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阿忠
在当下社会,学历相当重要,好像是处处都要碰到这个问题。如若招聘、求职,到人才交流中心推荐自己等,都必须提交学历;若是到了某单位、机构,或者是某学校,碰上评职称、考核业绩、评奖金、排座次等等,又少不了学历。
想起二十几年前大家补文凭的情形历历在目。那年代的成人教育,通俗叫法为“夜大学”,相当热门,大家白天上班,晚上读书,当然有时也借用白天,一时蔚然成风。撇开渴求知识以外,补文凭、获取学历恐怕是读书的重要原因吧。
话说回来,学历也并不是仅仅为了加薪、升职等,学历是一个人学习的经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乃至硕士研究生、博士生阶段是一个过程、流程,记录这段学习自始至终的经历,我们叫它“学历”。学历很重要,它系统地归纳文学、哲学、数理、自然科学等,把它们分成一段段、一块块载入“经历”,一直到最后细化成“专业”。在这条路上走了一遍后,你就会有很多感知甚至感悟。
话分两头,事物都是两面的。从学历这条路上走来,成就事业的大有人在;然而不走这个“流程”,最后却成为一代宗师的亦不胜枚举。鲁迅、巴金、陈寅恪、沈从文、齐白石……有的不是相关专业,有的学历不高。还有前清科举考试落榜的,如曹雪芹、胡雪岩、李笠翁、顾亭林、金圣嘆等,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可他们科举不成,没啥惊人学历。因为有那些没有学历而成大家的案例,看起来好像学历变得不重要了。其实也未必,很多事情都是有综合因素达成的,有无学历而成就事业的个案不能概全。
我觉得不必去纠结有无学历,关键是在获得学历后,怎样去用你的学历指导你新的发现,为你在生命科学、工程学、物理学、医学、文学、艺术、音乐等领域作出更大的贡献。要在这条攀登理想的道路上再往前迈进一步,光靠学历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我们继续前行要用什么来支撑呢?
如果要攀登高峰,需要的是“学力”。学历代表了你学习的经历,而学力则是你在学习后化成的力量。“力”是综合了众多修养而获得的,“力”是融化诸多元素而铸就的。我小时候读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懂得了力量来自毅力、顽强的精神,常常告诫自己不要虚度年华、碌碌无为。现在想起来,这和“学力”的蓄积很相像。
比方我们去登山,先是坐大巴到山脚,而后解散各自攀登,接下来的情况是,一车的人,有的不去登山,而在山底转;有的爬到半山腰,脚力不支,跑不动了,往回走;有的则努力登上了顶峰。大巴好比一所学校,从某地出发经某某地、站,最后到山麓,这好比是“学历”,某地、某站又好比某个学习阶段;而分散登山要有脚力,又好比“学力”。那么,我们凭“学历”(大巴)能到目的地,但只是山脚,而如果没有“学力”(脚力),就到不了高峰。客官若要相问:如何增强脚力?曰:多锻炼,多蓄养。
以此例推及,登得越高,看得越远,四面环顾,看到的景色也多;而半山腰者,则见去半,山脚者,则所见亦众也。
要说滋养学力的办法很复杂,一时很难表述。学力牵涉的方面很多,而且每个人要补的“力”也各有不同。然而,养“力”又很简单,用目光、目标、追求、精神、毅力十个字概括足矣,而所有这些,都必须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来支撑。
学历很重要,但你有“学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