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武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张,业务范围也随之扩大。但伴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其经营中面临的各种风险与挑战也不断显现,如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缺失、公司治理职能不健全、信息与沟通效率低下、缺乏有效监督等,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从企业内控体系建设层面出发,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及相应的防范与治理措施进行探讨,以促进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企业良性发展。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现状;优化对策
一、内部控制体系的相关概述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为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会计信息真实、提高经营效率、实现发展战略等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企业自我约束与控制的方法。内控体系则是企业自行检查、制约和完善内部业务活动的自律系统。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内控体系应贯穿于企业经营战略决策、执行与监督等各环节,具有全员参与、全面管理与全过程控制等特点。
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当前,多数企业由于只注重业务市场的拓展,忽视内控体系的建设,其在内控环境方面的表现为:有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缺失、职能不健全,或虽设置了相关职能机构但由于岗位职责划分不清,出现管理“真空”地带或多重管理现象;有些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或虽设置了内审部门但工作中没有实际履行职责;有些企业对招聘工作不重视,导致员工不能满足工作岗位要求;有些企业不重视文化建设,没有清晰的价值观做指引,致使员工缺乏工作动力。
(二)内部控制活动不规范
内部控制活动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表现形式。当前有很多企业未对这项工作给予足够重视,存在内控活动不规范等问题。在现阶段,国内企业内部控制活动暴露问题最多、最普遍的主要在资金管理、担保业务审批以及工程项目管理等活动中。
资金管理活动中,有些企业内控意识淡薄,资金管理流程缺乏规范性,常见问题如:资金业务授权审批流程不规范,出现越权审批现象;审批人员责任心不强或专业能力不足,没有严格审核用款申请单据或对用款申请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导致问题单据传递至下一环节;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执行不到位,存在制单、审核、放款业务由一人包办现象[1]。
在筹资业务中,有些企业由于授权不当出现过度融资、违规担保现象,导致企业负债率过高、隐性债务巨大。在项目管理中,有些企业的项目投资缺乏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导致项目盲目上马,给公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企业债务问题逐渐暴露,银行债务违约已成常态,债券市场刚性兑付也被打破。违约企业中既有民营企业,也有国有企业,其中也不乏上市公司。究其原因还是企业盲目扩张、过度融资导致债务负担过重,直至资金链断裂。
(三)信息与沟通系统不健全
信息收集与信息沟通是关系到企业能否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如果企业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过程中忽视了对信息与沟通系统的建设,这个内控系统就失去了自我完善的能力。企业管理实践中较常见的信息与沟通方面的问题有:一是信息质量不高,主要表现为数据时效性差、有效信息不足;二是信息沟通不畅,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企业管理层级太多、沟通手段落后等,影响了信息在企业内部的传递,以及个别人员对信息的选择性传递;三是忽视信息系统建设,表现为现有信息系统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或者信息系统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各业务单位各自为战,形成众多信息“孤岛”;四是没有建立有效的反舞弊机制,尤其在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方面。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违约已不再新鲜,很多“暴雷”企业在发债时已经经营困难、严重亏损,但仍能通过各种手段对其财务报告进行粉饰,达到了欺骗投资者的目的。
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对策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容主要包括法人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建设等。企业要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对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不断学习先进治理理念,并結合企业管理现状逐步对内控环境进行优化。
首先,企业要构建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依据相关制度构建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等机构,明确议事规则及成员的任职要求,董事会与监事会应独立于经理层。其次,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设置内部机构履行相关职能,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并确保人员配备和工作独立性;企业要制定有利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聘用人员的重要标准。最后,企业应当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精神,强化风险意识和法制观念。
(二)规范内部控制活动
内部控制活动中,企业应通过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等措施,将风险应对策略融入到公司各项业务活动中,将企业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
资金管理活动中,企业应明确资金业务审批流程,制定授权审批制度,加强预算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如:绘制业务办理流程图,将各层级管理人员审批权限写入公司制度,预算执行信息及时反馈等措施;将资金支付审批与执行岗位、出纳与稽核、会计记录与审计监督等岗位分离,以确保各岗位的分工合作与相互制衡[2]。
对于重大融资业务,企业应当对融资方案进行科学论证,对论证通过的融资方案也要严格审批,发现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符的应重新进行方案论证,避免由于盲目融资给企业带来损失。企业应当制定严格的担保业务审批制度,严禁越权审批,重大担保业务应当报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批准。
(三)完善信息与沟通系统
在信息与通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深入到各行各业,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针对处于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企业,更应该抓住当前信息技术革命的历史机遇,完善自身的信息与沟通系统,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提供有力支持。对此,我国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对信息与沟通系统进行完善:一是提高信息质量,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数据处理技术提升数据有效性和时效性;二是扫清信息沟通障碍,破除管理层级限制,简化信息传递流程,借助现代化智能通讯软件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三是提升信息系统综合性能,对淘汰落后的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整合不同业务单位功能单一的系统,实现对业务的自动控制,从源头减少人为干预;四是建立反舞弊机制,坚持惩防并举、重在预防,重点关注侵占、挪用企业资产,财务报告和信息虚假记载,滥用职权以及串通舞弊等行为[3]。
(四)加大内部监督力度
企业应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明确岗位职责,并配备具有履职能力的专业人员,保证审计人员工作独立性。实际工作中,审计部门应将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两种方式互为补充。日常监督重点关注企业是否对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关键岗位人员是否具备胜任能力,是否存在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等。专项监督重点关注在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发生重大变化情况下,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审计部门应定期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实施监督评价,并形成书面报告向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汇报,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现状,并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优化,不断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仍有待加强,如内控环境不完善,控制活动不规范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的制约了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到内控体系的重要性,下大力气加强内控体系建设。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企业应当抓住机遇,不断优化内部控制环境,规范内控活动流程,完善信息与沟通系统,加大内部监督力度,努力构建科学、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财
参考文献:
[1]张婧文,肖腾飞.全面风险管理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探析[J].财会学习,2018,207 (33):266-267.
[2]李占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优化路径之我见[J].财经界(学术版),2018,489 (17):61.
[3]赵何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优化探究[J].会计师,2019,309 (06):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