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涛,张 聪
(1.太原工业学院体育系,山西太原 030008;2.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
当前社会大众的各种需求正在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改变。建设“健康中国”需要构建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各级政府基于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取向正在积极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但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建设受多因素的影响,找出当前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所面临的困境,分析各因素对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的影响,探索解决的办法是一项重点内容。
基于功能主义,把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分为供给、内容、需求与保障四个子体系,并对各子体系构成要素(见图1)分析研究[2]。
图1 功能主义下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要素图
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多运用于决策学与管理科学研究,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研究目标进行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3]。运用AHP 分析方法,向16 名政府决策参与者、企业管理者、社会大众代表、相关研究专家发放问卷调查。以1~7标度法为标准,评价功能主义下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供给、内容、需求与保障四个体系的构成要素。建立判断矩阵,计 算经检验得出矩阵权重均具有高度一致性(C.R.<0.1)。其中R.I.为多次重复进行随机判断矩阵特征值的计算后取平均数得出,见表1。
表1 1~7维多次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由表2知,功能主义下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各子体系所占权重为:0.356 2(供给体系S)>0.325 0(保障体系G)>0.193 7(内容体系C)>0.125 1(需求体系D)。基于功能主义下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体系主要包括供给绩效、供给主体、供给方式三部分且所占权重比重最高,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供给体系是目前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改革发展必须重视的环节,需改变供给主体方式单一、供给绩效评价滞后的现状;保障体系主要包含政策保障、资源保障、机制保障,从保障体系所占权重占比可以推断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需在强力的行政指导下,充分发挥国家经济改革收益,制定合理有效的运行机制保障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建设;内容体系主要包含体育组织、体育信息、体育指导、体育设施等,需求体系主要包括需求偏好、需求质量与数量、需求目的等,二者存在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数据显示二者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中所占比例小。
表2 功能主义下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各子体系AHP判断矩阵
由表3 知,需求体系调查因素权重比为:0.417 8(需求目的D1)>0.213 7(需求质量D3)>0.205 1 (需求偏好D2)>0.163 4(需求数量D4)。需求目的在需求体系中权重占比超过四成的,说明大众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以满足自身目的为主要动机;需求质量与需求偏好同样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说明随着国家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公共体育服务事业也在不断完善,公共体育服务在满足大众基本需求的同时,大众对公共体育服务无论是在偏好还是在质量上都有更高的追求,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出现此种需求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数量的权重比所占比例最小,说明当前公共体育服务在满足大众需求数量方面有了长足进步。
表3 需求体系结构要素AHP判断矩阵
由表4 知,内容体系调查因素权重比为:0.341 0(体育指导C5)>0.252 8(体育组织C3)>0.240 5(体育信息C4)>0.108 0(国民体质监测C2)>0.057 7(体育设施C1)。体育指导在内容体系中权重占比重最大,说明大众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中对健身锻炼的指导需求度最高;体育组织是大众参与体育健身、娱乐的载体形式,判断矩阵结果表明大众对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度比较高;体育信息是指体育运动的历史、利用体育锻炼的技术、以体育或运动为载体的娱乐方式与形式等与体育运动相关的需及时传递的内容和知识消息,体育信息与体育组织的权重比相差不多,说明大众对体育信息的渴求度与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相当;国民体质监测服务于健康中国建设、全民科学健身指导水平提高、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能力提升和国民身体素质及健康水平提高,从权重比重推测大众对其功能属性认识不够清晰,理解层面存在偏差;体育设施在内容体系权重占比最低,说明当前大众在公共体育服务中体育设施的需求度最低,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十三五”以来体育设施已基本能满足大众的体育服务需求。
表4 内容体系结构要素AHP判断矩阵
由表5 知,供给体系调查因素权重比为:0.4111(供给方式S3)>0.3278(供给主体S1)>0.2611(供给绩效S2)。该体系中供给方式所占权重最大,供给方式决定了供给效率,合理有效的供给方式能够提高服务评价;供给主体权重占第二,说明在公共体育服务建设中,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多元化的主体变革,供给主体对公共体育服务的评价有着较大的影响;供给绩效权重最小,出现此种结果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供给绩效的建设已经非常完善,二是由于认知或其他原因没有得到重视。
表5 供给体系结构要素因素AHP判断矩阵
由表6知,保障体系调查各因素权重比为:0.466 3(政策保障G2)>0.433 0(资源保障G3)>0.100 7(保障机制G1)。在保障体系中政策保障与资源保障权重占比达到了90 %,政策保障是公共体育服务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资源保障是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物质基础,二者在公共体育服务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机制保障包括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等,数据显示机制保障权重占比不高,说明当前国家在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及法律法规方面给予了公共体育服务极大的支撑。
表6 保障体系结构要素AHP判断矩阵
解构功能主义下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体系发现其由供给主体、供给方式和供给绩效组成。供给方式的要素为体育组织、体育信息、设施数量和需求偏好,供给主体的要素为需求目的、需求数量、需求偏好和体育指导四部分,供给绩效的要素为体育设施、国民体质监测和体育指导,见图2。目前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体系存在问题为结构不完善,供给主体以政府职能部门为主,社会团体组织参与度低,供给方式单一,效率不高,缺乏集约性与创新性,供给绩效评价欠缺、反馈滞后,一系列的问题导致服务内容与服务需求契合度不高。改善目前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首先可以通过借鉴国家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经验,深入研讨调研公共体育服务相关内容,优化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体系[4];其次可以引入社会力量建设多元化的供给主体,以大众需求及国民监测数据为导向,把公共体育服务作为商品供给,以商品供给的属性解构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方式,提高集约性和创新性;最后以多方参与的供给绩效评价方式为基础,规范供给制度建设。丰富多元化的供给体系内容,提升公共体育服务内容与大众需求的契合度。
图2 功能主义下供给体系与供给内容、需求内容关系
公共体育服务保障体系是保证公共体育服务贯彻落实的保障前提,见图3。政策保障能够促进供给体系内容丰富多样,满足需求体系内容需要,相关行政部门可通过深度调研,出台并细化政策法规,从宏观角度指导供给体系多元化、需求体系满足化发展;资源保障是供给、需求、内容体系建设的物质基础,梳理社会发展脉络,总结公共服务建设经验,在制度的约束下合理利用公共资源,为供给、需求、内容体系建设保驾护航;机制保障能够提升需求体系内容与内容体系内容契合度,完善机制保障的内容,提高机制保障效率,助力需求体系与内容体系完美契合。
图3 功能主义下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结构图
正确认识我国当前功能主义下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瓶颈,对理清公共体育服务建设,提升大众对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至关重要。分析功能主义下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要素关系,以完善的保障体系为支撑,以需求促进供给改革。借鉴公共服务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以多元化供给为切入点,把公共体育服务以商品的属性去解构体系建设,打造服务于新时期“健康中国”发展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