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第一中学 郑秋娟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文章,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要让学生在朗读中能够受到一定程度的情感熏陶和思想启发,敢于想象和联想,进一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旨,从而使学生在朗读中逐渐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和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大的心理和学习压力。比如,很多学生身负家长的厚望,要考高分,且面对着升学的挑战,一般会过于注重学习的成绩,导致教师和学生对语文的朗读都不够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同时,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朗读时间所占的比例很少,语文教师经常借助学生朗读的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课文的分析,或者为了节省阅读时间而让学生用默读或速读的方式代替了朗读。
由于语文教师长期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即使给予学生朗读的时间,也只是让学生朗读一遍后就进行文章的分析和探究,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导致朗读与理解相分离。同时,语文教师只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这个“有感情”其实是建立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的,只有切身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的朗读效果十分不理想,不仅难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还会造成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得不到提升。
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语文教师没有为学生明确朗读的目标,并且在学生朗读过程中缺乏对学生有效的指导,导致学生在朗读时不清楚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朗读标准或者目的,只是在机械性地朗读,无法用心去感受课文的内容,更不能带有感情地进行朗读,从而严重阻碍了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导致朗读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在朗读教学中,通常会出现学生不会朗读的情况,其原因就是缺少语文教师的范读。范读能够让学生看到教师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听到字音的轻重,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情感。而因为没有看到良好的朗读示范,学生在实际朗读中不仅读不出真实情感,还无法强化自身的朗读水平,造成学生难以形成语感,更认识不到语言的表现力。
初中语文的朗读教学是一个长期且需要反复练习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教给学生的朗读技巧,只是为了让学生在进行朗读时找到正确的方法。但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只有学生不断地大量练习,才能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当前朗读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是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朗读,导致学生的朗读练习量根本无法保障自身的能力提升。例如,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学习,很少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朗读,学生也很少有时间能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来阅读文章,学生往往在匆忙的情况下朗读完文章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内容的学习,长期如此,导致学生的朗读练习时间十分不足。
在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由于教师对朗读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对朗读丧失了兴趣。因此,语文教师要彻底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在实际的朗读教学中,尝试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朗读情境,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朗读中,在特定的情境之中,进一步感知和体会课文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良好的朗读氛围,有助于学生朗读水平的提升。这样,学生在朗读中不仅可以锻炼自身对语句的认识和理解,还会形成良好的情感认知。
例如,人教版《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写景的散文,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领会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喜爱和自豪之情,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一幅幅济南冬天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冬天济南的美。同时,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配上符合场景的轻音乐,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济南冬天之中,增强学生积极主动朗读课文的兴趣,让学生深刻地感悟课文内容,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从而更好地与作者产生共鸣,更深层次地去感受课文的魅力。
初中阶段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其实有很多优美的文章适合学生朗读。因此,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朗读教学,认识到朗读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将朗读教学真正落到实际的教学中。首先,语文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自由地朗读,让学生探寻到适合自己的朗读方式,激发学生对朗读的热爱之情,促使学生在朗读中能够深刻地感悟文章。其次,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为学生设计相对应的朗读目标,使学生能够带有目的性地朗读课文,实现朗读的最佳效果。
例如,在人教版《中国石拱桥》一文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把握石拱桥的特征,认识到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学生带着任务去朗读,这样学生能够在朗读过程中更加关注教师布置的问题,将重点的部分反复朗读,去进一步感悟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同时,语文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注重字音、语句停顿以及情感的抑扬顿挫等,能使学生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更好地达到学习的目标。
在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其课堂的主导者作用。因此,语文教师要为学生进行朗读的示范,引导学生更为准确地把握课文的主线和情感,促使学生朗读能力得到强化。首先,语文教师在范读中要读出课文的重音和节奏,尤其在诗歌中,要注意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读出诗歌的节奏,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其次,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聆听中走入课文的意境之中,学会分析课文,在朗读中注意语句的停顿,彰显出不同人物的语气,读出文章所蕴含的韵味。
例如,在人教版《陋室铭》一文的教学中,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学会鉴赏古代诗文,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使学生养成自觉朗读的习惯。由于本文的篇幅简短、语言优美,语文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进行一遍范读,引导学生用心聆听,掌握文章的节奏感和重音,体会文章的语调和情感,感受朗读的韵味。这样,学生在实际的朗读中,不仅能够找准文言文的字音,还能使朗读文章充满韵律美,让学生进一步去领悟课文优美的语言和意味。
对于初中朗读教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朗读技巧的传授,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课文的基调,更好地读出课文的真实情感和实际效果。因此,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掌握停顿,学会划分节奏,能够根据重点的句子或者对话,加重读音,使朗读达到最佳的水平,从而有助于学生朗读水准的持续上升,确保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人教版《归园田居(其三)》的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将押韵的字读得强一点,感悟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理解陶渊明的隐逸情怀,领悟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因此,学生需要读出诗歌的情感美,能够读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以及充满田园风格的画面。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现出田园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语句的停顿,划分诗歌的节拍,尤其对“带月荷锄归”等重读,描绘出其画面感,使学生领略到语言的美,继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实际朗读水平。
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朗读练习时间,在保证练习时间的基础上,才能够逐渐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学习兴趣。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教学和阅读内容,为学生设计合适的朗读方法,为朗读教学提供充足的时间,简化其他环节的课堂教学形式,将一些烦琐的课堂教学环节去掉或者精简,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能够在朗读文章时投入自己的思考。尤其是针对初中语文课本上一些自学性的文章,教师更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己朗读文章,在朗读练习过程中体会文章字词所表达的含义,理解文章所体现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启迪。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朗读时间,以帮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并深入体会文章内容,将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行互通,从而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练习中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还能让学生掌握适当的朗读技巧,进一步体会和感悟课文主旨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语文教师通过仔细探寻朗读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拟订有效的解决对策,有利于增强朗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学生在朗读中能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更好地与作者产生共鸣,更深层次地感受到课文的魅力,有助于强化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