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第五中学 林丽娇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尹少淳谈美术教育》一书中指出了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这为我们的美术教育指明了方向,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要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发展。
图像识读是美术核心素养中最浅层的部分,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应该最先对学生进行图像识读的培养。我们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带领学生从色彩、材质、构图、意境等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分析与解读,使学生获得相应的视觉信息,从而优化学生的审美体验,使学生形成和具备基本的图像识读素养。
例如,在教授“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时,让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两幅作品《月华图》和《星空》。在材质上,一幅是水墨,一幅是油画;在构图上,《月华图》显得空虚,《星空》显得饱满;在笔触上,前者较为轻松,而后者则流露出一种急促和运动感;在色彩上,前者单纯,后者丰富;在意境上,《月华图》孤寂、清冷,《星空》躁动不安。通过有方式的引导,让学生对画作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精读,从而获得对画作的全方位的感知。这样一来,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笔者通过美术作品精读,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图像识读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种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涌现,多媒体成为课堂辅助教学的必需器材。高中美术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改变以课本的图片资料和教师的语言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良好运用信息技术,使其为美术课堂服务,为核心素养培养服务。
比如,在教学“托物寄情”时,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尤其在元明清时期,这类作品较多,很多文人怀才不遇,仕途坎坷,把自己的情感寄托于画面中。因此,形成一种中国式的象征符号,如“四大君子”图式——梅兰竹菊。在教学这一课时,笔者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王冕、徐渭、郑思肖、项圣谟、朱耷等具有代表性画家的作品,并通过PPT 简要介绍了这些画家的人生经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我国古代作品的精湛。待学生了解了我国古代绘画的艺术风格后,笔者再让学生对其进行临摹,感受壁画的布局、人物造型、线条勾勒等。这样一来,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笔者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美术表现素养,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知。
将不同画种的美术作品一同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美术理论知识细致入微地来比较、观察、品评不同美术作品的艺术表现风格与基本特点,从而使学生对美、丑有基本的判断,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素养,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比如,在教学“变幻的自然万象”时,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以及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笔者为学生开展了鉴赏活动。笔者通过展示多幅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让学生说出自己对中西方画作的看法与理解,在学生阐述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审美判断,同时还巩固了学生的美术鉴赏功底。
美术是一种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但最终还是要将一切付诸画纸上。高中美术教学一直以来都有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这对学生创意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为此,我们需要转变这一传统,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大量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欲望,使其创作出具有自己风格的美术作品。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多让学生从教室走出来,走到大自然中,走到街道上,去感知、去体验,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美术作品具有时代性的特征,一些作品中承载了一定的历史和文化,反映和承载了一定的历史和文化,引导学生了解这些背景知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因此,在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和鉴赏的过程中,高中美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纵向时间层面、横向国界层面,了解与美术作品创作相关的文化背景,使学生能对美术作品所呈现的基本内容和蕴藏的思想情感产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与感触。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活动,让学生对背景知识进行相互的沟通、讨论与交流,从而提升学生对文化的认知,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高中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作为高中美术教师,我们要不断探索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完善教学的方法,以更有效的方式开展教学,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