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体系探析

2020-12-31 03:50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亚太教育 2020年22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毕业权重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拉 珍

一、OBE 教育理念下重塑人才培养体系

本科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底色与烙印,影响着学校的社会声誉,是人才“蓄水池”、研究生教育的保障,本科阶段也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专业是本科教育的抓手、基本单元和载体。关注本科教育,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师范专业教学质量保障的新举措。以认证标准为准则的师范专业建设成为确保师范专业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本保障,同时认证是专业内涵建设的系统工具。

国内外师范类专业认证普遍遵循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核心的OBE 教育理念。产出导向,旨在立足社会需要、人的全面发展,强调聚焦师范生发展成效——毕业后“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这就要求专业重塑人才培养体系。由此,数学专业首先召开人才培养方案“三方”座谈和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议,面向利益相关方进行调研,广泛求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对新时期以及未来小学数学教师岗位需求前瞻性分析的基础上,对照认证标准八条“毕业要求”,制定具体的毕业要求,建立各项毕业要求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分析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情况,得出所有经过考核达成毕业要求顺利毕业的师范生是否都能具备小学数学教师所需要的各项知识、能力和素养的相关结论:若以毕业要求作为专业发展基础,则毕业生在工作5 年左右可以达成培养目标的预期。由此,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成为师范类专业认证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二、基于考核成绩分析的毕业要求定量评价

本专业毕业要求覆盖了《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的“一践行、三学会”,明确、公开,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专业为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建立目标导向的培养模式,同时对培养过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监测,根据认证标准及相关要求,制定了《系部数学教育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办法》,以促进本专业的持续改进,实现专业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类型包括定性、定量评价,内部、外部评价等多种方式。基于考核成绩分析的毕业要求定量评价如下。第一,专业对每项毕业要求的内涵进行了合理分解,得到对应的二十三项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进一步专业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及本专业特点,构建了国家规定必开的人文与科学素养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必修与选修课程、教师教育必修与选修课程以及第二课堂等相关支撑的教学活动。第二,专业每项毕业要求及指标点均有相应的教学活动(各课程及第二课堂)支撑,综合考虑并避免了支撑指标点的教学活动不足的情况。每门课程均有严格的内容与目标设计、教学目标的实现途径、评价考核方式(对照课程大纲)以实现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第三,本专业教学工作委员会指导成立专家组进行指标点的分解和课程权重的设置,并征求吸纳本专业所有教师的意见,最后形成一套完整的方案。具体评价机制如下。

第一,评价内容包括各课程的教学及考核目标、考核方式及结果、第二课堂考核结果,即毕业要求指标点下各支撑教学活动;教研室、任课教师、第二课堂评价教师为评价责任人。第二,评价方法,首先,统筹一门课程支撑多个毕业要求指标点及某一指标点下各课程的支撑强度,为每门课程赋予相应的权重,以此作为评价目标值,然后确定每门课程达成度的评价值。其次,确定基于课程的二级指标点达成度评价值,即同一指标点下各课程的评价值求和。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达成度=课程权重×基于课程的各项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评价值+第二课堂权重×第二课堂达成度评价值。确定各项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值,即同一毕业要求下各二级指标点达成度评价值之平均值。最后,取八条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最小值,即为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值。第三,面临专业认证,专业在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上下足了功夫,基于考核成绩分析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以2017 级数学教育专业三年中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值为依据,按照上述方法,专业2017 级毕业生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值为0.766,超过了专业规定的阈值,即认为“达成”。

(一)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教学活动及权重值设置

以毕业要求1 师德规范为例,该毕业要求分解为3 个二级指标点。二级指标点1.1 下指标项课程教学达成度由支撑该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课程(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计划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矩阵”)确定,其在二级指标点1.1 下的权重值为0.7。同时,该指标点下支撑第二课堂达成度具体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思想政治评价活动,由学生管理科评价,评价依据为学生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分裂立场坚定,在见习、实习和试讲等过程中无师德失范的行为表现。不符合此项的,该项不得分。第二课堂在二级指标点1.1 下的权重值为0.3。

