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要]目的:探究对冠心病并发心衰老年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循证护理的效果,以不断提高护理满意度。方法:随机将我院88例冠心病并发心衰老年患者分为实验组(44例,应用常规护理+循证护理)、对照组(44例,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疗效、护理前后心功能状况与心理状态、并发症状况、疾病认知水平、药物复用依从性。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组心功能、心理状态指标对比呈P>0.05,经过临床治疗后,实验组左心射血分数比对照组高,SAS评分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疾病认知水平评分、药物复用依从性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冠心病并发心衰老年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循证护理,不仅有利于临床疗效的增强,同样可提高护理满意度,使患者认知水平得以提升,能够谨遵医嘱用药,使其心功能得到改善,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关键词]冠心病;心衰;常规护理;循证护理;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5;R-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3-0168-02
所谓循证护理,即在护理期间护理工作人员对现象实证进行审慎且有意识地运用和确认,将自身临床护理经验和文献回顾获得的实证有效结合,在分析和评估证据的基础上,为护理活动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1]。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冠心病并发心衰老年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联合循证护理的临床价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此课题研究中,随机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与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并发心衰老年患者88例进行统计学比对,按照入院序号划分两组,对照组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62岁~86岁,中位年龄(73.24±1.27)岁,实验组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龄61岁~88岁,中位年龄(73.21±1.34)岁。两组患者基本資料呈现为P>0.05,视为可比。
1.2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应告知患者接受治疗期间用药事项与生活要点,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系统了解,以保证患者更信任护理工作人员,并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此外,要确保环境舒适与整洁,确保室内空气的清新度,而且要每天进行消毒处理,科学规划患者作息时间[2]。
实验组应用常规护理+循证护理,常规护理同对照组,以此为基础联合应用循证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循证护理小组的创建。在科室内创建循证护理专项小组,并组织开展规范心理护理培训,经考核合理以后即可上岗,以确保对循证护理流程予以熟练掌握。(2)对冠心病心衰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开展日常护理工作期间,应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的改变进行观察,对其心理状态的改变加以观察,同时对患者的烦躁情绪、抑郁情绪与焦虑情绪等做出评估,进而结合其病情状况与心理状态,对个体心理护理策略进行合理化制定。(3)开展健康教育。应当和冠心病心衰患者展开必要沟通与交流,并为其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确保其能够对自身病情形成深入了解。与此同时,还应当向患者介绍具体的治疗手段,以缓解患者病情,使其治疗疑惑得到解决,缓解其恐惧感,使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得以提高。落实护理工作期间,应当对冠心病心衰患者需求进行询问,关心其病情并加以照顾,以保证患者能够感受关爱,对医护工作人员更加信任。另外,要对患者情绪的改变与心理改变加以关注,对冠心病心衰患者进行必要引导,使其不良情绪有效宣泄出来,确保患者心理压力得以缓解。(4)给予社会支持。护理工作人员应对患者家属实施必要的健康教育,叮嘱其对老年患者更多陪伴与关怀,进而使其切实感受家庭温馨感,确保患者可在临床护理中获得更为愉快的心理情绪,在治疗中更积极地配合,以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5)音乐与放松治疗。可在病房内为患者播放舒缓且柔和的音乐,使其情绪得以缓解并有所转移,确保其情感的有效释放,以达到不良心理状态得到改善的目标。(6)吸氧护理。若患者呼吸困难亦或是胸闷,应合理采取吸氧措施,使其呼吸困难的情况得到改善。在此过程中,应确保吸氧管通畅,并结合患者状况对吸氧流量做出合理化调节。(7)休息护理。应对患者进行叮嘱,确保其休息充足。因患者的年龄相对较大且抵抗能力较差,而且冠心病病程较长且病情相对复杂,所以要保证休息充足,才能够使其新陈代谢得以降低,组织耗氧量也有所减少,心脏负担随之降低。另外,要确保病房内安静,尽量降低探视的次数。(8)饮食护理。患者在饮食方面应尽量摄入容易消化且清淡的食物,遵循少食多餐基本原则,以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且戒烟戒酒。(9)用药护理。对患者进行叮嘱,确保其定时定量服用药物,且不允许随意调整药量亦或是停止服药。同时,要告知其用药容易产生的不良反应,尽量由家属监督用药,使其用药依从性不断提高。(10)心理护理。因此类疾病的病程长,所以在临床治疗期间很容易产生恐惧、烦躁与焦虑等多种负面情绪,为此,护理工作人员需给予患者更多关心,与其主动沟通,对患者不良心态加以疏导,以不断增强其信任感,并不断鼓励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
1.3评价指标(1)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临床疗效。(2)对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状况与心理状态进行评估。(3)研究实验组、对照组疾病认知水平、药物复用依从性。(4)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状况。
1.4统计学分析计量内容通过±、t检验的形式表达,计数资料使用%以及卡方的形式表达,当数据比较呈现差异性时,通过P<0.05的形式表示。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分析前者满意度明显比后者高,P<0.05。(表1)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表2)
2.3分析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状况与心理状态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前者各项指标与后者对比,P<0.05。(表3)2.4分析两组并发症状况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27%(1/44),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8/44),前者比后者高,χ2=6.0647,P=0.0137,P<0.05。
2.5两组疾病认知水平、药物复用依从性研究前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后者,P<0.05。(表4)
3讨论
目前,老年冠心病并发心衰临床发病率显著提高,一般会选择吸氧与药物进行治疗。但很多患者在疾病治疗期间,心理压力明显增加,对于后期治疗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同样会对预后效果产生负面影响[3]。通过采用循证护理措施,可使患者心理情绪与病情得到明显改善,在心理支持的基础上,转变其心理状态,有效增强药物治疗效果。贯彻落实循证护理期间,需将患者作为护理核心,积极组件循证护理专项小组,对针对性循证护理策略加以制定,强化沟通与交流并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确保护患关系更和谐,增强护患信任度,使得患者遵医嘱行为得以提升,进一步优化护理工作质量[4]。在临床研究中,冠心病心衰的发病原因和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存在密切关联,若仅采取手术与药物治疗的方式,很难保证治疗效果。为此,必须给予此类患者必要关心与护理,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使其生活方式得以改善,增强疗效。
循证护理将护理问题作为切入点,进而确定有利于疾病治疗的护理措施,与此同时,与专业知识以及患者具体需求相互结合,突出患者的护理中心地位,能够尽可能地优化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冠心病并发心衰老年患者联合应用循证护理,能够使患者认知水平不断提升,并且严格遵循医嘱服用药物,确保其心功能各项指标更好地改善,以缓解其心理压力,尽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陆珍.循证护理在预防冠心病介入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2020,29(17):153-153.
[2]宁乐乐.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38):72,84.
[3]宋爽.循证护理联合艾灸疗法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3):137-139.
[4]徐艷飞.以循证理念为基础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干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1):2037-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