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莉霞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治疗中采用中药疏肝健脾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月为本次研究开展的年限区间范围,择取样本共50例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以治疗药物选择差异为依据,将50例患者样本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基础性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行疏肝健脾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胃黏膜修复效果、Hp(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研究组优势显著(P<0.05)。结论: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治疗中采用中药疏肝健脾汤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修复胃黏膜,清除Hp,缓解临床症状,其应用价值优于常规西药治疗,可在各级医疗机构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疏肝健脾汤;肝郁脾虚型;脾胃病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3-0020-02
脾胃病属于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初期患者无特异性临床症状,确诊率较低,大部分患者合并不典型胃黏膜组织增生,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依据中医分型辨证论治可知,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是脾胃病的主要类型之一,表现为胃脘痞闷、胸胁胀痛、嗳气、食欲减退、大便不规律,部分患者合并口干口苦、乏力、情绪抑郁、消瘦、失眠、心慌等症状,其西医常规治疗多采用胃黏膜保护剂、促胃动力药物、抑制胃酸药物、清除Hp药物等综合干预,用药后可短时间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主要缺陷为不良反应发生率偏高,如恶心呕吐、皮疹等,远期疗效不佳,停药后症状易复发等[2]。传统中医理论将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纳入痞满、胃痛、嘈杂等范畴,依据病因采用中医药组方治疗该疾病是现阶段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次研究主要汇总分析来我院诊治的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的各项基线临床资料,探究分析疏肝健脾汤的具体临床应用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9年1月~2020年1月为本次研究开展的年限区间范围,择取样本共50例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以治疗药物选择差异为依据,将50例患者样本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评估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研究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跨度区间26~71岁,平均(48.52±2.66)岁,病程跨度区间7个月~6年,平均(3.25±1.48)年。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跨度区间28~72岁,平均(48.79±2.84)岁,病程跨度区间6个月~6年,平均(3.18±1.47)年,基线资料差异对本次研究结论无不良影响(P>0.05)。纳入标准:经胃镜检查示胃黏膜不同程度损伤,临床症状为胃脘痞闷、胸胁胀痛、嗳气、食欲减退、大便不规律等,符合西医脾胃病诊断标准;经临床症状分析及中医理论评估,符合中医肝郁脾虚型脾胃病诊断标准,且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多器官功能障碍、造血系统病变、上消化道出血、胃癌及其他无法配合研究的患者。
1.2方法(1)对照组患者行基础性脾胃病西药治疗,阿莫西林胶囊每日早晚各服用1次,单次用药剂量为0.5g;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每日早晚各服用1次,单次用药剂量为20mg;枸橼酸莫沙必利胶囊每日3餐前各服用1次,单次用药剂量为5mg;枸橼酸铋钾胶囊每日3餐前各服用1次,单次用药剂量为0.3g。单个疗程时间为2周,共治疗4个疗程。(2)研究组患者行中药疏肝健脾汤治疗,基础组方为连翘10g、甘草6g、黄芩10g、佛手10g、蒲公英15g、白术10g、柴胡12g、茯苓20g。上述药物采用天江药业有限公司配方颗粒,每日服用1剂,用开水冲400ml,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单个疗程时间为2周,共治疗4个疗程。
1.3评价标准利用胃镜检查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胃黏膜修复效果,如治疗后胃黏膜组织病变总面积降低超70%,属显效;治疗后胃黏膜组织病变面积降低30%~70%,属有效;其他情况属无效,统计显效及有效患者的占比。利用Hp呼气试验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p清除率,患者服用放射性元素,间隔15min吹卡片,利用卡片接收的C14量评估Hp清除效果。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依据中医诊疗消化不良共识进行评估,得分与症状严重程度成正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痊愈评估标准为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超90%,有效评估标准为中医证候积分降低60%~90%,其他情况属无效,统计痊愈及有效患者的占比。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为(x±s),检验方法为t,计数资料为(%),检验方法为χ2,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胃黏膜修复效果治疗后研究组胃黏膜修复有效率为96.0%,对照組胃黏膜修复有效率为72.0%,研究组优势显著(P<0.05),如下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Hp清除率经Hp试验证实,研究组患者中23例符合Hp清除标准,占比92.0%,对照组患者中15例符合Hp清除标准,占比60.0%,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
