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赋能理论下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与管理*

2020-12-30 23:34
江苏教育 2020年96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高校学生干部

鲍 捷

一、引言

心理赋能又称心理授权、心理授权赋能或心理授权感知,从管理学的范畴逐步细化演变成心理学的范畴。它是一种授权的感知,具体表现为个体对工作意义、竞争力、自主决策权、影响力四个方面的感知。国外学者从自我效能感概念中得出心理赋能是一种表达个体动机的动态过程,是一种心理现象;国内学者认为心理赋能是个体自身心理感知的过程,可以由内而外产生激励,二者相得益彰。心理赋能可以促进工作角色向积极方向发展,激发个体奋发努力,提升自我效能感和主人翁意识。

高校学生干部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举足轻重。随着客观环境的多样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人际交往的复杂化,高校学生干部在校学习生活期间的心理状况也在不断变化,对学生干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针对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与管理,恰当的心理赋能有助于增强其对自我的认知、对外界的接纳以及对未知的探索。

二、心理赋能对学生的影响

研究表明,心理赋能是影响学生人格、品行全面发展的重要心理因素,在是否为学生干部、性别和年级方面存在差异。

1.学生干部的心理赋能水平高于非学生干部。

参与社会活动时,学生干部更能通过内心驱动激发行为驱动,较之其他学生更能通过心理赋能获得较强的归属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例如,辅导员、班主任或专业任课教师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影响时,学生干部拥有优于他人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自我实现能力,更愿意尝试各种挑战,更容易通过共情和理解改善自我认知、情感信念和态度行为等,更容易提高行为能力,摒弃不良状态。

2.女生的心理赋能水平高于男生。

在学校社团活动或学生工作中,女生更关注个体心理及情感归属,更注重良性人际关系的维系。当面临压力时,女生更能通过心理赋能等自我调节方式排解来自外部的压力,更能积极主动地寻求社会支持。因此,女生的校园活动参与度、校园归属感和社会支持程度均优于男生。

3.高年级学生的心理赋能水平高于低年级学生。

高年级学生较低年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时间长,参与校园活动多,因此,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也更强。对于个体而言,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发展方向、工作目标感、人生规划越清晰,就越容易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想进行优化和改进的意愿就越强烈。

三、基于心理赋能理论的管理建议

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体的风向标。拥有良好的心理赋能的学生干部能够以活跃的思维、积极的态度和高效的行为面对学习和生活。在培养高校学生干部的过程中,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运用心理赋能的积极效能实施精准培育与管理,利用心理赋能的工作意义、竞争力、自主决策权、影响力四个维度来培养学生干部的高效行动力、内在原动力、实践创造力和示范影响力。

1.引育为先,培植学生干部的高效行动力。

高校学生干部是大学生中的优秀成员和引领力量。高校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学生干部培养和管理的过程中,要贴近学生,了解和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状况;知晓学生干部的心理,特别是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应及时给予帮助和疏导;增强学生干部的心理赋能,取得他们的信任,真正成为学生干部成长成才的知心朋友;指导学生干部明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责任意识,培植学生干部的高效行动力。

2.多元激励,提升学生干部的内在原动力。

基于心理赋能的恰当激励,有助于激发学生干部接受教育的积极性。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重视诸如评奖评优、专题评选、专项表彰等多元化的激励方式,提高学生干部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其内在原动力,增强主观能动性。

3.重视特性,激发学生干部的实践创造力。

重视心理赋能的逻辑起点是对人性、人心的全面高度关注。随着“00 后”步入成年,学生干部的个性特点越来越鲜明,张扬个性、表达自我、追求自由是他们的群体特征。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总结不同学生干部的特点,加强对学生干部个人信息的档案搜集,适时适地、线上线下做好思想摸排。提高学生干部心理赋能,不仅要引导他们“想干事”,还要激发他们“能干事”“会干事”“创造性地干事情”。

4.养用结合,内外联动,增强学生干部的示范影响力。

对高校学生干部的“养”与“用”关乎学生长远发展。所谓养用结合,就是在对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和管理过程中,除了明晰“是谁”“做什么事”“为什么做事”,还要明晰“怎样做事”。学生干部不仅是教师的左膀右臂,更是自觉落实行动、产生效用的主体。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与人的关系中,行为示范作用不容忽视。在对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和管理过程中,行为示范应该包含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干部的榜样作用。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人格魅力和工作能力是增强学生干部综合实力、队伍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首先应做好自身的表率作用,提高自身的素质,努力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必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师表,促进学生干部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激励学生干部好学上进。二是学生干部对其他学生的率先示范作用。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切实运用好“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优化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机制和管理机制,利用网络技术和新媒体平台,实现对学生干部的创新型管理培训。三是外部环境对学生的熏陶涵养。一方面是校园文化的营造,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好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利用好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内涵,提升学生干部的心理赋能,增强其归属感和荣誉感;另一方面是社会实践的历练,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好社会志愿服务项目、寒暑假社会实践项目、交流访学项目、科技创新赛事等,有效培养学生干部的实践能力和示范影响力。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高校学生干部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师德师风建设的探究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邮学保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简介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