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学院附属中学 刘锐雯
深度学习是美国学者Ference Marton 和Roger Saljo在1976 年提出的,与浅层学习相对应,它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积极参与、批判性思考、体验成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学习者能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把握学科的本质,变被动为主动,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环境中,从而在新情境下快速做出决策,解决问题。
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注重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旨在让学生在了解和掌握生物学科大概念的基础上,运用生物学中的相应知识、理论及方法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在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和知识网络的构建,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掌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迁移能力;特别是在一些难点上帮助学生分析生物现象,找到事物的本质。因此,在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的过程中,关注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强调深度理解和独立思考、进行深度学习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笔者结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一课,就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培养谈谈自己的看法。
复习课不是不断“炒冷饭”、老调重弹的过程,如果教师毫无整体规划,不注重生物大概念的形成,照本宣科,只是局限于某节课的复习、某个知识点的讲解、某段重要语句的默写,学生只是局限于对书本知识和教师讲授内容的简单记忆和不断重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那么学生的认知水平便只能停留在识记和理解两个层面,这种浅层学习的结果就是课后不久所学知识就会被遗忘。
因此,教师在组织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的过程中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引领学生探索生物学中的生命观念。为此,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营造问题情境、设置问题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明确地了解生命观念。
在复习课教学中,要善于抓住矛盾,设置疑点,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在教学设计中对学生的薄弱点做好预设,精心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只有进行这样的复习,学生才能印象深刻,达到融会贯通。
如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一课中,笔者课前精心预设了以下5 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1)为什么不能直接用含35S 和32P 的普通培养基来培养T2 噬菌体?(2)能否用14C 和18O 标记噬菌体?能否用32P 和35S 同时标记噬菌体?(3)用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发现上清液中放射性也较高,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4)用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发现沉淀物中放射性也较高,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5)从实验原理上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与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从近几年全国卷中不难看出,图表分析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很多图表直接或间接取自教材,但是在考试中学生对图表的反应不敏感,图表题得分率较低。所以在复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教材上的图表进行深度思考和分析,这样在考场上,学生才能举一反三,快速将已学图像、图表迁移到新情境中。
T2 噬菌体作为一种良好的实验材料,在遗传学实验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多次作为实验材料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因此,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教材,特别注重对教材插图的思考。如结合T2 噬菌体的模式图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图片,深入理解病毒的基本结构和病毒的繁殖方式。为理解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设计打好理论基础,把握实验设计的思路等,为新实验情境中的迁移和应用做好知识储备。抓住“图在书外,理在书内”的命题立意,在做题过程中培养学生快速审图的习惯,抓准横纵坐标或者图中所给出的关键字词,快速迁移知识。
近几年,高考试题注重对学生素养的考查,要求学生在了解和掌握相应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生物学中的相应理论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验探究题能够充分考查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但从近几年的阅卷结果来看,高三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不太理想,体现在科学思维的缺乏、实验思路的设计不完善、实验结果的分析片面等方面,因此,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一个很好的实验素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讲实验本身,而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理解实验原理,重走科学家的探究旅程。这样学生在做实验探究类试题的时候,才能灵活运用课本已学实验原理和方法,在新情境下进行实验思路的设计。如2017 年全国I 卷第29 题,就运用了本实验中培养病毒的操作流程。
在一轮复习中,教师要精心选择练习题,让学生从苦海中解脱出来,将教材基础知识和练习题结合起来,同时要设计分层练习,在练习时要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桃子”。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精练缜思,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注重教师灌输答题方法的“自上而下”的“演绎式”复习思路。在训练过程中,要注重训练策略的培养,包括养成快速审题的习惯,抓准关键词、关键句,正确把握解题方向,在答题过程中要严密、科学,做到用词用句简短、规范,尽量运用题干和生物术语答题。基于学生主体来构建知识体系,归纳总结答题方法,从而提高备考效率。
在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中,最为基础的任务就是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对生物学中的基本概念、实验操作能力等系列知识有准确理解,以此实现融会贯通的目的;同时还要强化双基训练,对高中生物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要充分重视,这样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做到串成链、织成网,实现将所学知识进行浓缩,对不同生物知识点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重点位置要清楚地知道,以此拓展生物学的外延。比如,高中生在对“细胞分裂”这一知识点复习中,可以结合高中生物中的二分裂、有丝分裂等分裂方式展开复习,但是也要注意不能将学习精力集中在高精尖的问题上。比如有关DNA 的结构与复制,学生如果只掌握了有关DNA 的双螺旋结构、碱基互补配对等,就很难形成知识体系。但是DNA 的结构中有DNA 的化学、空间等结构,DNA 的复制有复制时期、复制过程、复制特点和复制意义等,若将这些知识有效地串联起来,就能构建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是在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将知识的内在联系找出来,就好像交错的食物链构成食物网。比如,有关DNA 的结构及其复制的知识,可以将基因突变、有丝分裂等知识联系起来,构建知识体系。在高中生物知识复习中,学生要注重生物知识的内在联系,将以往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进行串联,让生物学知识结构化和网络化,实现所学知识的浓缩;要对不同生物知识点在高中生物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有清楚的记忆,从而对不同生物学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注重对生物学知识的梳理和扫描,拓展高中生物学知识的外延。
很多高中生在生物试题解答中会因为答题不规范而出现错误,其中原因可能是用词不准、审题不清楚、解题思路不严谨等。对于这些问题,第一,需要学生在复习中强化训练,尽量避免再犯。高中生要仔细审题,要明确试题思路,分清主次,将知识点把握好。要明确答题的要点,不能每道试题的解答都是答非所问,更不能出现前后矛盾的地方。第二,答题要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在高中生物试题解答中,要对试题中的知识要点进行充分的分析,要明确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点。第三,要对生物学专业术语做到准确运用。对于生物学专业术语的运用一定要做到准确,对于生物学现象或者生物实验过程的描述做到用词准确。比如,要研究“植物中某种因素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就需要抓住“抑制”这个关键词,就是要说明生物生长缓慢,还有,不能用“死亡”代替“缓慢”等等。
这些要求的达成,都要求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独立思考,自主构建知识网络,掌握各考点的内在联系。在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的过程中进行深度学习的培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生物学大概念的理解程度和生物知识的运用能力,紧紧围绕生物学学科思想,通过情境教学等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