二级指标点1.2 下指标项课程教学达成度由支撑该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课程(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计划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矩阵”)确定,其在二级指标点1.1 下的权重值为0.7。同时,该指标点下支撑第二课堂达成度具体的教学活动为参加教育政策、教育法规等专题讲座,在二级指标点1.2 下的权重值为0.3。

二级指标点1.3 下指标项课程教学达成度由支撑该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课程(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计划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矩阵”)确定,其在二级指标点1.3 下的权重值为0.7。同时,该指标点下支撑第二课堂达成度具体的教学活动为参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四有”好老师专题讲座,在二级指标点1.3 下的权重值为0.3。

(二)第二课堂评价

第二课堂体系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学生科创活动、学科竞赛、学习共同体活动等。旨在培养学生组织、沟通和管理能力,具有团队意识,锻炼基本科研能力及创新性能力等。根据第二课堂的活动性质,明确考核评价方案。以毕业要求1 为例,支撑二级指标点1.1 的教学活动,即学生思想政治评价活动由学生管理科组织,评价责任人为学生管理科及辅导员,将评定学生表现、思想动态是否符合要求作为评价方法。支撑二级指标点1.2的教学活动,即参加教育政策、教育法规等专题讲座,评价责任人为学生管理科,根据学生出勤情况,将考勤作为评价方法。支撑二级指标点1.3 的教学活动,即参加“四有”好老师、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专题讲座,评价责任人为学生管理科,根据学生出勤情况,将考勤作为评价方法。

(三)确认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课程,设置课程权重值

每项毕业要求分解为2—5 个二级指标点,由2—5 门相应课程支撑每个指标点,再根据课程对指标点的贡献度大小,赋予相应合理的权重。使用考核成绩作定量评价时,支撑课程的合理性确认显得尤为重要,故要求起支撑作用的课程必须有学分,对所有参与的学生有明确的考核结果。需要注意的是,一门课程可以支撑若干个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但每个指标点对应项的总加权数(支撑指标点的所有课程权重系数之和)应该等于1。

(四)毕业要求达成度计算方法

根据如下步骤,计算毕业要求达成度。

1.教学班课程达成度评价

各教学班课程达成度的评价值=目标权重值×(教学班级期末考核成绩的平均分/期末考核成绩的满分),参评学生为教学班被考核的所有学生。

2.课程达成度评价

课程达成度评价值:该课程各教学班课程达成度评价值根据教学班参评学生人数占整个课程参评学生人数的百分比经过加权求和得到。

3.基于课程的各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的达成度评价

每个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的达成度评价值为支撑该指标点的每门课程达成度评价值之和。

4.各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度评价

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达成度=基于课程的各项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评价值×相应权重+第二课堂达成度评价值×相应权重。

5.每条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评价

每条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评价值由各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达成度评价值取其平均值得到。

6.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值D,即取八条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最小值得到。

三、毕业要求达成度外部评价

毕业要求的外部达成度分析方面,因我校是一所培养小学教师的师范院校,我校毕业生的质量直接影响西藏基础教育的发展。开展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问卷、访谈、座谈等形式),以便从用人单位视角评估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在师范生实际工作能力培养方面找到欠缺之处,及时弥补,从而缩小用人单位对师范生工作能力需求和专业教育培养师范生之间的差距。为此,专业制定了外部评价机制:一是以毕业生在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思、沟通合作8 个方面的表现作为评价内容;二是将用人单位即小学校长、教学指导委员会等主要管理人员作为评价责任人;三是以走访用人单位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向用人单位发放毕业生满意度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对毕业要求达成度情况进行评价;四是各项毕业要求达成度阈值设为3.5,若达到该值,则视为该项毕业要求达成;五是将评价结果反馈至专业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结果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以2019 年本专业对西藏自治区19 所小学(用人单位)的校长、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进行的调查为例,系部采用询问、座谈会、问卷等形式调查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是否达成毕业要求的评价情况。评价结果如下。