2.3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如下表2。
2.4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4.0%,研究组优势显著(P<0.05),如下表3。
3讨论
临床治疗脾胃病的常规方案为西药治疗,本次研究中采用奥美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药物,用药后可广泛分布于胃黏膜组织壁细胞,抑制胃酸分泌,保护并促进胃黏膜修复,进而缓解胃黏膜组织损伤所致胃胀、胃痛等临床症状。枸橼酸铋钾为胃黏膜保护剂药物,其结构为网状大分子结构,用药后可在患者胃黏膜表层形成保护膜,有效保护损伤创面,并可降低胆碱浓度,提升磷脂浓度,预防胃蛋白酶及胃酸损伤胃黏膜组织。阿莫西林属抗生素药物,可杀灭Hp及其他致病菌。莫沙必利可促进胃动力,加速胃肠道蠕动。不同药物联合应用可改善脾胃病相关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单纯采用西药治疗远期疗效不佳,停药后病情容易反复,且恶心呕吐、皮疹等副作用多发,部分患者无法耐受。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肝郁脾虚型脾胃病属痞满、胃脘痛及嘈杂等范畴,患者病情虚实夹杂,致病原因与饮食不节、外邪入侵、脾胃虚弱、过度劳累、情志不畅等相关。脾胃病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若机体中焦脾胃虚弱,加之情志不畅,则气郁伤肝,肝气横逆犯脾,导致气机受阻,脾胃失衡,进而表现为脾胃病的相关症状。中医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以健脾疏肝,清热和胃为基本原则。本次研究依据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病因及症状,采用疏肝健脾汤组方,其中柴胡味苦性寒,可举陷升阳,和解表里,亦可疏肝解郁,清热和胃。茯苓味淡性平,药性温和,可渗湿利水,宁心健脾。蒲公英味甘性寒,归肝经与胃经,可散结利尿,解毒清热。佛手味苦且药性温和,入脾胃肝经,可理气和胃,健脾化痰,疏肝解郁,用药后可显著改善腹胀、呕吐等症状。白术味苦,药性温和,入脾胃经,用药后可利水燥湿,益气健脾。黄芩味苦性寒,入肺、小肠、脾、大肠、胆经,具有燥湿清热,泻火解毒,补中益气之功效[3]。连翘味苦性凉,入心、肝、胆经,具有消肿、清热、散结及和胃解毒之功效。甘草可调和不同药物药性,使药物组方达到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之功效。
通过总结分析本次研究中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的各项数据内容,治疗前经胃镜检查可见其胃黏膜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损,如胃黏膜损伤面积过大可导致治疗难度增加,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胃黏膜修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中药疏肝健脾汤可以提升胃黏膜修复效果。同时,Hp感染是诱发脾胃病的主要病因,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Hp清除率达92.0%,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认为疏肝健脾汤能提高Hp清除效果,有助于预防脾胃病复发。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可认为疏肝健脾汤能够有效缓解胃脘痞闷疼痛、胸胁胀痛、嗳气等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且纯中药制剂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大部分患者可耐受,其实际临床应用价值显著优于常规西药治疗方案。为提高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治疗效果,患者需调整日常饮食结构,保证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戒烟酒,以少食多餐为基本原则,确保饮食规律。日常生活中需适当增加运动量,保持良好心态,严格遵医嘱用药,从而预防疾病的反复发作[4]。
由此可知,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治疗中采用中药疏肝健脾汤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修复胃黏膜,清除Hp,缓解临床症状,其应用价值优于常规西药治疗,可在各级医疗机构中推广应用。另外,本次研究在流程设计等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缺乏与同类型数据的横向参考分析,就诊患者总量较少,持续开展研究时间偏短,中药疏肝健脾汤治疗的具体临床应用情况仍需持续性研究。
参考文献
[1]孔祥恩.疏肝健脾汤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21):42-44.
[2]李國炜,温小凤,解发良,等.祛痰化瘀解毒散结法联合疏肝健脾汤治疗肝脾失调、痰瘀互结证甲亢突眼症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20,41(6):758-761.
[3]池苗苗.疏肝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治疗对患者胃黏膜修复及症状积分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2):186-188.
[4]赵慧朵,程旭锋,楚爱景.疏肝健脾益肾汤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2020,28(1):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