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甘井子区人民医院手术室,辽宁 大连 116021)
手术是临床上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方法,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病情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1]。但手术也是一种创伤性操作,手术本身也会给患者身体造成一定损伤,加之多数患者缺乏对手术的了解,术前通常会出现明显的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紧张等,负面情绪的出现甚至会影响患者配合度,还可能会引起多种应激反应。有文献[2]报道,有效的心理引导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基于此,本次研究在术前访视过程中为患者开展心理引导,并对其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骨科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手术患者中随机抽选60例开展研究。纳入标准:患者均为择期或限期手术患者,并均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同意参与研究;患者精神正常,认知正常,沟通能力正常,能够配合研究。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全者;急诊手术者;有沟通障碍、意识障碍影响研究开展者;不同意参与研究或退出研究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70岁,平均年龄为(41.8±3.0)岁;骨折情况:20例为胫腓骨骨折,10例为股骨骨折;观察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者19岁,最大者73岁,平均年龄为(42.6±3.3)岁;骨折情况:21例为胫腓骨骨折,9例为股骨骨折;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术前开展常规访视,访视期间核对患者基本情况,告知患者手术流程、术前术后注意事项等。观察组则在常规访视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心理引导护理的重视,具体如下。①重视访视时间:巡回护士在开展术前访视时需合理把握访视时间,正常情况下为术前1 d下午,但访视时需要尽可能的错开患者休息时间、进餐时间、治疗时间,避免在患者治疗或休息时来访视而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②充分了解患者情况:访视前,护理人员需要主动和患者手术医师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病情、诊断情况、手术方式等,对于病情较为负责者,需参与到术前讨论中,了解手术方式、手术可能引发的并发症、注意事项等,以便为患者制订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③针对性的疏导:根据对患者各方面情况的了解,为患者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在与患者沟通交流时,需先行自我介绍,并告知患者同手术组的医患人员情况,尤其是手术医师的相关情况,包括其临床经验、治疗成功的案例、获得的荣誉等,以此来获取患者对医师的信任感,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同时需告知患者手术的大致时间、手术的大致流程、术前需做的准备工作、术中需注意的事项等,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认知度,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以防术前因缺乏对手术的了解而产生紧张、焦虑感。另外,护理人员可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包含的仪器设备等,让患者在心中打好“腹稿”,对手术室进行简单的勾画,以免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因环境陌生、仪器设备较多而出现紧张感、担忧感。此外,医护人员还需积极主动的和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并引导患者倾诉,对于担忧的问题及时询问,对于患者的提问则需耐心、认真的解答,以消除患者疑惑,提高患者信任度,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患者焦虑情绪,以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3]评估患者抑郁情绪,两个量表均将53分作为分界值,分值超过53分即存在焦虑、抑郁情绪,且分值越高表示情绪状态越严重;测量时间分别为患者入院时(访视开始前)与手术前(访视后);②分别在术前、术中对两组患者血压水平(舒张压、收缩压)、脉搏情况进行监测,并对比两组术前、术中各指标情况。③以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评估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情况,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与不满意3项。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资料采用SPSS20.0处理,以(±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情绪状态比较 入院时两组SAS、SDS评分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术前SAS、SDS评分较入院时相比均下降,且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血压、脉搏情况比较 术前两组血压、脉搏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术中观察组血压、脉搏均低于对照组(t=5.917、8.017、8.916,P=0.000、0.000、0.000)。见表2。
2.3 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19,P=0.023)。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血压、脉搏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血压、脉搏情况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n(%)]
焦虑、紧张等是手术患者术前常见的负性情绪,骨科手术患者因创伤较大,患者往往还伴有剧烈的疼痛感,其负面情绪往往更加严重[4-5]。而负面情绪的出现,往往会促使患者产生明显的应激反应,并且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整体配合度,甚至会对手术顺利进行及治疗效果产生影响[6]。研究显示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与术前焦虑等情绪状态有较大关联,降低患者术前焦虑程度可为术后机体恢复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7]。因此,加强术前患者心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本次研究中对术前访视中开展心理引导干预的小组和未开展的小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开展心理引导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术前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中血压、脉搏变化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术前访视中开展心理引导对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减轻患者手术应激作用显著。其主要是通过在术前访视中开展心理引导干预,能够对患者的认知情况进行改善,提高患者对手术流程、手术环境乃至手术医师等方面情况的了解,能够促使患者对于整个手术过程有大致了解,这对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促使患者建立合理的认知态度,做好心理准备有着重要价值,从而进一步获得患者信任,减轻陌生环境、手术等给患者造成的焦虑、担忧感[8-10]。此外,通过为患者开展细致、全面的心理疏导,还可增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与交流,让患者及其家属看到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专业态度等,这对改善护患关系同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心理引导干预的开展在拉近护患关系中同样有显著作用。
综上所述,术前访视时加强对手术患者心理引导干预的重视可促使患者情绪状态改善,拉近护患关系,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