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新 金宇 段小平
摘要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乡村振兴[1]。2020年中央和河北省“一号文件”再次强调,“集中力量补上‘三农短板”“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河北省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后,农业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解决这些矛盾与问题,关键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4]。在总结梳理河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以来取得的成绩基础上,分析存在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河北省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6–0–03
DOI:10.19383/j.cnki.nyzhyj.2020.06.085
1 河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分析
截至2020年6月,河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35项任务指标基本完成,主要工作举措和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稳定供给,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供给能力稳步提升
建成4 5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300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2019年粮食总产达到747.8亿元,居全国第6位。“菜篮子”产品供应全国前列,蔬菜产量居全国第4位、水果第6位、香菇第2位、禽蛋第3位、奶类第3位、肉类第5位,主要“菜篮子”产品北京市场占有率约为39%。生猪产能加快恢复,目前每天净调出生猪1.5万多头。奶业振兴步伐加快,2019年生鲜乳产量429万 t,居全国第3位,乳制品产量连续6年居全国第1位。
1.2 拓展市场,农业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一是大产业抓小品种。在小麦、玉米、生猪等大宗农产品中选择具有特殊用途的产品,把特色品种做成品牌、做成产业。二是新产业抓大基地。针对中药材、食用菌、马铃薯繁种等新兴产业,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培育竞争新优势。三是老产业抓新提升。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主导产业由过去主要抓数量、抓规模,向挖掘特色、提升品质、增强竞争力上转变。目前,已建成12个国家级、95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并列全国第二。
1.3 完善链条,产业化经营水平稳步提升
大力实施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产值倍增计划,2019年签约174个项目、总投资额1 034亿元,新希望集团、温氏集团、中农国发等一批重点企业相继落户河北。同时,支持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和原料基地,打造行业领军企业,2019年君乐宝、五得利等7家龙头企业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省级龙头企业产值达到3 500亿元,在全国居中上游水平。
1.4 要素保障,农业供给政策体系日益完善
财政支持政策加大。2018—2019年,整合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89.68亿元,支持打造公用品牌、企业领军品牌,支持创建精品园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对新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中国质量奖、挂牌上市的企业给予奖补。强化用地保障力度持续加大。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安排不少于10%建设用地指标,省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至少安排5%、市级至少安排10%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最大限度满足特色产业发展和产业化经营用地需求。
1.5 提升后劲,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成效初显
目前,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7万人,认定发证超过6万人,初步建立起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立有效激励机制,鼓励从农村走出去的企业家、专家学者、医生教師、技能人才等以多种形式服务农业、服务农村;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优势以及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引导社会各界人士投身农业农村建设[5]。
2 河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品牌培育尚未形成新突破
全国知名商标仅68个,200多个区域公用品牌产品中,像富岗苹果、馆陶黄瓜这样得到高端市场认可且能卖出好价钱的还不到10个。从总体上看,河北品牌农业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不能完全满足高端市场、高消费群体需求。
2.2 高端农产品开发存在明显短板
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仅为1.1∶1,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3∶1)。大路货多,名优精品少,现有绿色食品仅占全国总数的1/30,地理标志商标仅占全国总量的1.36%,驰名商标数量仅占全国总量的3.7%。
2.3 现代农业生产关系还未建立
多数小农户以及一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生产销售困难,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观望态度增强,农村宅基地、集体资产等产权界定改革还不到位,与之相关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以及城镇化推进等缺乏基础制度体系支撑[6]。
2.4 现代生产要素保障能力不足
农业农村领域资金投入仍不能满足发展需要,行业内和行业间相关资金投入、项目规划、绩效评价等缺乏精准衔接机制,资金使用效益仍有待提高。用地保障和人才支撑成为突出短板,农村新产业、新业态项目落地难,创新活力不强[7]。
3 河北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优化产品结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主要思路
3.1 优化中高端品种为重点的产品结构
从适应需求侧变化出发,调整农业产品结构,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基础上,进一步做精做优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食用菌、中药材、马铃薯三大新兴产业,加强品牌培育和市场营销,叫响“冀康”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粮食,小麦要重点发展强筋、中强筋品种,玉米要重点向饲用型、优质专用型发展,太行山、燕山丘陵区建设谷子、豆类等优质杂粮生产基地。畜牧业,按照“稳定猪鸡、提升奶业、加快发展牛羊、做强特色养殖”的发展思路,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蔬菜,大力发展高端设施和高端品种,重点发展精细果菜和特色高端叶菜,积极推进产地初加工和产品分等定级,提高产品附加值。果品,建设太行山、燕山、冀东、冀中南优势果品产业带,突出发展“名特优新”品种,加快高接换优和更新改造。新兴产业,要加快太行山、燕山香菇产业带和冀中南草腐菌产业聚集区建设,加强燕山、太行山和坝上高原地区大宗道地中草药基地和冀中南平原药食两用品种基地建设,在坝上地区加强面向全国的种薯繁育基地建设。
3.2 优化价值链为重点产业体系
