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工科”的IT/智能装备领域复合型人才创新培养研究

2020-12-30 07:06高建宇张伟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33期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新工科

高建宇 张伟

摘 要:教育部倡导“新工科”建设,要求为适应当代新产业、新经济发展,高等工程教育需培养既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强,又具备学科交叉特征的复合型人才。结合当下高校IT/智能装备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相关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实际需求,提出校企合作、课程创新、强化实践的多维人才培养路径。

关键词:新工科;IT/智能装备;复合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33-0107-02

2017年2月18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启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同年4月8日,教育部在天津大学举行工科优势高校新工科建设研讨会,10日,在研讨的基础上公布了《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有关文件指出,当下,以互联网、智能化制造业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已开始,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蓬勃兴起,创新成为国际竞争的新赛场。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特征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一、培养复合型工程人才的现实意义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工科人才教育培养体量。当下,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经济领域迅猛发展,同时出现大量复合型工程人才供给不足现象。据人社部、教育部、工信部等统计,到2020年,我国新一代复合型工程人才缺口已达到750万人;到2025年,相关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950万人,这暴露出我国复合型工程人才培养与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发展有所脱节的短板。

“新工科”项目研究设定的现代工科人才标准是:“不仅在某一学科专业上学业精深,而且还应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不仅在技术上优秀,同时懂得经济、社会和管理,兼具良好的人文素养。”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我国一线城市,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一般要求学生需在更广泛的学科交叉和融合中学习,以真实的行业、企业环境主导人才培养模式,以对接将来工作岗位对员工复合能力的需求。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我国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的做法是学工程技術的也需要理解经济学,商科生也要做工程试验等。

二、IT/智能装备类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现状

以通用电气、西门子、IBM、华为、联想、罗克韦尔等行业领军公司为例,其设立的解决方案工程师、售前工程师、销售工程师等职位明确需要复合型工程人才,要求应聘者需有相关工程教育背景且熟练掌握此领域的知识、技术,并对行业内商务、管理等知识技能有所涉猎或实践。这些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表示,应聘者如果不懂技术,很难全面、深入了解公司的科技产品及客户的技术需求,很难进行基于科技专业的商务或管理工作。此外,当下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一大批互联网公司营造出“互联网+”商业模式;各行各业需要大量的能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新媒体工具、营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智联招聘网、前程无忧网等大型综合招聘网站曾做研究统计,发现IT/智能装备相关行业中各公司需要大量既有相关工程技术教育背景,又有行业内商务、管理等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三、IT/智能装备领域复合型人才创新培养路径

结合当下非名牌高校IT/智能装备类专业的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和相关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标准,设计出如下人才创新培养路径。

1.深化、拓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寻找紧跟科技、经济发展节奏的机构或项目,通过拜访洽谈、参观调研等方式达成合作意向。合作模式可根据实际条件,适当采用假期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学分置换等方案,借助对方的业务优势,打造学员实践、实训、实习、就业的平台和渠道。

2.开设“IT/智能装备项目运营实务”等系列课程或讲座,成立教研组,编制教学/培训大纲,设计教案、课件等资料,设立过程考核、期末考核办法。在开展教学/培训期间,定期就所授内容、教具、教法等进行研讨、改进。一是所授内容。根据该领域知识、技能的更新和学员、同行们的反馈,动态调整与完善。二是教具。灵活使用多媒体,以行业真实应用的软硬件或系统为教具,在教学/培训过程中设置大量实操演练环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是教法。采用当下国内外流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员课下自主学习,课上带着问题和教师互动、集体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同时,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引入该行业真实项目作为教学/培训案例、学员实践的平台,以提高教学/培训的趣味性、实战性。对涉及企业技术/商业机密或规模较大、难度较深的项目,在与企业协议的前提下,引入授权使用部分或基础部分。

3.对接技能应用市场,以点带面,强化实战能力培养。选拔、组建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兴趣小组或创新创业团队,参加各类竞赛,承接企业小型项目或外包服务。教师通过对学生参加竞赛、实践项目的全过程指导,总结经验教训,以调整、改善后续的教学/培训。

4.承办、组织相关研讨会、学生竞赛等,交流互促。广泛、深入地与各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学会、典型企业、教育同行等交流学习,承办、协办、组织相关研讨会、大学生竞赛等,借鉴各方的经验及相关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2017-06-12.

[2]  宋莹,王兴芬,张伟.新工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大数据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J].创新教育研究,2019,(5):608-612.

[3]  钟德明,金鑫,杜静,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先进制造新工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J].创新教育研究,2019,(5):686-694.

[4]  沈建强,司呈勇,候瑞,等.新工科背景下的国际化电气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J].创新教育研究,2019,(4):451-455.

[5]  杨维明,王时绘,余敦辉,等.新工科背景下IT类专业大数据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9,(11):64-68.

[6]  魏小华,周明安,兰叶深,等.基于“工学融合、校企协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以机电工程学院专业建设为例[J].职业教育,2020,(1):55-64.

[7]  刘倩婧.基于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工业智能控制专业群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20,(1):378-379.

[8]  曾成碧,苗虹,李长松,等.面向新工科建设的电气工程专业实习实训内容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28):132-133.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ve Education of Compound Talents in IT/Intelligent

Equipment Field Based on Emerging Engineering

GAO Jian-yu1,ZHANG Wei2

(1.Qinggong College,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ngshan 063000,China;

2.Land Acquisition and Reserve Center,Bureau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Planning of Tangshan,Tangshan 063000,China)

Abstract: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advocates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new industry and new economy,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needs to cultivate compound talents with strong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and interdisciplinary characteristics.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IT/intelligent equipment majors in colleges/ universities and the actual needs of related enterprises for compound talents,a multi-dimensional talents education mode is studied and designed,which integrates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curriculum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strengthening,etc.

Key words: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IT/intelligent equipment;compound talents

[責任编辑 晓 群]

收稿日期:2020-05-08

基金项目:河北省201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新工科理念下IT/智能装备领域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RS-2019-3120);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核心教学团队经费支持;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2018年院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新工科的IT营销工程师培养探究与实践”(QGJG201813)

作者简介:高建宇(1986-),男,河北唐山人,讲师,硕士,从事国际IT/智能系统工程研究;通讯作者:张伟(1974-),女,河北唐山人,工程师,硕士,从事智能基建装备研究。

猜你喜欢
复合型人才新工科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第三语言韩国语教育
基于校企合作的“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的跨界培养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