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学院体育学院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体育课程身为高校必修课程,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在大学课程分配方面也占有举足若轻的地位。针对于体操项目而言,该项目具有增强体质、培养能力特点,还兼具娱乐、教育等功能。在体操教学活动中,体操练习十分重要,直接决定了体操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智能与身体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变换练习法身为体操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能够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动作,进而提高体操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为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谓的变换训练法是在实际比赛过程中根据运动项目的某一特点提出的。例如运动技术、复杂性、运动能力多样性等。通过将运动项目的负荷量变化,使得机体能够与运动项目实现匹配,进而逐渐提供运动者的承受能力,使得运动者在比赛是能够承受不同运动负荷下的能力。在高校体操项目中,通过变换练习内容的方式,可以使得学生的运动战术、运动素质等都得到系统性的发展,进而使得学生的应变能力、运动能力都有所提高。
根据以往高校体操普修教学中变换练习法的应用情况来看,训练方法可以分为三种,分别为形式变换训练法、负荷变化训练方法以及内容变换训练方法。其中负荷变换训练法是三种训练方式中负荷强度最大的,但是在练习过程中训练动作相对固定,并且能够在不同的新陈代谢形式之间进行转换,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能量代谢能力以及运动素质。在应用内容变换训练法对学生开展体操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负荷强度进行合理调节,此外学生的练习动作、结构也可以发生相应的变化,该方法主要用于学生体操技术、对抗性运动的串联练习。形式变换训练法在高校体操普修中主要表现在场地、方位等条件的变换上,通过改变学生的训练时间、训练环境、训练形式等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
变换练习法相较于传统体操训练项目而言,可以将体操项目中的简单动作与复杂动作相连,对学生进行体统性的训练。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中分解法、完整法的不连贯动作,有利于学生统一掌握体操动作,将各个动作充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动作协调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的动作质量有所提升。
结合当前我国高校体操普修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在应用变换练习法对学生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可以通过变换练习环境、变换作业条件、变换限制条件等方式,提高体操教学效果,使得学生能够有效掌握动作要领,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应用变换练习法对高校学生开展体操教学时,可以从变换学生练习环境入手,以便达到调节学生心理活动的目的。根据以往高校体操练习情况来看,变换环境主要存在两种方法,变换自然环境以及变换练习环境氛围两种。变换自然环境时主要是通过改变学生器械设备实现的。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可以采用室内、室外相结合的训练方式,引导学生开展体操训练工作。例如在气候适宜的时节多引导学生开展室外训练,消除学生长期室内训练的疲惫感,以便能够体操训练效果。
教师想要变换练习环境氛围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与组织,使得学生可以在适宜的环境当中不断提高自身体操练习的欲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通过穿插对抗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刺激。该方法比较适用于学生情绪低落时,能够有效转移学生注意力。
教师在对学生开展体操教学时,可以通过改变自身体操动作时间的方式,减慢自己的乏力速度,以便使得学生能够清晰看清每一个体操动作的发力过程,进而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动作中的不足,最终达到体操项目动作的标准要求。例如,教师在对学生教授有关初级技巧肩肘倒立动作时,可以在自身上升髋的过程中放慢上升速度,使得学生通过观察动作找到升髋工作的最佳发力点。
不少高校学生在体操时都是初学者,之前没有对体操项目有过任何接触,此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变换作业条件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体操教学。
(1)变换体操器械的高度。
初学者通常情况下都存在一定的畏高心理,在应用体操器械的过程中总是担心从体操器械跌落摔伤,在这种畏惧心理下很难有效掌握动作要领。基于此,教师可以适当的改变体操动作要领,适当调整体操器械的高度,以便体操初学者能够顺利参与学习活动。
(2)变换器械的宽度。
与高度一样,在学生训练过程中过窄的器械会导致学生产生畏惧心理,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合理调宽器械宽度,增强学生训练时的安全感。例如,在跳马训练当中,较为宽大的支撑面可以允许学生在训练活动中产生误差,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减少学生的地处心理。
(3)变换器械的长度。
教师在对学生讲授有关跳跃动作的体操项目时,不少学生在屈腿腾跃纵马过程中,因为总是害怕将腿留在马上的因素,导致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总是产生畏惧心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想要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可以通过变换器械的长度,采取跳山羊等方式,逐渐过渡到去腿腾跃纵马这个动作中。
(4)变换器械的弹性。
结合体操项目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增加器械弹性的方式众多,例如,高低杠的更换、跳马面的更换等,教师可以通过更换器械弹性的方式,提高学生完成动作的完整度,有利于学生不断提高练习效果,当学生掌握动作要领之后,在逐渐降低器械的弹性,直到学生能够在标准器械上开展练习活动。.
采取变换限制条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掌握技术的能力,纠正学生的错误姿势。当学生在单双杠、吊环等器械上开展相关活动时,很容易出现分腿的错误动作,想要有效纠正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腿绑住,并且在学生的膝盖部位添加一张纸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合理采取限制手段,改善传统单一的练习方式,有助于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训练气氛,提高学生的训练兴趣。
教师在对学生开展体操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变换动作形式的方式,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达到掌握其他动作的目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结构相似的动作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在学习新动作的过程中又可以对旧技术进行巩固。
(1)改变体育项目的开始、结束动作姿势。
为了使得学生尽快掌握体操动作要领,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动作难度,以便使得学生能够尽快掌握技巧,提高自身动作质量。例如,教师在对学生教授后滚翻推这个动作时,可以让学生将此动作作为倒立时的结束动作,这样还能够使学生将后滚翻推动作与其他动作相连接。
(2)改变动作的连续或者项目的顺序。
在对学生教授体育项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相关动作的先后顺序进行调整,或者对动作进行变换联合,这是体操教学活动中最为常见的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有效突出教学中的动作重点,最终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对学生教授侧手翻与前滚翻的过程中,可以将侧手翻与鱼跃前滚翻相结合,改变不同动作之间的衔接效果,使得学生的随意应变能力得以提高。此外,学生在练习动作的过程中还能够对不同动作之间的衔接进行研究,认识到不同动作的技术差异,为学生更好的掌握体操动作提供保障。
结合当前我国变化练习法在体操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来看,教师在应用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个体特征以及训练任务,科学合理的确定变换内容。在对学生的竞技能力开展训练工作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合理选择相应的练习内容。在对学生体能开展训练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身素质,身体的负荷强度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有效掌握技术动作。在学生参与战术配合练习活动时,教师要提前对赛场可能会产生的情况进行预判,以便在情况发生时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无论是在高校学生训练完还是比赛完,都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对下一次的训练内容进行调节,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使得学生自身素质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结合当前我国高校体操普修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变换练习法在体操教学中的应用,使得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教学环境、性质条件、动作顺序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要领,为学生打造良好的体操学习氛围,最终提高体操教学活动质量,使得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改变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以便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为学生个体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