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切入点,以“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为途径,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一是调整粮经饲结构。划定3 500万亩优质小麦生产核心区,确保小麦产能稳定在135亿 kg以上。下大力量推进“一转三改”,即:推动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推动玉米等改粮用为饲用,在适宜地区改种粮食作物为种经济作物,改种养分离为种养结合、循环发展[8]。二是调整种养结构。“以养定种”,科学合理调整种养结构。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合理布局规模化养殖场,推行玉米青贮——养殖饲用——粪污处理还田循环模式,建成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循环互促的新型种养结构。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倍增行动计划,重点打造小麦、玉米、乳品、肉类、食用油、蔬菜、果品、水产品、食用菌和中药材等十大产业链,提升龙头企业规模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培育和支持100家行业领军企业。四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将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园区和美丽乡村建设、山区综合开发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加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特色化、品牌化、京津冀一体化建设,拓展农业增值空間。
3.3 优化效益提升为重点的生产体系
加快建立起以“良种、良法、良田、良机‘四良配套、互联网助推”为特征的现代农业产业生产体系。一是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继续稳定支持现有18个省级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加快构建京津冀三地融合科技创新体系与机制,积极承接国家体系创新成果,建立定向专业、定期培养、定向服务的基层农技人员补充机制,开展全省农业技术推广奖励活动,支持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经营性服务组织向农户提供有偿服务,建设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试验示范基地。二是壮大现代种业。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重点开展基础性研究和公益性研究,组建小麦、玉米、马铃薯、棉花、油料、蔬菜、杂粮等7个育种协作团队,鼓励种子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科学规划布局优势种子生产区域,强化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种子加工能力,健全种子管理体系,加强种子质量监管,全面增强种业发展能力。三是促进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引导农机装备研发,推进老旧农机报废更新,加快先进适用农业装备的推广步伐,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四是推进“互联网+农业”。运用大数据完善河北省农业数据中心,形成全省主要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加工、农业统计、农产品进出口、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等七大类农业数据互联互通、大数据共享。
3.4 优化适度规模经营为重点的经营体系
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为统领,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标准化、集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发展。一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深入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活动,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支持农民合作社建设农产品加工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形成农产品流通的主体力量。提升壮大龙头企业,打造行业领军企业集团。二是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9]。引导农户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开展农村土地托管服务,积极发展订单农业。三是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流通,完善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推行政府、龙头企业、金融组织、科研机构、合作组织、农户“六位一体”产业化经营模式。四是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多元服务主体,加快培育各类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重点加大对农村土地托管服务组织、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支持。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赋予农民更加丰富的财产权利,推动各类农村资源要素股份制配置,激发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发展活力。
4 以“四个农业”引领,深化河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举措与建议
4.1 加快发展科技农业
聚焦创新合力,构建科技联盟强实力。加快河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进农科教深度融合,形成以政府支持为引导、科研院校为主体、市场需求为导向、经营主体为依托“四位一体”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聚焦重点任务,强化科技研发抓关键。着重引进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人物,每年有针对性地筛选一批市场急需技术集中开展攻关[10]。通过重大科技突破催生一批新业态新模式,实现多种新业态互补,促进农业全产业链优化增值。聚焦引导扶持,培育科技企业壮大龙头。鼓励支持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设立农业科技产业化发展基金,着力扶持曲周晨光色素等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品牌亮、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农业科技产业龙头企业,形成龙头带龙头、龙头带农户的科技农业发展新格局。聚焦推广应用,推动科技服务提升水平。鼓励支持涉农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科技服务,大力推广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六个一模式(即:每县确定一个主导产业、拿出一笔专项经费、明确一个产业承接平台、对接一个专家团队、建设一个研发推广中心、培育一批科技人才)。
4.2 加快发展绿色农业
着力实施绿色培训提升工程。加强对农民和经营主体的培训引导,让广大农民认识到“化学农业”“黑色农业”的危害,发展绿色农业才有广阔前景,充分调动起农民和经营主体积极性,加强对消费者绿色消费理念宣传,积极推动绿色农产品消费。着力实施绿色扶持带动工程。加大对实行农业绿色生产的农户和相关企业给予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对绿色农业生产提供金融保险支持。加强对绿色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加快对优质、安全新品种培育以及新型绿色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无害化利用技术的开发。着力实施绿色标准管理工程。加快建立河北省统一绿色农产品市场准入标准,提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等认证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严厉打击假冒绿色农产品的行为,净化绿色农产品市场环境。着力实施绿色循环发展工程。一方面要加快健全河北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制度,继续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支持低消耗、低残留农业投入品生产;另一方面要完善秸秆、畜禽粪污等资源化利用制度,完善废旧地膜和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理制度。
