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科技创新 迈向国际知名创新型企业

2020-12-31 02:07
石油科技论坛 2020年1期
关键词:创新型科技企业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具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1]。长期以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公司发展的动力,一批尖端科技成为国之重器,多项重大标志性科技成果获得国家奖励,为保障国家油气能源安全、推动石油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2016年,中国石油召开科技与信息化创新大会,公司党组将创新纳入公司发展战略,提出要坚持把创新放在公司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20年公司科技实力保持在央企前列,建成国际知名创新型企业;2030年努力建成世界一流的创新型企业。2019年,公司党组进一步调整明确科技工作主要目标,提出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到2021年要取得明显成效,在国家油气创新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更加巩固,全面建成国际知名创新型企业。

1 建设国际知名创新型企业是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中国石油提出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目标,制定了2020年、2035年、2050年发展规划。关于科技创新,中国石油在发展规划中提出:2020年部分前沿技术取得突破,核心技术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35年核心技术国际领先,跻身创新型企业前列;到21世纪中叶,成为引领行业技术发展的标杆企业。2019年,国资委确定中国石油作为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在科技领域,要求中国石油建设成为引领全球行业技术发展的领军企业。

当前是中国石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转换发展动能的重要历史机遇期。从全球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推进,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创新版图正在重构。各国为抢占战略制高点,纷纷强化创新战略部署,创新竞争进一步加剧,加强科技资源统筹协调成为各国推动创新的重要趋势。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须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为增长提供新动力。从行业看,国内外高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大规模的优质资源储备等客观优势已不复存在,油气勘探对象日趋复杂,要素成本逐年上升,资源劣质化、储量多元化使效益开发、炼化盈利难度进一步增大;非常规油气、深水深层勘探开发、安全环保节能等领域面临的技术瓶颈制约依然明显,储备技术不足以支撑新业务新领域的高效快速发展,亟须通过提升创新能力推动转型发展。

在新形势下,中国石油要如期建成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赢得未来发展先机和主动权,必须深入落实中央创新发展理念和公司创新战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取得明显成效,解决一批制约当前业务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使公司的陆上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总体技术水平保持国际领先,炼油化工主体技术、油气工程技术努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深层、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和新能源技术进步明显,实现既定目标建成国际知名创新型企业。

2 国际知名创新型企业特征及建设路径

2.1 国际知名创新型企业的特征

从相关咨询机构每年发布的创新企业排名中可以看出[2],常年位居前列的国际企业都是国际知名创新型企业,它们在国际资源配置中占主导地位,引领全球行业技术发展,在全球产业发展中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拥有全球知名品牌形象,如谷歌、AMD、英特尔、西门子、丰田、华为等公司。其特征表现在行业影响力、技术影响力、国际影响力、科技资源投入力4个方面。

2.1.1 占据较大全球市场份额,拥有较高行业地位

从行业地位看,国际知名创新型企业在各自的市场领域是业界翘楚,市场份额和行业影响力排在前列。例如,谷歌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2018年在全球搜索行业中占据90%的市场份额[3];AMD公司和英特尔公司长期垄断CPU市场,2018年英特尔的市场份额为53%,AMD为47%[4];华为在全球电信设备市场排在第一位,2018年占据28%的市场份额,领先第二名10个百分点[5];西门子公司在超声波诊断装置、CT机、MRI核磁共振成像、风力发电机等市场领域跻身行业前列[6];丰田公司在全球汽车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8年全球汽车总销量排名第二,丰田卡罗拉在全球各种汽车车型总销量中排名第一[7]。

2.1.2 引领全球行业技术发展,拥有较强技术影响力

从技术地位看,国际知名创新型企业引领行业的技术发展方向,拥有享誉全球的技术品牌,形成了较为显著的技术优势和牢固的技术壁垒。例如,谷歌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AMD公司和英特尔公司在微处理器领域、丰田公司在氢能源领域、华为在5G技术领域等都形成了世界闻名的技术和产品系列,不但实施全球专利布局,而且在国际技术标准制定上拥有较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2.1.3 国际化程度高,善于利用国际资源

从国际化程度看,国际知名创新型企业都是跨国企业,拥有国外市场,利用国外科技资源,建立全球创新网络,招纳全球优秀人才。例如,谷歌公司在全球几十个国家或地区设立办事处提供搜索服务,维护150多个互联网域,提供110种语言界面[8],并且在美国、中国、以色列等地建有研发机构;丰田公司在全球日本以外设有50个生产网点[9],建有6家研发中心;华为公司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10],在全球拥有16个研发中心和28个联合创新中心[11]。

2.1.4 科技资源投入充分,科技人才充裕

从科技资源投入看,国际知名创新型企业在科技领域投入很大,研发人员在公司人员中占据较大比重,研发投入强度在业内位居前列。例如,2018年,华为公司研发人员占比45%,研发投入113亿欧元,投入强度为14.7%;英特尔公司研发人员占比44%,研发投入109亿欧元,投入强度为20.9%;谷歌公司研发人员占比35%,其母公司Alphabet的研发投入达134亿欧元,投入强度为14.7%[12-13]。

2.2 国际知名创新型企业的建设路径

2.2.1 制定适合公司业务发展的科技创新战略

国际知名创新型企业都依据各自业务现状和对未来预期,制定科技创新战略和科技计划。这一过程大致分为4个阶段,即科技战略与技术需求确定阶段、研发框架确定阶段(相当于国内企业的核心技术选择)、中长期科技规划制定阶段、年度科技计划制定阶段。

