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后低血糖症发生频率的观察

2021-01-01 12:04瞿飞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3期

瞿飞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II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后低血糖发生率频率。方法:随机选取我院100例接受胰岛素治疗后的II型糖尿病当作研究对象,将50例年龄超过60岁老年患者纳入研究组,将50例年龄小于60岁患者纳入参照组,两组患者统一给予血糖监测,统计对比两组低血糖发生频率。结果:经检测后统计,研究组无症状低血糖发生频率(32.00%)与症状性低血糖发生率(16.00%)均高于参照组无症状低血糖发生频率(14.00%)和症状性低血糖发生率(8.00%);且研究组低血糖总发生率48.00%高于参照组低血糖总发生率22.00%,P<0.05,组间差异显著。结论:II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治疗后,老年患者更加容易发生低血糖症,因此需要及时做好相关预防措施干预。

[关键词]II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低血糖症;发生频率

[中图分类号]R5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3-0083-02

II型糖尿病属于临床中极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常常会表现出血糖增高等典型症状,若是没有及时控制病情,则会给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带来巨大的影响。当前临床中主要采用胰岛素药物进行治疗,以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同时有效控制患者血糖还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以预防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1]。但是在血糖控制治疗过程中,由于血糖监控措施难以进行推广,所以导致低血糖症发生率逐渐增高,尤其是无症状低血糖症,无法及时发现,随着时间不断推移,可能会发展成严重低血糖症,而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因为自身生理原因以及基础疾病等影响,促使低血糖症发生风险大大增加,当发生低血糖时,若是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干预,则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必须及时监测低血糖症并采取措施干预,本文主要观察探究II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后低血糖症发生频率。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此次主要从2019年6月~2020年10月时间内随机选取我院II型糖尿病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患者均经过临床WHO诊断确认符合II型糖尿病标准,且均接受胰岛素治疗。排除标准:存在肝原性低血糖、特发性低血糖、精神疾病者;所有患者知情并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根据患者年龄差异进行分组,将年龄超过60岁的50例老年患者纳入研究组,其中男女患者比重26:24,年龄区间分布在61~78岁内,平均(68.13±1.2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7年,平均(2.64±1.06)年;将年龄小于60岁患者纳入参照组,其中男女患者比重27:23,年龄区间分布在45~59岁,平均(52.16±2.06)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6年,平均(2.51±1.12)年;两组资料经统计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胰岛素药物治疗,选用诺和诺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诺和锐药物皮下注射,需要在餐前立即给药,同时选用诺和诺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德谷胰岛素夜间皮下注射治疗。当所有患者给予胰岛素治疗后立即进行血糖监测,一共监测72小时,在这期间需要每间隔2小时监测手指毛细血糖并记录,统计血糖监测结果。若是检测血糖范围低于3.9mmol/L,并且没有表现出任何低血糖症状,则属于无症状低血糖症;若是患者检测血糖范围低于3.9mmol/L,且有相关低血糖症状表现,则属于症状性低血糖癥状[2]。

1.3观察指标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无症状低血糖、症状性低血糖以及低血糖总发生频率等指标。

1.4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23.0计算数据,行t、χ2检验,以(x±s)、(n/%)表示,若P<0.05,则代表数据有差异。

2结果

从表格数据统计可见,研究组老年患者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症状性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32.00%、16.00%均高于参照组无症状型低血糖(14.00%)与症状性低血糖(8.00),且低血糖总发生率频率高于参照组,P<0.05,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3讨论

高血糖大多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存在缺陷而使得胰岛功能受到损伤,以致于使得血糖水平增高,若是血糖长期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则会给机体内心脏、肾脏以及血管神经等造成严重的损伤[3]。II型糖尿病属于糖尿病中极为常见的一种类型,通常情况下,患者胰岛分泌功能并未彻底丧失,甚至个别患者会表现出胰岛素分泌过多现象,胰岛素功能相对较差,因此II型糖尿病体内常常会表现出胰岛素相对缺乏状态,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当前临床中主要采用胰岛素治疗疾病,经过治疗可以有效调节糖代谢情况,促使肌肉与脂肪组织中葡萄糖能够快速转运至细胞中,对糖异生现象进行合理抑。机体内胰岛素十分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例如血浆葡萄糖浓度、胃肠道激素、以及饮食因素等,在脂肪代谢时,如果胰岛素存在不足则会促使脂肪代谢渐渐发生紊乱,血脂水平也会逐渐增高,因此导致动脉硬化以及心血管疾病发生[4]。而胰岛素能够有助于蛋白质与脂肪等合成,以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如果胰岛素用药存在不合理,则可能会引发低血糖症,尤其是老年患者,因为老年患者年龄相对较高,机体肝脏血糖调节系统等渐渐衰弱,并且可能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存在,所以更加容易导致血糖降低;同时由于用药不当、饮食习惯等因素,或者是用餐前由于运动量与进食不足等,都可能导致低血糖症发生。从结果统计可见,研究组老年患者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症状性低血糖发生率分别均高于参照组无症状型低血糖与症状性低血糖,且低血糖总发生率频率高于参照组,P<0.05,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因此,胰岛素治疗虽然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但是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症状,对此必须要严格控制要胰岛素治疗用量,并给予患者血糖水平密切监测。

针对患者血糖水平,合理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可以对血糖变化进行持续与动态监测,并且还可以合理绘制血糖变化曲线,有助于医生合理评估患者血糖情况,从而结合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治疗,通常情况下,若是患者血糖水平处在2.8~3.9mmol/L范围则,则可以说明患者存在低血糖症状,这时需要结合患者临床具体病情,对日常生活饮食与运动时间进行调节控制,以预防低血糖发生[5]。

综上,II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治疗后可能会发生低血糖症,以老年患者发生频率相对较高,所以临床中用药过程中必须加强血糖监测,一旦发现患者存在不适,则需要第一时间通知医生,并采取有效措施干预,以有效预防低血糖症。

参考文献

[1]张灵斐,张微,吴天凤.初次使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全科医学,2019(8):1417-1420.

[2]郁慧杰,张玲芳,许嵩翱,等.Effects of insulin caliper for blood glucose control on glucose control in emergent and critical patients[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8,30(8):771-776.

[3]黄云鸿,方芳,王育璠,等.加用维格列汀对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J].世界临床药物,2020,41(2):118-122.

[4]贾海英,李冬梅.社区门诊新诊断严重高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起始基础胰岛素与基础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刊,2018,53(1):41-44.

[5]吴霭琳,李兰婷,胡豪.使用基础胰岛素类似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的研究:基于中国4家三级甲等医院的真实数据[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9,27(5):33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