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通讯员 高桃芝
我的爷爷是一名老篾匠。
爷爷心灵手巧,他会编筛子、提篮、簸箕、箩筐等竹器,编得很是熟练。他编的每件竹器就是一件艺术品,看起来让人赏心悦目,用起来得心应手。因此,左邻右舍常常请爷爷编制竹器,慢慢地,他的好手艺在十里八乡传开了。
篾匠手艺是一门细致活儿,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劈篾。爷爷劈篾时,我和小伙伴经常站在一旁观看,看得很刺激很过瘾。一根手臂粗的青绿色竹子,被爷爷锯掉竹根和竹梢后,将粗的一端斜抵在墙角,他背过身去,把细的一端搁在肩上,只见篾刀在中线,用巧劲一扎,锋利的篾刀一下就将竹梢开了一道口子,再顺刀势而下用力,“啪”的一声脆响,竹子应声而裂,一下子就爆开了两三个竹节。爷爷继续后退,篾刀随之拉动,“噼啪”之声不绝于耳,像燃放鞭炮一般,竹子又裂开好几节。待砍到竹子根部时,篾刀却被夹在竹子中间。只见爷爷放下篾刀,双手抓住裂开口子的竹块,再使出吃奶的劲儿一抖一掰,整根竹子一分为二,整个动作强劲有力、干净利索。我们在一旁围观,欢呼雀跃,拍手称赞。
爷爷将劈开的竹块,一劈为二、二劈为四、四劈为八地劈下去。一会儿,他就麻利地劈出几种不同宽度、不同长度的篾条,再用刮刀刮去劈口上粗糙的容易伤人的竹刺及锋口。
青篾柔韧且极富弹性,可以劈成很细的篾丝,最适合编制细密精致的竹器。黄篾柔韧性差,难以劈成很细的篾丝,故多用来编制大型的竹器。一根根篾条粗细均匀,青黄分明,整整齐齐地挂在树枝上,微风一吹,竹香扑鼻,沁人心脾。
爷爷根据不同竹器的用途,按青篾、黄篾不同的质地,分别进行加工。篾条备够,爷爷拿起一长一短两把青篾和黄篾,选了一块干净的地面蹲下,开始编制。他十指巧妙地拨动、挑拣,上下翻飞,那长短不一的青篾和黄篾按照主人的动作归位,或上或下或左或右,跳跃得更欢。
爷爷一坐下,除手、臂、腰在动,臀部偶尔挪一下外,目不斜视,不仅耐得住寂静,还将非凡的耐心和毅力、超然物外的精神和期望,都编进冰凉、光滑的竹制品中。无论天晴或风雨,爷爷都在编。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爷爷守着手艺人的那份清贫和淡定,编织着自己的岁月,度过每个平凡的日子。
随着塑料制品的出现,竹制品几乎被淘汰。许多篾匠的生意一落千丈,逐渐日落西山,爷爷很落寞,也很无奈。他在1997年带走了一手篾匠的好手艺,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传统的篾匠等许多老行当,和人一样都会老去,并且终将离场,成为时光里的一串遗珠。那些爱它的人心中除了遗憾,别无他法。我只能在文字中抖落岁月的尘埃,串拾那些散落的遗珠,找寻那些碎落的镜片,用来慰藉心灵,借以怀念我的爷爷,一位远去的老篾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