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标
积累语言需要从低年级开始,走一条边积累边运用的路子,才能使学生的语言仓储有“滚雪球”的效果。这便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把有效积累语言作为学习的重要抓手,运用听、说、读、写等多种方法吸引学生关注文本语言中那些表达生动、特点鲜明的词语、句子,使学生的每一次语言学习都能够体现积累是必要的。
一、在认真倾听中积累语言
在听、说、读、写诸种语文实践活动中,“听”作为语言积累活动常常被忽略,似乎一听而过的东西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这说的是泛泛地听,如果是倾听的话,只要学生听进去了,就可以在倾听中捕获有特别感觉的一些词句,加上低年级学生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喜欢学着某种说法来上几遍,相应的语言就进入了他们的积累仓库中。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富有吸引力的语言講述课文故事,让学生喜欢上这个故事,不知不觉地练习着讲这个故事,就能够达到在倾听中积累语言的效果。
如教学《咕咚》(一年级下册第20课)时,教师通过课件播放声音“咕咚”,让学生说说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在确认是“咕咚”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发出了这种声音,再用“这个咕咚到底是什么发出来的声音呢?背后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不想听?”吊住学生的胃口,并就此提出听故事的要求:“看谁听得最认真、最仔细,听完故事需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哦。”经过这样一番激发之后,教师在讲故事时,学生都进入了倾听的状态。听完故事,教师先问学生听到“咕咚”之后,兔子是怎样表现的。学生互相模仿着说一说:“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然后比一比谁说这个句子更有味道,最后再演一演“拔腿就跑”的情形。按照这样的方法接着让学生说出所听到的故事中的一些有特点的关键词句,如“一边跑一边叫”“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等,这样就把倾听中获得的有特点的词语“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等进行了有效积累。
二、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
熟读成诵是语言记忆的一种常识。低年级学习的课文一般都是篇幅短小、朗朗上口的经典诗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把握文本的这些特点,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完成相应的语言记忆和积累;即使出现稍微长一些的文本,也可以在熟读的基础上,采取化整为零、分自然段来试背,使学生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记住其中带有表达规律的句段,再向前后延伸,进而达成整体记忆积累的效果。
如教学《黄山奇石》(二年级上册第9课)时,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课后练习要求背诵2~5自然段。这4个自然段中,每个自然段介绍了一种奇石,分别是“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仔细研读4个自然段介绍的情况,发现可以分成两种情形,一种是先说奇石的名称,再说奇石的样子,如“仙桃石”“仙人指路”;另一种反过来,先说奇石的样子,最后说奇石的名称,如“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在这样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分两种情况练习背诵,通过比较加深记忆。以第一种情况为例:先说奇石的名称的两个自然段开头是“就说‘仙桃石吧”“‘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再看具体描写奇石样子的表达,都是比喻句,“它好像……”“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最后把“名称+样子”连起来说一说,记一记,互相比着看谁记得最准确,以激发学生在诵读中强化记忆的效果。看上去把自然段拆得有些乱,实际上是把句子的特点显现出来,如怎样介绍名称,怎样说出比喻句等,这样可以让学生积累的语言变得有特定的意义。
三、在词句运用中积累语言
尽管低年级学生处在记忆的黄金期,背诵是一种最适合的记忆方式,但仍难免被当成了消极的语言积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是语言运用,把那些需要积累的语言放在合适的语境中去表达,这样的积累就被认为是积极的语言积累。
如教学《雾在哪里》(二年级上册第19课)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什么地方见过雾,仿照课文中的句式“我要把……藏起来”说说当时的情况,再想想如果你是雾,最想做的是什么事?学生在互相练习说话中,都能够尽量用上课文中的句式进行表达,无形之中就达到了积累课文句式的目的。再如教学《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二年级下册第24课)时,可以让学生用“很久很久以前……”开头来写下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发生的一个故事。这种表达训练可以使学生知道对于古老岁月里发生的那些不可知的故事,都可以采用一些模糊的说法来表达,而且所写的内容可以是很神奇的事情,能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由此积累的是以后写文章的一种有效的开头方法。
总而言之,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语言,需要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吸引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努力形成积累语言并有效运用语言的好习惯,为学生不断提高语文学习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