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高殿中心小学 林雅萍
全国小学于2017 年9 月新学期开始全面使用由教育部统一编写的“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统编本),使得近年来小学语文教材“一纲多本”的状态正式结束。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已经成为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精神血脉和文化标识。统编本低段语文教学正式开始引领学生充分感受汉字魅力,识字教学则是学生未来语文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遵循汉字的构造规律和内在机理,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特征,使得识字板块教学编排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因此,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必须在认真研读教材、领会编者匠心、关注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开展识字教学,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根据学生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合理选择和排列所需要识、写的生字,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汉字优先安排。这些要求学生会写的字都是独体字,字形简单、字义分明,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字构词。同时,统编本还坚持识写分流、多识少写,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加识字积累,而且有利于降低学生学习压力,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兴趣。这种先易后难的教学编排理念,可以使学生借助这些“高频字”自主进行较为简单的阅读,进而为接下来的文本阅读提前做好铺垫。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十分注重丰富识字方式,仅在一年级上册就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了多种识字方式,如韵语识字《金木水火土》、儿歌识字《小书包》、猜谜识字《画》、对韵识字《对韵歌》,均能给小学生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激发他们的识字学习兴趣。以统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小书包》《升国旗》为例,其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儿歌方式,将原本“无意义”的生字转化成为“有情感”的情境,有利于帮助他们更好地识字。多样化的识字方式如童谣等,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而且将国画、象形字、水墨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使学生得以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统编本注重倡导识用结合理念,鼓励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日常生活,通过构建各种贴近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识字情境,使学生乐于识字、主动识字,逐步掌握识字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如在统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语文园地二中《课程表》《小书包》的“文具名称”、语文园地七中“人物称呼”,均是学生特别熟悉的生活点滴,能为学生创设一个亲切友好的识字氛围,识字写字便成为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伴随着学生识字量的不断增加,可以通过“快乐读书吧”“识字加油站”“和大人一起读”等方式实现课堂内外的融合对接,在学以致用中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生字意义一般较难捕捉,第一学段的学生由于认知思维发展尚未完全成熟,难以维持识字学习兴趣,很难顺利理解和掌握生字的意思。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除了精心选编文本之外,还根据识字内容精心配置了大量精美实用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和文本内容有机融合,而且可以很好地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学生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深刻感悟汉字魅力。因此,教师应仔细研究分析教材插图,深入梳理插图和生字之间的内在关联,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学习生字创设特有的情境,引导学生充分感悟汉字魅力。以统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为例,这一识字课程搭配了四幅插图,分别是春天的风、夏天的雨、秋天的霜、冬天的雪。在学习生字过程中,教师应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四幅优美的画卷,然后鼓励小朋友介绍每个插图所代表的季节,从而使生字在插图的辅助下显得亲切起来,促进学生直观地认识和掌握生字。
识字教学的主要目标不仅在于帮助学生学习生字,而且还要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汉字。实践证明,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可以很好地集中学生注意力,唤醒学生的识字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生字。鉴于此,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时,必须深入研究学生心理特点,结合识字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得以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顺利完成识字写字任务。以统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姓氏歌》为例,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姓氏,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创设一个“寻找生字宝宝”的游戏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正确理解生字。开始上课后,教师先指导学生翻开课本进行阅读,然后告诉学生书本上藏着很多可爱的“字宝宝”,让学生尝试寻找和自己姓氏一样的“字宝宝”,并和这些“字宝宝”成为朋友。这样,原本枯燥乏味的识字学习转变为小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字宝宝”捉迷藏游戏,学生识字兴趣得以激发,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有效提升了识字效率。
朗读背诵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要求三个学段的学生均需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说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统编本教材针对不同文本,提出了不同的朗读要求,朗读背诵本质上就是在学习认识生字。同时,由于统编本是识字在前、拼音在后,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开展朗读背诵,引导学生进行范读、听读和纠读,在具体语境中去理解字义、认识生字,进而高效完成识字任务。具体而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这几种方式进行朗读背诵:(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比如刚开始学习统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青蛙》时,教师先在课堂上进行示范朗读,学生则认真观察,模仿教师发音进行自主跟读。(2)同伴对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四人为一组进行同伴对读,每个小组成员轮流进行朗读,其他小组成员则认真倾听,在此基础上再开展评价,指出哪些生字读得不够准确,相互纠正发音。这样,学生有四次实践机会,一次是自己的朗读,三次是听并且评价别人的朗读,有利于在小组合作中顺利实现识字。(3)表演朗读。在学生经历前期识字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开展表演朗读,在自我展示中进一步加深理解。例如,教师在完成《口耳目》识字教学之后,可以组织几个学习较好的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朗读,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语感,巩固识字成果。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而这也是母语教学的主要优势。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合理借助生活情境、生活经验来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字义理解,确保学有所获、学有所用。例如,教师在一年级开始上课时便组织学生参加“认名字”比赛,让学生看一下班级其他同学的名字,并且尝试记忆。然后,现场测试一下哪个学生认识的名字最多,获胜者则可以帮助教师发作业本。这样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生字,而且有利于他们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再以统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你我他》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他们熟悉的交友情境。以三人为一组进行情景对话,指导学生选用字牌交友说话:“我是×××,最喜欢打乒乓球,你呢?”“我是×××,我喜欢打篮球。他是我的同学,可是个跳绳爱好者!”这样,学生在自己较为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运用生字,能在实践应用中活学活用。
第一学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写字习惯的关键时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也明确教师在低段教学时,必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因此,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写字习惯,为接下去的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首先,要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书写“双姿”(用笔姿势和书写坐姿),这是学生写好字的重要一步,书写“双姿”是否正确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写字质量。一旦学生在写字初期形成错误姿势,就很难进行纠正。因此,教师在识字教学初期必须反复抓、抓反复,指导、提醒学生坐好、拿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其次,应坚持“多认少写”理念,确保书写质量。统编本针对低段学生手部肌肉较弱的生理特点,坚持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编排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刚开始学写字时放慢写字速度,字数要求不宜太多,确保学生端端正正地写好每一个字,得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意蕴美。
综上所述,即便是最为基础的识字教学,也蕴含了统编版教材编者的良苦用心和深谋远见。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研读教材,不断创新教学,提高小学低段识字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