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雪娇
(兴城市人民医院,辽宁 葫芦岛 125100)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腾飞,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劳动强度的加大也导致创伤病例的急剧增长[1]。创伤属临床之中极为常见的病症,创伤的发病机制相对较多,且患者的病情往往较为严重,通常情况下均会伴有感染发生,这一点在开放性损伤患者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目前,随着广谱抗菌药物持续、大量的使用,致使创伤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大幅提高,而对于抗菌药物的泛用、滥用也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现象的发生。对于抗菌药物的错误使用,不仅会引发不良反应以及过敏反应,同时也会提高病菌的耐药性,引发二重感染[2]。绝大多数创伤患者由于皮肤遭受大面积的破坏,失去了皮肤以及黏膜的保护,所以更加容易招致细菌的侵害而引发伤口感染,对于患者伤口的愈合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临床上对于创伤的治疗,关键在于对伤口感染的控制以及预防,而合理把握细菌菌株的分布特点以及耐药情况,能够帮助医师做出更加合理的判断,选择最为适宜的抗菌药物,从而对细菌的耐药性进行良好的控制,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基于此,本次试验特选取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60例创伤患者进行试验,旨在对创伤感染患者伤口细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所选取的46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创伤感染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10例,女性患者250例,年龄15~76岁,平均年龄为(34.8±3.5)岁。入组标准:患者年龄≥15岁;损伤程度评分≥16。排除标准: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免疫缺陷患者;精神疾病或既往精神疾病史患者。
1.2 方法 本次试验研究均由统一医务人员对患者伤口的分泌物进行收集,并严格遵循《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予以检测。选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培养以及鉴定,相应耗材以及试剂均为配套产品。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本次试验所选用的标准株自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检验中心所购。
1.3 统计学方法 试验结束后,将本次试验所得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并统一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分析,当P<0.05时,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患者伤口感染情况 根据试验数据结果可知,460例研究对象之中,共计感染65例,感染发生率为14.13%。其中重度损伤感染患者37例(56.92%),中度损伤感染患者23例(35.38%),轻度损伤感染患者5例(7.71%);Ⅰ类伤口感染患者13例(20.00%),Ⅱ类伤口感染患者22例(33.85%),Ⅲ类伤口感染患者30例(46.15%)。由上述数据可知,重度损伤感染以及Ⅲ类伤口感染患者数量最多。
2.2 患者伤口感染细菌分布分析 本次试验共分离出致病菌25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33株,占比53.20%,革兰阳性杆菌117株,占比46.80%,其具体分布情况如下:133株革兰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90株,占比36.00%;肺炎克雷伯菌15株,占比6.00%;铜绿假单胞菌20株,占比8.00%;奇异变形杆菌5株,占比2.00%;其他病菌3株,占比1.20%。117株革兰阳性杆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0株,占比24.00%;表皮葡萄球菌25株,占比10.00%;溶血葡萄球菌18株,占比7.20%;粪肠球菌10株,占比4.00%;其他病菌4株,占比1.60%。见表1。
表1 伤口感染患者分泌物培养情况
2.3 致病菌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分析 革兰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噻吩、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92.90%、87.60%、100.00%、100.00%、100.0%、45.60%、45.80%、80.90%;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噻吩、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42.90%、100.00%、100.0%、100.0%、44.60%、35.70%、78.70%。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45.80%、24.30%、35.70%、21.40%、100.00%。革兰阳性杆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97.50%、41.50%、61.30%、71.90%、69.70%、42.70%、32.90%。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0%、45.40%、59.30%、80.90%、61.30%、71.70%、84.80%。溶血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0%、47.03%、57.40%、88.50%、69.90%、61.30%、83.90%。
就创伤患者而言,引发伤口感染的因素相对较多,包括病菌数量、自身防御以及环境等,倘若上述3种因素能够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那么便会大幅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的概率。而上述3种因素之中,又以病菌因素最为关键[3]。随着致病菌数量以及毒力的增长,环境条件多数情况下会成为其繁殖的温床,而人体防御力会随着致病菌的侵袭而逐步崩溃,导致感染发生。如何控制感染源以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控制感染的关键[4]。由于创伤患者存在大面积组织损伤以及出血等,从而导致其伤口与外界并无明显差异,同时也因为部分组织缺血、缺氧的原因,更为容易导致伤口细菌感染[5-6]。再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长时间、大量使用抗菌药物,也容易致使人体内菌群失调,引发内源性感染。就本次试验而言,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抗菌药物预防或治疗感染,大多数患者均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这也更加容易引发微生态失衡或细菌易位的问题,提高了内源性感染的概率。此外,对于部分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来说,由于血液循环较差,经由手术等因素进一步导致失血,自身抵抗力大幅降低,从而导致细菌飞速生长、繁殖,引发感染。从本次试验过程来看,重伤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也显著高于轻伤患者。同时,患者伤口污染的程度决定了患者感染的发生概率,污染程度越高,则感染概率越大。
从本次试验数据结果来看,革兰阴性杆菌引发创口感染的概率达到了53.20%,要高于革兰阳性杆菌的46.80%。而在革兰阴性杆菌之中,又属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占比达到了36.00%,且肺炎克雷伯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亦较为常见。在革兰阳性杆菌之中,属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占比24.00%,且表皮葡萄球菌以及溶血葡萄球菌亦属常见。此外,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吩、阿莫西林以及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均已达到100.00%,故而临床之中不可采用上述药物进行治疗。而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葡萄球菌以及溶血葡萄球菌对于青霉素具有极高的耐药性,故不宜采用青霉素进行治疗[7]。
造成耐药菌的主要原因在于临床上长期、大量、不规范的使用抗菌药物,导致患者体内正常菌群失调,或是正常菌群遭致抑制乃至杀灭,提高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概率。因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多重耐药菌株不断涌现,进一步提高了临床治疗的难度,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近些年来,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的情况并不少见,耐药性的问题也日益引起医疗工作者的关注,临床抗感染治疗工作面临着较为严峻的考验。针对这一问题而言,在临床之中慎重选择抗菌药物,对于抑制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从而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8]。因此,各大医院的微生物实验室均需加强与院内各部门以及感染控制部门的交流沟通,进一步加强清洁、消毒、隔离等措施,控制耐药菌株的传播,将其危害性控制在最低程度。此外,可加强对于患者伤口的处理,评估患者情况,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用以避免感染的发生,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对于医师而言,需严格参照药敏试验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既要避免盲目用药,也要保障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加强对于患者伤口分泌物细菌检测以及药敏试验的同时,临床医师需对患者的具体状况进行评估分析,采用适当的措施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处理,审慎分析细菌耐药性,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避免对抗生素的滥用。在对患者伤口予以处理时,也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必要情况下可采用微生态制剂来改善患者体内菌群失调的问题,加强对于患者的饮食管理,提高患者自身抵抗力,用以控制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