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潘渡中学 赵文新 福建省福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陈建虹
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灌输式”与“填鸭式”教学方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无法开展自主学习,只能死记硬背数学知识,数学课堂氛围沉闷、枯燥,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低,甚至对数学产生抵触、厌学情绪。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只注重学生分数的提高,为学生布置大量的习题,以自己的思路为中心展开教学,师生之间无法形成良好沟通。教师对于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以及学习需求不了解,学生学习压力增加,数学学习自信心越来越低,最终产生厌倦心理。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产生了诸多教学问题。以下几方面是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
第一,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传授。新课改理念注重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重视学生主体作用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教师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忽略这一理念的重要性。“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师生互动少,整体教学围绕教师口头讲解展开,造成死读书、读死书不良局面的产生,学生压力增加。
第二,教学目标不科学。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教学目标制定不明确。虽然有的教师会明确教学目标,但对于目标是否合理并不注重,只要求学生分数提高即可。教学活动开展无章可循,且没有结合学生实际数学能力与教学大纲,数学教学不具针对性,过于形式化的数学教学大大降低了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第三,教学手段落后、陈旧。新课程提倡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但实际情况却是教师教学重点依然在例题讲解上,题海战术教学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对某一章节知识还未理解掌握就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学生解题思维无法得到开发与锻炼、灵活应变能力缺乏、死板的学习方式,都会影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
学生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基础,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成绩与能力等将学生分成优等生、中等生以及学困生三个层次。教师切记对于学生的分层结果自己心中有数即可,不可将分层内容公开,避免优等生产生骄傲心理,中等生与学困生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积极性。之后的分层教学要以分层结果为核心展开,并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冲破传统教学框架,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基于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确保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以“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为例,教师给出这样一个例题:公司在双休日要进行团建,组织48 名员工去水上公园坐船游园,船只租金价格如下:大船可载5 人,租金为3 元/小时;小船可载3 人,租金为2 元/小时。请同学们设计下,在不超载的情况下,如何租船才能减少租金支出?不一会儿,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可以全部租小船,有的说小船大船可以同时租,或是只租大船……“如果只租大船,你能算出具体租金吗?”学生根据以前掌握的数学知识解答问题:48÷5=9.6,不能超载,得租大船10 只,所付租金为3×10=30 元。以此方法推算出其他两种设计方案的最终答案。这时教师说还有一种方案,师生共同完成。师生共同讨论中,设租用x 只大船,y 只小船,租金为a 元,则:5x+3y=48,a=3x+2y,得出a=1/3x+32,因为0 <5x <48 且x 为整数,所以x=9 时,a最小值为29,租9 只大船和1 只小船时,可付最少租金,为29 元。大船坐45 人,小船坐3 人。
引导学生进行分层学习时,要基于学生实际能力与性格特征,利用教学大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课堂问题设计要掌握好难易程度,如果问题难度较大,很容易让学生丧失问题探究兴趣;同时不能过于简单,不然会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简单、无趣,学习欲望减少。所以问题难度合理设置是做好备课工作的前提,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问题探究能力。
如教师在教学“平行线的性质”知识点时,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可针对班级优秀、中等、学困生三个层次的学生设计针对性课程指导。该章节优等生的学习目标是对平行线推理过程的全面掌握,并熟练应用各种性质,拓展知识面;中等生基础知识的记忆以及对课后习题解题思路的掌握是该章节学习目标;学困生该章节的学习目标为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各类重要知识点的掌握,以提高学生学习自信。所以,教师做好备课工作要对学生综合情况进行考虑,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
农村地区大部分初中生的数学基础较差,未形成正确数学观念,严重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是学习前进的动力,因此,学生数学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内容要立足于学生兴趣,教学语言由传统一板一眼的语言转变为幽默教学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在教师人格魅力的感染下,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影响,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点时,该章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充分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以及组解含义,会检验一对数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会利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出简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等。但单纯依靠教材理论为学生讲解很难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通过“填一填”“试一试”“做一做”等小练习,加深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等概念的理解。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相关情境,如可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假设你们一人手上有一根长20cm 的铁丝,将这根铁丝首尾相连形成一个正方形,围出的正方形完全一样吗?如果完全一样,你能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表示吗?”学生根据之前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一问题,但无法得出正确结果。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比这两个问题,感受x+y=10与x=y同时满足时,存在唯一解,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形成做好铺垫。之后教师在黑板上列出以下方程:x-2y=3、x=4、y=2x2、y=3、x+y+z=10,让学生任意选两个组成二元一次方程组。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同桌之间热烈讨论,课堂教学氛围活跃,学生逐渐掌握该章节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标更加注重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同时,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并利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生活质量。生活化数学教学中,学生逐渐意识到数学离自己是那么近,生活处处是数学,人们正常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学习热情更加高涨。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函数应用”知识点时,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学校旗杆高度,让学生利用三角函数知识对旗杆进行测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积极参与,师生沟通交流更进一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效讨论,并将自己所学数学知识灵活运用解答生活实际问题,有利于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数学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直接接触生活数学案例时能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
思维能力对于数学学习来说非常重要,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数学知识。所以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巧妙设计教学方法。新课改背景下,创新成为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学生提升数学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的关键。教师日常教学中要与学生共同探讨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索,感受数学的真正意义,以此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能力,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打下良好基础。培养学生数学思想能力,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对自身认知结构有全面的认知,针对自身不足不断弥补,完善认知结构,并在实际的问题解决中有效运用数学思维,将复杂问题转变为简单问题,明显提升问题解决效率与质量。
总之,教师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展开有效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真实想法与学习诉求,同时灵活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展高效数学学习。设计教学方法时要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满足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从而确保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