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强放射治疗对鼻咽癌患者口腔黏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0-12-30 08:07:10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1期
关键词:放射治疗鼻咽癌白细胞

(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医院,辽宁 抚顺 113006)

鼻咽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随着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的发展,鼻咽癌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1]。然而,二维放射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免疫力降低,治疗的耐受性较差,影响治疗效果。研究显示,调强放射治疗可一定程度改善免疫功能,减少不良反应。本研究选择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医院50例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鼻咽癌患者。随机分组,二维放射治疗组患者采取二维放射方案治疗,调强放射治疗组患者则采取调强放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率、生存总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淋巴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8+、淋巴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4+、淋巴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4+/淋巴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8+、口腔黏膜急性反应的发生率,分析调强放射治疗对鼻咽癌患者口腔黏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医院50例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鼻咽癌患者。随机分组,其中,二维放射治疗组年龄最低是32岁,最高是72岁,平均(54.21±2.21)岁。出现淋巴结转移有12例。分期Ⅱ期有10例,Ⅲ期有10例,Ⅳ期有5例。男性和女性分别有16例和9例。调强放射治疗组年龄最低是31岁,最高是71岁,平均(54.45±2.25)岁。出现淋巴结转移有12例。分期Ⅱ期有11例,Ⅲ期有10例,Ⅳ期有4例。男性和女性分别有17例和8例。二维放射治疗组、调强放射治疗组资料可比。

1.2 方法 化疗方法:新辅助化疗的方案是顺铂8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而5-氟尿嘧啶800 mg/m2静脉微泵持续灌注96 h,3周用药1次。而同步化疗的方案是顺铂40 mg/m2静脉滴注,每周1次。二维放射治疗组采取二维放射方案治疗,通过6 MV X线,对患者采取低熔点铅挡块面颈联合野的等中心照射技术,采取的剂量是70 Gy,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7周,放疗次数是35次。调强放射治疗组则采取调强放射治疗。通过6 MV X线设计7~9野,采取IMRT放疗计划,放射剂量是70 Gy,每周放疗5次,连续治疗6周,放疗的次数为33次。两组放疗期间患者仰卧,并采取头颈肩一体热塑体膜固定体位,CT扫描层厚3 mm,从头顶到锁骨下缘下2 cm扫描,确保扫描范围将所有靶区覆盖,之后完善坐标系统,运用三维计划进行鼻咽癌靶区勾画。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率(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以及进展[2],总有效率计算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这两部分患者的总比例)、生存总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淋巴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8+、淋巴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4+、淋巴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4+/淋巴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8+、口腔黏膜急性反应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处理软件SPSS20.0对本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应用χ2、t检验;采用[n(%)]、(±s)表示: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效果 调强放射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二维放射治疗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二维放射治疗组、调强放射治疗组免疫功能指标淋巴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8+、淋巴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4+、淋巴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4+/淋巴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8+相近,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淋巴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8+、淋巴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4+、淋巴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4+/淋巴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8+均显著改善,且治疗后调强放射治疗组上述各指标变化幅度较二维放射治疗组更大,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n(%)]

表2 治疗前后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s)

2.3 生存总时间 调强放射治疗组生存总时间(22.11±3.11)个月长于二维放射治疗组(18.25±2.01)个月,P<0.05。

2.4 口腔黏膜急性反应的发生率 调强放射治疗组口腔黏膜急性反应的发生率56.00%(14/25)低于二维放射治疗组80.00%(20/25),P<0.05。

3 讨 论

放射治疗是晚期鼻咽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但患者可能有各种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这些不良反应导致免疫功能,营养状况下降,生存质量降低,放射治疗耐受性降低,不利于提升治疗效果,需要探寻一种有效的方法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3]。鼻咽癌是喉咙中常见的肿瘤类型。鼻咽具有非常复杂的解剖结构。近期重要血管和器官的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射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鼻咽癌的主要方法。调强放射治疗比传统放疗更准确,可以显著减少腮腺的剂量和体积,形成适形的肿瘤靶[4]。辐射主要在杀死肿瘤细胞中发挥作用,但其对正常器官或组织的损伤也难以避免。其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部分患者因严重不良反应不得不暂停治疗,影响预后。在鼻咽癌患者中,主要照射部位是淋巴结引流区、鼻腔、鼻咽、口腔、口咽[5-7]。上述部位存在许多黏膜分布,急性放射性黏膜反应通常由放射引起。最严重的症状是位于口腔和口咽黏膜。众所周知,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很大的下降,免疫功能水平直接影响预后。调强放射治疗可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害,可更好对肿瘤细胞增殖进行抑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对肿瘤组织血管生成进行抑制等,还可有效提升机体免疫力,达到辅助提高抗肿瘤的目的以及减轻放射治疗的不良反应[8-10]。

本研究中,选择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医院50例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鼻咽癌患者。随机分组,二维放射治疗组患者采取二维放射方案治疗,调强放射治疗组患者则采取调强放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率、生存总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淋巴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8+、淋巴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4+、淋巴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4+/淋巴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8+、口腔黏膜急性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显示,调强放射治疗组有更高的治疗总有效率,P<0.05。其中,调强放射治疗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以及进展分别有4例、14例、6例和1例,总有效率是72.00%;二维放射治疗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以及进展分别有2例、10例、9例和4例,总有效率是48.00%。治疗前二维放射治疗组、调强放射治疗组免疫功能指标淋巴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8+、淋巴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4+、淋巴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4+/淋巴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8+相近,P>0.05;在治疗后,调强放射治疗组、二维放射治疗组上述各免疫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调强放射治疗组免疫功能各指标较二维放射治疗组变化幅度更大,P<0.05。调强放射治疗组生存总时间更好,P<0.05。调强放射治疗组生存总时间(22.11±3.11)个月长于二维放射治疗组(18.25±2.01)个月,P<0.05。调强放射治疗组口腔黏膜急性反应的发生率56.00%低于二维放射治疗组80.00%,P<0.05。

综上所述,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可获得较好预后,可有效减轻口腔黏膜急性反应,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提高治疗效率。

猜你喜欢
放射治疗鼻咽癌白细胞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核安全(2022年3期)2022-06-29 09:17:56
白细胞
中国宝玉石(2021年5期)2021-11-18 07:34:50
中医药治疗鼻咽癌研究进展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人人健康(2017年19期)2017-10-20 14:38:31
鼻咽癌组织Raf-1的表达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探讨
癌症进展(2016年11期)2016-03-20 13:16:00
鼻咽癌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37
咽及喉部鳞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颅咽管瘤放射治疗进展
鸡住白细胞虫病防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