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2021-01-01 11:07姜同海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1期

姜同海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青少年近视治疗中采取中医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为后续临床干预提供数据参考。方法:80例近视青少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采取西药复方托吡卡胺干预,研究组采取中医综合治疗,对比疗效。结果:随访1年后对照组及研究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及92.50%;两组干预后眼调节幅度小于治疗前,裸眼视力高于治疗前,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0%及1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青少年近视患者开展中医综合治疗模式可明显改善视力水平,利于患儿早期康复,值得推荐使用。

【关键词】青少年近视;复方托吡卡胺;中医综合治疗;裸眼视力

[中图分类号]R27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6-5249(2021)21-0015-02

近视以近视清楚、远视模糊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眼部疾病。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学习负担加重使得青少年近视发生率每年增加,相关统计显示,亚洲青少年近视率达到65%左右[1]。对于青少年近视可通过药物干预、角膜接触镜、佩戴眼镜、手术治疗等模式进行干预,但高度近视患儿视网膜延长会引起视网膜的机械拉伸,从而导致视网膜萎缩,严重威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由于手术具有较大创伤性,因此常规可采取药物进行干预。药物治疗中可包括中医、西医治疗,中医治疗具有安全性高等优点,获得患儿家属欢迎。根据以上情况本次进一步分析中医综合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作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80例确诊为近视的青少年患儿,患儿接受治疗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5月。按照随机数据原则将以上80例患儿平均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4及 16例,年龄范围12~18岁,平均(12.23±1.16)岁,研究组男女分别为21及 19例,年龄12~17岁,平均(13.06±1.07)岁,经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样本纳入标准:屈光度在-0.55D ~-2.00D 之间;眼底检查显示正常;家属同意本次干预措施。排除标准:本次药物过敏;严重精神疾病;间歇性或者显性外斜视从而影响视力患儿;存在结膜炎或者干眼症等眼疾患儿。

1.2方法两组患儿均需要在治疗期间多进行户外运动,坚持做眼保健操,注意学习环境,并尽量减少电子产品的接触,保持眼部清洁,少食甜品。(1)对照组采取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进行干预:复方托吡卡胺(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H20055546)1滴/次,间歇5min 再滴眼1次,3次/d。(2)研究组采取眼部按摩、耳穴贴压以及中药口服等综合的治疗模式:①眼周按摩。患儿采取仰卧位模式,医者沿着眼眶做环形按摩,点压环形按揉太阳穴、晴明、丝竹孔等穴位,以患儿明显感觉酸胀为按压程度,每日按压1次,治疗7d 为一个疗效。两个疗程之间间隔3d。②耳穴贴压。使用王不留行籽贴布贴于患儿的眼、神门、心、肝、肾、皮质下等穴位,叮嘱患儿每日按压3次,力度适中,以而耳廓充血肿胀为主,每次10min,治疗3d 后换成对侧耳。③梅花针叩刺。使用一次性梅花针叩打眼眶周围以及颈椎两侧,主要穴位选取正光,配穴位为风池、内关以及大椎,一般情况下只需要进行穴位针刺,如果效果不佳才使用配穴位。在以上的各个部位消毒后再表皮上1~2cm 直径内均匀叩击50下,指导皮肤微微发红,1次/d。治疗7d 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之间间隔 3d。④中药口服治疗。大多数患儿以屈光为主,临床无明显不适。基本药方为远志、石菖蒲、党参、白芍、茯神、菊花、黄芪、丹参以及枸杞子。可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辨证加减,以上药物煎煮后每日一剂,治疗7d 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之间间隔3d。

1.3观察项目  (1)疗效判断。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判断治疗后1年的疗效,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视力恢复正常,散瞳检验后近视屈光度消失。好转:临床症状好转,远视提高≥2行,散瞳检验后近视屈光度较治疗前降低0.50D;无效:临床症状不同程度好转,远视<2行,散瞳检查近视屈光度比治疗前降低小于0.5D。(2)视力情况。测量治疗前后眼调节幅度、裸眼视力。(3)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包括口干以及脸部潮红等。

