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山口镇北界小学 郑守萍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全面推进落实,我国的教育有了新的进步和优化,但其本质仍然以应试考核为主导。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一个标准,从而忽略了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客观来看,小学生在课程学习和生活交流时所呈现的语言文字综合能力,都可以视作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核心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强化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培育学生的个人价值观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语文素养的培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对于义务教育要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之中更多扮演着启蒙者、引导者的身份。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更多地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以及语文素养的培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坚定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体教学目标,立足长远,放眼未来。在进行语文学科教学的同时,鼓励提倡学生学以致用,热爱生活,带着真善美的价值眼光看待世界。只有做到这些,教师的教学质量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也会愈加明显,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全方位发展。
应试教育的核心问题在于把分数当成能力,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只注重如何解答问题,而不是理解问题的本质,更不用说如何以一个更好的方式解决它。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会更为关注教师传授的知识点,而不去理解这个知识点本身的意义所在。很多学生死记硬背,走一步看一步,当遇到教师没有讲过的新题型时就会不知所措。种种因素都说明了应试教育模式对于小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的消极影响,教师应注重小学生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全面健康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
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面落实,但是学生的习题练习以及配套辅助教学阅读材料都比较落后单一,这对于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是不利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进一步优化练习材料,从而确保其先进性。教师只有全面把握学生学习情况,才能进一步帮助其在习题练习上巩固自身所学知识,强化知识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推动学科素养的培育。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而言,构建相对应的知识体系都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深入学习该学科,而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需要日复一日的积累打磨。教师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进一步推动学生自主构建自身学习体系。学习习惯的训练,能够让学生习惯成自然,从而更好地搭建起知识体系。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对于语文这一学科的学习来说有好处,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好处也是极大的。
小学生由于心智不成熟,班级纪律和服从观念相较于其他阶段的学生懒散一些。这时,教师更应注重约束和引导的双重作用,将学生的学习进一步引到自主学习的轨道上。首先,教师应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要适当地进行教学评价,展现教学成果,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最后,要培养学生发现、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从而加强学生对文章的内涵理解。在学习之余,正确引导学生对于生活之中真善美的探索和向往。
除开上课时间,课外作业也是锻炼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主要方式。语文这一学科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作为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不应只关注教材和辅导书上的习题,还要放眼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要针对性地联系学生日常所接触的事件,并在此基础上对作业进行延伸,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联系自身的经历,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科素养是学生今后学习语文的基础,学校与教师必须担负起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这一教学责任。教师应立足长远,将教育视野进一步拓宽,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