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良平,熊雪婷,徐方林,汪卫东,瞿胜,夏卫芳
1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西九江332000;2 九江市夏畈镇中心卫生院
2019年12月以来,武汉市出现了不明原因肺炎,随着疫情发展,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多个国家也相继出现疫情。国家卫健委将其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原体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1]。多数COVID-19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约为4.3%[2],因此,快速区分开轻症患者与重症患者,整合医疗资源治疗重症及危重患者,对于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COVID-19为新发疾病,目前无区分病情严重度的监测指标的研究报道,相较于降钙素原(PCT)及内毒素指标,CRP不限于细菌感染,也可用于病毒性感染的监测,且有研究显示D-二聚体可能与COVID-19病情严重程度有关[2]。本研究探讨了血清CRP、D-二聚体对COVID-19患者病情的预测效能。
1.1 临床资料 2019年12月~2020年3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COVID-19患者35例,均经核酸检测确诊,诊断及分型均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1]。患者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19~85(53±13)岁。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影响凝血功能疾病如恶性肿瘤、血栓栓塞性疾病、慢性肝病、血液系统疾病、近1个月内有外伤史或接受手术治疗;长期使用抗凝药物治疗;处于妊娠状态或产后6个月。将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重型及危重型)及轻症组(普通型)。重症组12例(34.3%),男7例(20%)、女5例(14.3%),年龄(67±15)岁,重型11例(31.4%)、危重型1例(2.9%);轻症组23例(65.7%),男12例(34.3%)、女11例(31.4%),年龄(46±16)岁,均为普通型。两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血清CRP及D-二聚体的检测 入院24 h内采取静脉血,分别用干燥试管和枸橼酸钠抗凝管采集静脉血3 mL,采用Olmypus AU-4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CRP,采用免疫比浊法(日本东芝 TBA-120)测定D-二聚体,CRP及D-二聚体的参考范围分别为0~10mg/L和0~1.0 mg/L。
1.3 血常规、凝血四项及PCT的检测 入院24 h内,分别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管、枸橼酸钠抗凝管及干燥试管采集静脉血3 mL,采用Siemens ADVIA 2120 五分类血细胞流水线系统测定血常规, Sysmex CA-53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凝血四项,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仪(REF 99737)测定PCT。
2.1 两组血清CRP、D-二聚体水平及血常规、凝血四项、PCT水平比较 重症组与轻症组CRP分别为42.6(8.6,129.1) 、5.8(1.9,9.6) mg/L,重症组与轻症组D-二聚体分别为1.27(0.53,3.14)、0.33(0.23,0.47) mg/L,两组CRP及D-二聚体水平比较,P均<0.05。
重症组与轻症组白细胞分别为5.45(4.17,7.35)×109/L、4.33(3.33,6.45) ×109/L,中性粒细胞分别为3.82(2.52,4.93) ×109/L,淋巴细胞分别为0.91(0.65,1.22) ×109/L、0.76(0.52,0.98)×109/L,凝血酶原时间分别为(10.73±0.94)、(10.17±0.79)s,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分别为(26.67±10.12)、(27.07±6.00)s,PCT分别为0.05(0.03,0.2)、0.03(0.02,0.06) ng/mL,两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CT比较,P均>0.05。
2.2 血清CRP及D-二聚体与COVID-19病情的关系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RP[P值为0.03(OR= 1.04 ,95%CI:1.0~1.08)]、D-二聚体[P为0.01(OR= 48.2 ,95%CI:2.7~852.3)]为COVID-19的影响因素,而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与COVID-19病情无关(P均>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 CRP[P为 0.03(OR=1.08,95%CI:1.01~1.15)],D-二聚体[P为0.02(OR=883.9 ,95 %CI:3.7~210 998.1)]为COVID-19病情的独立影响因素。
2.3 血清CRP及D-二聚体对COVID-19患者病情的预测效能 CRP 预测COVID-19病情的ROC下面积为0.777(95%CI:0.58,0.975) ,最佳预测界值为14.3 mg/L,灵敏度75%,特异度 87%;D-二聚体预测COVID-19病情的ROC下面积为0.873(95%CI:0.737,1),最佳预测界值为1.06 mg/L,灵敏度66.7%,特异度100%。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1],其与SARS-CoV-2同源性达79%,COVID-19与SARS-CoV一样利用ACE-2受体进入细胞。电子显微镜下可见表面散布着形态各异的球形颗粒,颗粒上具有独特的刺突蛋白[3]。COVID-19主要临床表现为疲劳、干咳、肌肉疼痛、呼吸困难,甚至可发展为呼吸窘迫综合征,从发病到呼吸窘迫综合征仅需要8 d[2],疾病进展迅速,因此尽早区分开及积极治疗重症患者对改善预后极为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偏大者更易发展为重型或危重型,可能与高龄患者免疫力低、基础疾病多有关,与Wang等[2, 4]研究一致。提示对于老年患者需要给予更多重视,给予更积极的治疗,以期改善预后。
CRP为常用的炎症指标,已有研究证明CRP水平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5]。COVID-19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推荐将CRP作为重型、危重型的预警指标[1]。本研究通过分析COVID-19患者血清中的CRP,发现重症组患者与轻症组患者相比,CRP升高明显。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为COVID-19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ROC分析结果提示,血清CRP>1.43 mg/dL时,患者为重型或危重型的可能性较大,灵敏度 75%,特异度87%,曲线下面积为0.777,说明其对COVID-19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感染时,人体内的炎症反应与促凝反应密切相关,炎症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1β和白介素-6,能够激活凝血并抑制纤维蛋白溶解,而促凝血酶能够刺激多种炎性途径,最终导致弥漫性血管内损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6~10]。已有研究[11]表明,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泡灌洗液中D-二聚体明显升高,提示凝血功能障碍与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有关。本研究通过比较重症组与轻症组患者血液中D-二聚体,结果显示重症组D-二聚体较轻症组升高明显,与Wang 等[2]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D-二聚体与COVID-19患者病情可能有关。重症组D-二聚体升高,可能是因为炎症反应加重,肺部微血栓形成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甚至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符合COVID-19患者尸检结果,即肺部有血栓及出血性梗死表现。ROC分析结果提示,D-二聚体>1.06 mg/L,COVID-19患者为重型的可能性大,灵敏度 66.7%,特异度100%,曲线下面积为0.873,说明对COVID-19其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综上所述,血清CRP、D-二聚体与COVID-19患者的病情密切相关,CRP与D-二聚体可作为COVID-19患者病情判定的指标,有较好的预测效能,能为临床医师快速评估及监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提供帮助。老年COVID-19患者更易发展为重型、危重型,更应加强病情监测、积极治疗。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以验证本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