1.4数据分析相关数据纳入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20.0中进行分析,t 检验分析计量资料,χ2检验分析计数资料,数据对比分析后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随访1年后对照组及研究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及 92.50%,结果见表1。

2.2前后眼调节幅度、裸眼视力两组干预后眼调节幅度小于治疗前,裸眼视力高于治疗前,结果见表2。

2.3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对照组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0%及 1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3。

3 討论

随着社会发展,使得用眼过度和用眼不卫生等情况引发的眼部疾病越来越多,而近视的发生于眼轴的变化具有一定相关性,轴性近视主要是由于视网膜成像不清楚导致眼轴的代偿性生长。调节幅度降低可导致眼睛疲劳、视力模糊以及头痛等临床症状[3]。此外长期处于近距离的工作,视网膜上仅黄斑区能够接受足够的视觉刺激,其他区域光线不足,使得黄斑区以外的视网膜细胞活性下降,从而导致近视发生。

现代医学对于防治近视方法比较多,比如OK 眼镜治疗、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等可获得明显的效果,但是应用范围局限性明显,且对于适应症比较严格,临床治疗后还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使得临床使用受限。近视药物治疗过程中,睫状肌松弛点沿放松调节是比较常见方式,但是由于不良作用明显,比如扩瞳以及畏光等不利于患儿日常学习生活的开展。

中医对于近视的记录比较早,《灵柩·邪气脏腑病形》中记载,血气皆上于面而走孔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之晴。说明了眼部可脏腑之间的关系,是靠着经络连接的,其之间具有有机的联系。经络不断向眼睛输送气血,维持眼部的视觉功能,因此如果经络不畅就会使得目失所养,神光不能发越远,从而引起眼部疾病[4]。攒竹、丝竹孔等眼部区域的重要穴位,按摩以上穴位具有调节血气以及疏通经络目的,从而缓解眼部疲劳调整屈光功能失调状态,最终达到提高视力目的。梅花针叩对眼部周围进行循环的叩打,通过皮部-脉络的循环模式起到理气行血、通经络、平衡阴阳的效果。现代医学表明[5],耳是全身组织器官的全息缩影,取皮质下穴位进行贴压按摩等模式可舒张血管、缓解平滑肌的痉挛,并改善眼睛供血情况,调整脏腑平衡性。中药口服以补益肝肾、健脾益气活血通路以及开窍为治疗原则,根据患儿情况辩证治疗,改善眼部周围组织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从而提高视觉灵敏度,提升视力。

本次临床干预中研究组患儿采取中医综合治疗模式,在治疗中通过穴位按摩模式可疏通经络,通过耳穴贴压可调节脏腑,提升眼部的供血量;梅花针叩刺进一步疏通经络并活血益气;中药口服模式改善机体内环境,经以上的综合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 92.50%,说明该种治疗模式疗效明显,可改善患儿相关的临床症状;治疗后患儿的视力获得提升,这对于生活和学习具有较高的作用,而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少,说明该种治疗模式安全性高,未增加患儿的临床负担,本次治疗结果与相应的报道基本一致[6],均说明中医综合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理想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青少年近视患者开展中医综合治疗模式可明显改善视力水平,利于患儿早期康复,值得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 Sun J. T. , An M. , Yan X. B. , et al. Prevalence and related factors for myopia in school-aged children in Qingdao[J]. J Ophthalmol, 2018, 9(78): 1987-1987.

[2] 中華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S].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1997: 212.

[3] SuwanY. ,Fard M. A. , Geyman L. S. , et al. Association of myopia with peripapillary perfused capillary density in patients with glaucoma: a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study[J]. JAMA Ophthalmol, 2018, 136(5): 507-513.

[4] 回世洋 , 张焱 . 耳穴贴压配合穴位按摩治疗青少年轻、中度及假性近视150 例疗效观察 [J]. 中国中西结合儿科学 , 2009, 1(3): 253-255.

[5] 刘宸睿 , 刘凤斌 . 中药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疗效观察 [J]. 中国民康医学 , 2016, 28(18): 50-52.

[6] 巨磊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青少年近视临床观察 [J]. 光明中医 , 2018, 30(7): 1419-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