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科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无锡分院, 江苏 无锡 214000)
射线检测技术是利用不同厚度被检测体对射线吸收强度不同的原理用来检测材料内部缺陷的一种方法,优点是对于体积性缺陷(气孔、夹渣及裂纹等)检出率非常高,并且检测结果可以直接记录在底片上。射线检测是目前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它对压力容器的质量与安全性能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在压力容器制造监督检验过程中需要检验员对射线检测进行严格控制。现从4个方面探讨如何对射线检测工作进行全过程检验。
对于射线检测方面的资源条件,压力容器制造企业通过领换证审查时一般都能满足许可条件的要求,驻厂检验员应及时掌握其资源条件的变化情况及质保体系运行是否正常。
(1)无损检测责任人与其他持证人员是否存在兼职情况。检验员可以通过检查人员社保缴费情况及劳动合同来核实。目前国内无损检测人员证书实行注册制,当制造企业的无损检测人员有变动时还需要核实该检测人员证书的注册单位。
(2)当制造企业的射线检测工作及曝光室委外时,检验员除了应定期检查无损检测分包协议及曝光室租赁协议是否到期,还要检查分包协议中分包内容是否覆盖实际工作情况。
(3)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应每年对无损检测分包方进行评价,检验员需要确认其评价报告是否符合质保体系规定,并检查分包资料是否进行了更新,包括无损检测分包方资质、设备检定情况及人员资质变动情况等。
射线检测是压力容器制造检验中最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着压力容器的安全性能,因此当压力容器制造单位的射线检测工作非委外时,检验员应定期到检验现场抽查射线检测工作的实施情况。
(1)现场检查制造企业绘制的射线机曝光曲线,曝光曲线是在一定条件下透照参数(射线能量、焦距、曝光量)与透照厚度之间的关系曲线,是射线检测人员确定透照工艺参数的重要依据。检验员应检查制造企业是否按标准要求每年对曝光曲线进行校验,并且通过检查企业用来制作曝光曲线的阶梯试块与底片对其真实性进行确认。
(2)现场检查黑度计与标准密度片的校准情况,黑度计应按NB/T 47013.2-2015的要求至少每六个月进行一次校准,标准密度片应至少每2年校准一次。
(3)现场检查射线检测透照工艺与工艺卡是否一致,为保证射线检测质量达到要求,透照工艺的各个参数应符合标准规定。检验员在监检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采用单壁透照方式,从而提高缺陷的检出率;第二,制造企业的检测人员往往为了省事随意确定一次透照长度而没有根据K值、焦距等参数来确定,可能导致焊缝漏检;第三,对于被垫板覆盖的焊接接头部分应进行100%射线检测,并且对于根据标准因开孔而需要扩探的焊接接头(以开孔中心为圆心,开孔直径为半径范围内),应进行射线检测,这两种情况往往被制造企业忽略。
射线底片的抽查是压力容器制造监督检验中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底片可以直接反映焊接接头及射线成像的质量,通过观察底片影像中各个要素,检验员可以判断射线透照工艺是否正确,焊接接头是否有超标缺陷,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检验焊接工艺是否与产品一致。检验员应关注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首先判断底片黑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当底片黑度高于4.5或低于2.0时都会影响缺陷的评定,检验员可以通过制造企业校验合格的黑度计来验证抽查底片的黑度值。
(2)检查底片各项标记是否齐全及摆放位置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其中包括产品编号、焊缝底片编号、搭接标记、像质计及拍摄日期等,当像质计摆放在胶片侧时,检验员还应检查底片有无“F”标记。
(3)重点检查交叉焊缝、返修机扩探部位的底片,检验员可以通过观察底片影像来识别焊接接头的施焊工艺,然后与该产品的焊接记录进行比对,从而验证射线底片与焊接工艺的一致性,避免底片作假或焊接失控。
射线检测报告的审查包括报告出具的完整性与正确性,检验员应从以下两方面对检测报告严格审查。
(1)射线检测报告的批准手续及报告中检测人员与审核人员签字是否符合制造单位质保体系的规定。当射线检测委外时,无损检测责任人应在报告上审核签字。
(2)射线检测实施的时机、比例、部位及执行的标准是否符合现行法规、产品标准或设计文件要求。
射线检测是目前压力容器制造中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也是压力容器制造检验的重要环节,对于射线检测的控制问题制造企业及检验机构应当足够重视。希望此文可对压力容器的检测质量及提升安全性能提供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 杜建明,陈必阳,陆玮,等. 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控制与监督检验[J].石油和化工设备,2008,(3):67-71.
[2] 杨锦辉. 压力容器制造监督检验常见问题及改进[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4,(12):21-24.
[3] 李培中,于丛娟,孙晓靖. 压力容器制造监检中发现的射线检测问题综述[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6,32(1):37-41.
[4] 高兴箭. 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体系中无损检测控制系统的建立和实施[J].锅炉制造,2016,(5):56-57.
[5] 朱海鹰,段瑞君,王进杰. 2012年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评审企业存在问题综述[J].中国化工装备,2013,15(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