以西藏自治区各小学(用人单位)的校长、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问卷内容包括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对我系数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各项能力素质的满意度,采用五个等级,即完全符合=5、比较符合=4、一般=3、不太符合=2、完全不符合=1。根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的作答情况频数统计,“比较满意”选项的比例最高。数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在贵校的整体表现“优秀”占47.37%,“良好”占52.63%。对数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评价“很满意”占52.63%,“较满意”占47.37%。可见,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比较高。

四、课程多元化评价体系

人才培养目标修订后,设置毕业要求与之对应,在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导向下,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最终以课程教学的实施质量为落脚点。为了推动专业可持续发展,要对课程教学及课程体系合理性进行周期性评价,利用评价结果得出修订教学目标和改进课程设置的方案,形成“评价—调整—执行”的循环系统。

课程体系的合理性评价,涵盖了课程结构设置、内容资源、实施情况等,而课程学习效果评价即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其中一个指标。对照专业认证标准,明确评价与修订过程需要利益相关方参与,这就要求构建一个合理的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分析我系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评价现状:专业用课程考核成绩计算课程目标达成度,与此同时通过调研和座谈形式让学生参与评教,但两方面没有结合深入分析给出结论,也没有从专业层面提出改进方向,归根结底没有完整的课程评价机制。凭借专业认证契机,探究构建课程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为专业建设及内涵式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文献法等,反复对课程多元化评价指标进行调整与增减,初步确定课程评价初选指标。采用德尔菲法,向13 名专家匿名(专家之间互不接触)发函调查,共进行两轮,对一轮咨询的结果整理综合分析后,在下一轮中反馈给每个受邀专家,以便专家据此进一步发表意见。最终指标权重计算方法为:(1)每项指标所有专家所打的分值之和除以专家人数,为相应的每项指标的得分均值;(2)该项指标权重值就为每项指标得分均值除以该指标所在指标群的均值之和。专业利用上述方法,初步形成课程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课程内容资源(A1 教材书籍、A2 信息资源、A3 案例成果、A4 实践条件)、课程结构设置(B1 开课时间、B2 类别性质、B3 学分比例)、课程组织实施(C1 教学准备、C2 教学组织、C3 教学方法手段、C4 监控反馈)、学生学习效果即课程目标达成度(D1知识技能、D2 素质能力、D3 情感及价值观)四大模块。其中,A1 评价主体及方法:学校教材评审组,即系部专业负责人、系主任、系分管教学的副主任、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教授组成的审议小组(90%)(通过会议研讨)+学生(10%)(现场问卷调研)。A2 评价主体及方法:教研室教学检查(期初、中、末教学检查)+教学团队(50%)(现场问卷调研)+学生(50%)(现场问卷调研)。A3 评价主体及方法:用人单位、毕业生中期(毕业5 年)、系部教学工作会议(通过利益相关方问卷调研、访谈、座谈的形式)。A4 评价主体及方法:系部管理者评价(90%)(系主任、分管教学副主任、教科研办、教研室主任)+学生(10%)(现场问卷调研)。B1、B2、B3 评价主体及方法:用人单位、应届毕业生、毕业生中期(毕业5 年)、系部教学工作会议(通过利益相关方问卷调研、访谈、座谈的形式)。C1、C2、C3 评价主体及方法:系部课堂教学考核小组(90%)(年度课堂教学考核)+学生(10%)(现场问卷调研)。C4 评价主体及方法:教研室教学检查(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D1、D2、D3 评价主体及方法:任课教师(90%)(通过教学班期末考核成绩)+学生自评(10%)(现场问卷调研),其中学生学习效果及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还需进一步完善细化。

今后,专业需要进一步完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体系并论证其科学合理性,同时跟踪基础教育改革新发展、教育教学岗位新需求、知识能力素质新规格,修订培养目标、优化毕业要求、更新课程与教学。以此持续改进,满足利益相关方的愿景与需求。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毕业权重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权重常思“浮名轻”
我们今天毕业了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毕业季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基于公约式权重的截短线性分组码盲识别方法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层次分析法权重的计算:基于Lingo的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