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分布宽度检验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12-30 14:03刘艳玲
健康大视野 2020年21期
关键词:早期诊断慢性心力衰竭应用效果

刘艳玲

【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诊断中红细胞分布宽度检验的应用效果及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 2017年1月期间干本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38例设为研究组,并随机选取同期入院接受体检健康者共38倒设为对照组,开展临床对比研究。两组人员入院后均接受红细胞分布宽度检验,其后对比两组临床检验结果。结果:经对比两组红细胞分布宽度检验结果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数值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且经随访两年后,随着患者心力衰竭程度的加剧,红细胞分布宽度数值与死亡率均出现明显增加,P<0.05。结论:予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检验,可实现对患者病情进展的早期有效诊断,采取治疗措施,为患者死亡风险的降低及临床疗效的提升,提供检验依据。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检验;慢性心力衰竭;早期诊断;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46. 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 21-050-01

临床中将心力衰竭定义为由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症或心脏血流动力学负荷变化等多类因素影响下而诱发的心肌损伤性心脏病,患者可随着病程进展及心力衰竭症状持续时间的不断延长,逐步进展为慢性心力衰竭,加剧患者呼吸困难、体乏、尿潴留等临床症状,并出现心肌重构现象,增加患者死亡风险,故需选取有效诊断方式,实现对患者病情的早期有效诊断及进展评估,通过早期有效治疗的实施,降低患者安全风险[1]。因此,为探究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诊断中红细胞分布宽度检验的应用效果及影响,特开展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7年1月期间于本院就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38例设为研究组,并随机选取同期人院接受体检健康者共38例设为对照组,开展临床对比研究。

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范围54-83岁,平均年龄(68. 51±6.42)岁。研究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范围52-81岁,平均年龄(66. 54±6.27)岁,病程2-5年,平均(3. 51±1.22)年。研究组患者经NYHA分级后,Ⅱ级患者13例(男/女,7/6),Ⅲ级患者14例(男/女,7/7),Ⅳ级患者(男/女,6/5)。经统计学方法对比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后,结果P>0. 05无差异性,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两组人员均在知情前提下参与研究。排除标准:排除合并其他类型心脏疾病者;排除无法配合后续治疗、复诊、随访者。

1.2方法两组人员均于人院当日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液2ml,放置于枸橼酸钠抗凝管备用,其后采用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型号BC-5000)及配套试剂盒进行检测。采血及检验操作过程均需严格按照临床操作要求及仪器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免误差[2]。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临床检验结果,即对比两组红细胞分布宽度检验数值差异性及不同心力衰竭等级患者间红细胞分布宽度检验数值及预后2年内的死亡率差异性。

1.4统计学方法观察指标各项数据中,连续性变量资料为红细胞分布宽度,用(x±s)表示,t检验,定性资料为预后2年内的死亡率,用(n,%)表示,x2检验。同数据组间对比结果均使用SPSS23.O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若结果P<0.05且差异显著,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检验结果对比经对比两组红细胞分布宽度检验结果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数值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见表l。

2.2不同心力衰竭等级红细胞分布宽度、死亡率对比经随访两年后,随着患者心力衰竭程度的加剧,红细胞分布宽度数值与死亡率均出现明显增加,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大多具有心脏病史,其中以冠心病、高血压等老年基础性疾病为主要诱发原因,故患者在治疗预后期间可由病情进展引发心肌重构后出现急性心衰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对此需借助有效诊断措施对患者实施早期渗断,延缓病情进展,降低风险。目前,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主要采用心电图及影像学手段进行检验,虽可通过较为直观的图像变化监测,实现有效诊断,但多于患者病情进展监测无特异性作用,故仍存在较大应用局限[3]。

研究结果表明:经对比两组红细胞分布宽度检验结果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数值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且经随访两年后,随着患者心力衰竭程度的加剧,红细胞分布宽度数值与死亡率均出现明显增加,P<0.05。分析原因:红细胞分布宽度检验是主要应用于贫血分类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对人体红细胞体积异质性参数的分析,进行辨别,且可通过对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化宽度的有效反映实现对多类病情变化的监测。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慢性心衰患者发病后由于心肌炎症刺激外人体周血炎性因子的分泌,进而对对其骨髓造血功能造成一定抑制,并具有对迷走神经的刺激作用,进一步对肾脏血管造成缺血性损伤,加剧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降低红细胞数量,对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造成影响,故可将红细胞分布宽度检验作为对慢性心力衰竭进行早期诊断及病情进展监测的可参考依据[4-5]。

综上所述,予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检验,可实现对患者病情进展的早期有效诊断,采取治疗措施,为患者死亡风险的降低及临床疗效的提升,提供检验依据。

参考文献

[1] 陈端英,红细胞分布宽度检验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9,28 (01):38-40.

[2] 柯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学术版),2018 (12):55-57.

[3] 李梦文,姜坤宏,王健,张明龙,红细胞分布宽度检验对慢性心衰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 (30):158+160.

[4] 李敬,华琦,罗鸿宇,朱玮玮,王钢,刘建峰,老年收缩性与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寬度的对比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08):794-797.

[5] 巫雪飞,李巧,赵连山,红细胞分布宽度检验在慢性心衰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9 (02):235-237.

猜你喜欢
早期诊断慢性心力衰竭应用效果
B超诊断早期宫外孕患者30例的临床分析
CRP和PCT在医院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