4.3 加快发展品牌农业
加快河北省品牌农业发展,应该在标准化引领、综合化包装、内涵式挖掘、全方位宣传等方面,完善体系,强化扶持。抓紧制定完善品牌标准。尽快修订完善河北品牌农产品标准体系,分品种分类别逐项研究制定农产品生产标准、加工标准、流通标准和质量安全标准,推进标准间的衔接与配套。加强对农产品品牌保护和管理,建立品牌农产品动态管理目录,禁止不符合品牌标准的农产品使用区域品牌进入市场。规范品牌评估和评价,强化产学研相结合的品牌农业评价标准。扩大区域领军品牌影响力。培育壮大一批食品工业龙头企业,每个县至少建成1家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打造河北整体区域品牌,重点加强河北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一个特优区强塑一个区域公用品牌。讲好河北农产品品牌故事。深入挖掘农业多功能性,加强对传统老工艺、老字号的保护和传承。结合农业历史、地理、传统、风俗等文化特征,讲好品牌故事。组织开展多元化现代化品牌营销。精心设计河北农产品logo,全面加强品牌农产品包装使用管理,让品牌可识别、聚眼球。创新品牌营销手段,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快手、抖音、直播等新兴平台,建立河北省统一销售农产品微信公众号和手机APP。
4.4 加快发展质量农业
推进农业标准应用规范化。加大农业标准制定修订力度,逐一制定完善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的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完善标准化生产的法规制度,加大监管处罚力度,倒逼企业按标生产。加大对现代农业园区和家庭农场的培育扶持力度,引入一批世界级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河北,以產业化、规模化促进标准化。多渠道提升农产品检测能力。加大财政投入,积极探索检测机构建设机制。运用市场机制,引入第三方检测专业公司。突出重点关键,提高精准检测能力。对主要风险点、不同品种、区域和季节特点,及时开展专项监测、跟踪监测和监督抽查。完善农产品质量认证激励机制。建立完善强制性认证目录,严格市场监管,实现特色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有效衔接。设立财政扶持资金,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给予政策资金补贴,鼓励支持生产经营者主动开展产品认证。扩大农产品追溯体系覆盖面。尽快出台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推动追溯管理与市场准入相衔接,扩大追溯应用面和应用率。加快推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园区产品率先纳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06(1).
[2] 陈锡文.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突破改革深水区——在湖南精细农业基地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乡村发现,2017(2):1–10.
[3] 韩长赋: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6(9):5.
[4] 韩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J].理论参考,2017(2):26–28.
[5] 魏后凯.中国农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及其政策转型[J].中国农村经济,2017(5):2–17.
[6] 王菊.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J].山西农经,2020(17):30–31.
[7] 张晓山.农业现代化面临的四大新挑战[J].农村经营管理,2019(6):46.
[8] 孔祥智.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J].农村经营管理,2020(4):7–8.
[9] 高一雷.河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J].共产党员(河北),2016(27):12–13.
[10] 彭建强.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N].河北日报,2018–07–13(6).
责任编辑:黄艳飞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in Hebei Province
ZHOU Xiao-xin et al (1.Shijiazhuang Post & Telecommunication Technical College, Shijiazhuang, Hebei 050022.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of Hebei Parvince, 3.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Hebe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Shijiazhuang, Hebei 050000)
Abstract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clearly put forward that we should deepen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the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 and accelerate the rural rejuvenation.In 2020, the “No. 1 Document”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and Hebei Province again emphasized that “concentrate efforts to supplement the short board of‘three rural areasand guarantee the effective supply of important agricultural products”.Afte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eleventh consecutive increase in grain production in Hebei Province, the main contradictions in agriculture have changed from insufficient total amount to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s. To solve these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the key is to deepen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the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and sorting out the achievements achieved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the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 in Hebei Province,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and facing,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the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 in China.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Hebei Province
基金项目 2020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研究》(20200202070)
作者简介 周晓新(1977–),女,河北安平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人才开发与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20–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