访北京、天津一些学校,发现学校附近的小店铺、文具店多数在售卖奥特曼卡片,价格在几元至几十元,放学后有不少小男孩缠着家长买卡片。这种现象引发很多家长的批评与忧虑。
奥特曼卡片在未成年人群体中盛行的原因,首先是因为其产品的性质。有盲选、盲抽,也有小概率的稀有品。
盲抽有不确定性与惊喜性,会吸引人们去购买。不确定性带来刺激,撕开盲盒的刹那,就像摸起一张麻将、扑克那样,紧张之后是放松,人体释放多巴胺,这种神经递质会让人类产生更多的欲望,让人上瘾。这就是盲盒、盲抽吸引人的原因。
未成年人大脑没有发育成熟,理性程度、自我克制力差,就更容易不断地去买。
除了产品本身的特质,奥特曼吸引未成年人的原因是它还衍生出社交需求。当学校、班级玩这种卡片的人多了,未成年人就可以通过积攒、交换、赠予等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建立共同语言,建立社交关系,不然就会某种程度上被排挤出班级社会。
家长的愤怒与焦虑在于觉得不值,觉得破卡片本该五毛一张。但反过来想想,孩子们也会觉得爱马仕包、劳力士表毫无意义。所以,家长首先要做到的,是客观面对孩子所处的社会群体的价值判断。
其实,未成年人的这种模式,本质上是出于内啡肽、刺激、赌性、攀比,这都是人的天性,在未成年人身上,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人之天性。当成年人都很难杜绝的时候,怎么可能要求孩子都是圣人呢?每个时代,都有对应这种天性的事物。
在媒体报道后面的评论中,就有人说,这种小卡片满满的童年回忆。90后小时候收集的“小浣熊”干脆面里的卡片,神龟酸梅粉里不同造型的勺子;80后小时候收集的是变形金刚、圣斗士的不干胶贴。实际上,这些东西就是那个年代的“奥特曼卡片”。
不用太过于担心孩子对奥特曼卡片的兴趣,这种兴趣不会伴随他们一生。
这种热潮有一种自我消解机制。盲盒的隐藏款概率低,但概率低并不能天然形成稀缺性,产生价格,还得有很多人想要才行。卡片的价值在于同学之间的认同。卡片的利润很大,会吸引很多厂家进入这个行业争抢受众,越来越多的其他卡片,钢铁侠的、蜘蛛侠的等等,会分散孩子们的注意力,认同慢慢就被稀释了。“审美疲劳”和随着品类增加的“認同稀释”,会使未成年人的“收集”与“赌”兴趣变弱。更重要的是,随着成长,他们对这些东西会不再感兴趣。
这些东西虽然花钱,但总体上还算可控。一年花1000元,一个月100元,对大多数城市家庭,并不算多大负担。
从生产来说,利用人性弱点的生意的确不高尚,针对未成年人的更是如此。但奥特曼的卡片与盲盒并无差别,很难找到禁止的法律依据。更重要的是,这种基于人性的娱乐方式是不可能完全消灭的。就算处罚售卖卡片、生产卡片的商家,仍然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禁了一种,还会出来另一种。如果孩子们这种娱乐方式锚定的是某种零食的附赠品,还会产生大量的为了赠品抛弃主要产品的现象。
收集、赌是人性的弱点,当然不应该助长,家长、学校应该教育、引导将之控制在一定范围。根据媒体报道,有家长将其作为孩子做家务,收集废品,或者取得优异成绩时的奖品,给予孩子。这都是积极的应用。总之,面对奥特曼卡片的流行,学校、家长要客观面对,积极引导,倒也无须太过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