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晓敏
(庄河市中心医院,辽宁 庄河 116400)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主要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缺陷导致,近些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其发病率越来越高[1]。目前临床尚没有完全根治糖尿病的方法,只能通过一些方式控制血糖水平,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2]。以往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心理干预、饮食习惯等,对糖尿病患者的帮助并不显著,其中饮食疗法是糖尿病基础的治疗方法,饮食控制情况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本研究就探讨饮食指导在糖尿病护理方面的 价值。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20例,根据护理方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60例,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85岁,平均年龄(54.57±8.51)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7.21±1.24)年;14例1型糖尿病,46例2型糖尿病。观察组患者60例,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86岁,平均年龄(54.63±8.47)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7.31±1.19)年;15例1型糖尿病,45例2型糖尿病。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间的性别、年龄、病程、糖尿病类型差异均不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为1型、2型糖尿病患者,无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且临床资料完整,所有患者均意识良好,有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内容均已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经过签字同意后进行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心理干预、纠正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定期测量血糖等,观察组再接受饮食指导:①控制纤维物质摄入量。纤维素对糖尿病患者有重要影响,不仅能促进患者身体健康,还能促进其肠胃蠕动,进而控制血糖血脂,因此应对纤维物质进行控制,每日摄入量20~35 g。②控制维生素摄入量。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限制较多,因此很容易导致患者维生素摄入缺乏多样性,所以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补充保健品和维生素药物,同时还可以适当食用水果蔬菜,多选择绿色蔬菜水果,以避免血糖增加,并指导患者限制钠的摄入,多喝水。③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碳水化合物能够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进而充分分解、利用葡萄糖,降低肝脏的负担,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多食用复合碳水化合物和五谷杂粮,并根据患者病情程度和身体耐受程度为其制订合适的运动训练方案,提高糖类物质的消耗量,降低血脂和血糖水平。④控制脂肪摄入量。由于糖尿病常常并发高血脂和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在进行饮食指导时,需要对饮食中的脂肪进行严格的控制,一般要求脂肪含量在20%~30%,并控制脂肪酸和多不饱的摄入量,若过量摄入可降低患者的机体抗氧化能力,同时还应限制动物内脏和动物油脂摄入,多食用蔬菜,日常饮食以植物油为主。⑤控制蛋白质摄入量。糖尿病患者的蛋白质摄入量应严格控制,可略高于正常人,主要以肉类、蔬菜、奶、蛋、鱼为主,以保障患者体内氮平衡,此外还应确保优质蛋白≥30%。若患者合并有肾脏类疾病,可将蛋白质的摄入量控制在0.5~0.8 g/kg。若患者蛋白质摄入量低,可通过其他方式补充营养。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 hours fasting plasma glucose,2hF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和心理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心理状况以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结果为准,得分越高,证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越严重。借助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将结果分成满意、一般和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例数)/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借助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的方式表示,以t进行独立性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以χ2进行独立性检验,组间差异以假设性检验概率P值验证,当P>0.05时,认为组间差异不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而P<0.05时,则有统计学意义。
2.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FPG、2hFPG、HbA1c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FPG、2hFPG、HbA1c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前后两组心理状况对比 护理前:观察组SDS评分为(52.47±3.57)分、SAS评分为(53.47±3.17)分;对照组SDS评分为(52.51±3.52)分、SAS评分为(53.57±3.07)分;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t=0.0618、0.1755,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评分为(32.17±2.16)分;SAS评分为(33.38±2.40)分;对照组SDS评分为(42.33±4.90)分;SAS评分为(41.65±5.13)分;观察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6965、11.3106,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4/60)明显低于对照组23.33%(14/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845,P<0.05)。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不满意4例(6.67%),一般24例(40.00%),满意32例(53.33%),护理满意度为93.33%(56/60);对照组:不满意15例(25.00%),一般23例(38.33%),满意22例(36.67%),护理满意度为75.00%(45/6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6051,P<0.05)。
表1 护理前后两组血糖指标对比()
表1 护理前后两组血糖指标对比()
糖尿病主要由机体内分泌系统失调导致糖类代谢失衡引起的一种疾病,目前尚没有根治的方法,虽然目前我国医学机构对糖尿病有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案,也有很多治疗药物,但饮食因素的影响是一直存在的,且是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基础方式[3]。如果患者饮食不正确,不仅会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还会增加其血糖水平,增加血糖控制难度,进而引发其他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且药物治疗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而这些药物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毒性,久而久之会损害患者的内脏,因此给予饮食控制很有必要[4-5]。本研究通过控制纤维物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来合理指导患者饮食,通过合理搭配膳食,降低患者的肝脏负担,确保机体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处于合理范围内,除了要改善上述指标,饮食指导还应满足患者的营养需要[6]。糖尿病患者饮食指导应注意细节管理,定时定量,一日三餐规律饮食,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可科学食用零食、水果,对食物的干、稀性质也应严格注意,可降低面条、汤等稀性质食物食用量,增加馒头、米饭等干性质食物食用量,避免稀性质食物的快速吸入而增加血糖水平[8-9]。在饮食指导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让患者全面了解自身病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自身的好处[10-11]。此外,很多患者受疾病的影响,很容易出现恐慌、消极、焦虑、抑郁等心理,因此在为其搭配饮食时还应给予其心理疏导,消除消极情绪,避免较大的情绪波动产生不利于病情控制的行为[8]。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FPG、2hFPG、HbA1c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FPG、2hFPG、HbA1c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饮食指导可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护理前,两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指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饮食指导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此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饮食指导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