在科技战略与技术需求确定阶段,由生产部门提出方向性技术需求,专家组(委员会)确定具体需求和获取方式,管理部门理清战略思路;在研发框架确定阶段,由公司科技部门确定技术研发框架;在中长期科技规划制定阶段,由各部门(各业务板块)合作制定中长期研发规划;在年度科技计划制定阶段,由各部门(各业务板块)制定年度研发计划。

2.2.2 建立适合自身业务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

国际知名创新型企业的科技创新组织一般有3种模式,即集中模式、分散模式和混合模式。集中模式是在总部层面成立中央研究院,以其服务于所有业务单元,在业务单元内部不再设立研发机构;分散模式是在各业务单元内部设立研发机构,而在总部层面没有研发机构;混合模式是在总部层面设立解决超前共性问题的研发机构,在业务单元层面设立解决该业务单元传统、个性技术问题的研发机构。

2.2.3 采取严格的科研项目流程管理

国际知名创新型企业在科研项目管理方面普遍采用项目管理方式,形成从项目立项、过程管理、结题验收到成果管理的一整套系统规范的项目管理办法。对科技项目,一方面采取“门禁式”管理,加强项目过程、关键点、里程碑控制,确保项目目标实现;另一方面实行动态管理,全程跟踪项目进展,及时协调解决项目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华为公司著名的项目管理体系(PMP)即是其例。

2.2.4 重视科技人员管理,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国际知名创新型企业对科研人员进行制度性、有计划、针对性、方式多样、强度较大的培训工作,普遍实行科研人员职业生涯规划及职业发展的“双梯制”,对科研人员有完善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与奖惩制度,允许探索性失误,宽容研发中的挫折,引导科研人员大胆创新、不怕失败,勇于挑战技术难题,敢于引领技术前沿,脚踏实地投身创新事业。

3 建设完善与国际知名创新型企业相适应的中国石油科技创新体系

“十二五”以来,中国石油逐步形成了以“组织体系、研发体系、平台体系、保障体系”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体系,在支撑引领主营业务发展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对照国际知名创新型企业,还需进一步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治理能力。

3.1 不断优化科技组织体系

一是完善 “一个整体、两个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持续整合研发力量,进一步理顺总部与企业两级科研院所的功能定位、职责分工、业务范围与协同关系,促进全公司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形成研发和产品化有效衔接链条。

二是加强专业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借鉴国外技术服务公司研究、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的运行管理方式,依托专业公司或地区公司,整合相关领域的研究力量,建设专业技术研究中心,承担该专业的关键、共性、核心技术研发,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装备开发。

三是加快建立创新联合体。整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力量,逐步建成深层油气、分子炼油、新材料等一批创新联合体,促进基础和原始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3.2 加强建设科技攻关体系

一是加强科技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研究。完善主营业务领域未来5年、10年技术发展路线图,优化调整科技发展计划,继续按照超前储备、技术攻关、配套推广3个层次,合理部署与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开展“十四五”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加强科技发展态势研判和技术预测,凝练提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考虑好“十三五”与“十四五”工作的有机衔接。

二是创新公司项目攻关模式。全面推行项目制管理,选择合适的研究项目,公开竞聘项目经理。赋予项目经理在技术路线选择、团队组建、经费使用、考核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探索建立适合项目制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以项目为龙头和纽带,开展跨单位、跨板块、跨专业的科研项目团队组建试点,打破研究机构行政界限,发挥整体优势。

3.3 加快完善创新平台体系

一是促进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实验室/试验基地开放。促进仪器设备和科技成果共享,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对内开放,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办法、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试验装置和实验设备的利用率,以及实验室/试验基地的开放共享程度,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使重点实验室成为原始创新的基地、基础研究的平台,使试验基地成为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纽带和桥梁,成为公司技术集成创新的重要平台。

二是构筑学科交叉互补、学历层次合理的平台人员体系。合理设计包括操作维修人员、研究试验人员、实验研究人员在内的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科研队伍,加强实验/试验人才、操作维修人员的培养与引进,落实重点设备及仪器的操作人员,明确带头人。合理布局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的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构成,满足实验室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求。重点实验室须根据各自情况,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博士后研究队伍建设。

3.4 持续构筑科技保障体系

一是积极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新格局。加强与国际油气行业组织的联系,推动与国际油气行业组织开展技术交流,承办技术优势领域会议论坛。加强与资源国以及有交流意愿国家的油气技术开发合作,做好勘探开发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建设与管理。加强与有技术能力的国际石油公司和油服公司的合作,完成合作协议、研发方案制定并实施。

二是强化科技与产业融合。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模式,深度整合创新成果、技术产品、仪器设备、技术专家等资源信息,连通各单位间的科技信息孤岛,促进知识共享与成果转化。

三是加快科技人才培养。加大优秀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靶向引进一批公司技术薄弱领域的紧缺人才和站在行业科技前沿的领军人才,支撑“卡脖子”技术攻关,满足新兴业务战略发展需要。协同推进条件平台、科研团队、领军人才的建设培养。重点培育石油科学家人才,选拔用好集团高级技术专家,培育科技领军后备骨干人才。健全激励保障机制,从总量分配、制度体系、专项奖励、中长期激励等多方面入手,加大重点激励与精准激励的力度。定期表彰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团队,选树优秀科研人才,最大限度地把科技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创造活力激发出来。

猜你喜欢
创新型科技企业
企业
DARPA:美国创新型机构成功实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企业
企业
智能制造“四维”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