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理工大学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 张群英
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及专业知识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目前,“教师传授、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被称为“独白式”讲课模式,这种模式虽然看起来达到了传授知识的目的,但是很难促进学生去积极主动思考,也不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自主学习、互相合作、创新思维的能力。显然,目前极其需要一种能够促进大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电路分析基础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电路分析基础主要是通过讲解电路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以及具体实践技能,便于学生掌握和实操的一门电类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是学习其他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电路、装备电器系统和雷达原理的基础,认真学习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能够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计算机分析能力。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激发学生对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探究更多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目前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存在知识点难理解,术语专业化;课程教学模式单一;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等问题。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通信技术、通信系统运行和管理、电子信息技术等专业的一门相对基础性的课程,该课程目前就教学经验来看,知识点众多且难理解,术语专业化程度高,理论性知识点难,同时对数学水平要求较高。对于大学生而言,其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容易产生气馁的情绪、难以调动积极主动性、学习欲望不够强烈、课堂参与不够积极、知识点掌握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针对学生特点,电路分析基础课程通常采用以教师课堂教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为辅这一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该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在整节课程中的主导作用,也有利于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整体节奏的把握,但在该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利于调动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和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拓展创新思维,从而思维受限。教师不得不重复地讲、重复强调,耗费时间过多,传授内容也较少,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该课程涉及信息科学、电路基本理论、数字电子技术、通信原理等多专业相关知识,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论基础知识不过关,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学习起来是十分困难的。同时,该课程也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各方面全面发展。
电路分析基础具有非常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理论性,它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具有广阔的工程背景。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其了解理论与实际工程实践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为更好地探寻电路分析基础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多种路径,我们需要先了解本课程的特点。(1)电路分析基础课程采用直流电路分析、动态电路分析,最后归结正弦交流电路分析的结构体系,将难点逐一拆分后教学,学生易理解,掌握度较高。(2)通过实验课程的实操练习与电路分析基础理论结合教学,在实验中理解掌握知识理论,用理论知识点指导实验操作,两者的交相呼应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整的理论体系。(3)在课程的每个章节部分进行密切相符的例题练习,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掌握要点内容,深入理解其在实践中的运用方法。如此反复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理论体系,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思维和自主研究动手能力。
在课程开始前的导学部分,教师将本节课所需的面包板和元器件依次发放给学生,并根据课程大纲、课程目标,在线将相关教学视频、电子课件、课前思考题发给学生,学生可在课前自由选择时间、地点搭建电路,而后通过拍照、拍视频的方式记录并上传到在线平台,由教师系统评分、测评,并对成绩进行记录。这样,教师可以根据成绩反馈的信息适当调整课上内容,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也可以通过QQ 群课下为学生答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前导学部分暴露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指导。这样,大部分浅层教学已经在课前完成,课上就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去探讨更多深层次的教学内容。例如,在“直流电路”实验中,教师可让学生自主讨论和研究叠加原理、基尔霍夫定律、戴维南定理的各自适用条件,并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验证各自的猜测。在课程结束后,学生要根据自己做的实验自主完成各自的实验报告,再回到线上完成该节的课后小测,总结知识点,反思出现的错误和问题。该种教学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灵活地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同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调动课堂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通常,传统式的实验教学是按照实验报告按部就班地完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探索进取的精神,这样自然而然也就达不到实验的最终目的和理想效果。例如,在验证“置换定理和叠加定理”的实验时,学生没有经过探讨,而是按照提供的电路图快速完成,在教师查看和验收实验结果时,有的学生被问到定理的相关知识时,仅能做到简单陈述,缺乏深入思考和探讨。所以,为了促使学生深入探讨,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师借鉴研讨式教学模式,在实践课上,学生应独立完成教师要求的内容,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和探讨。最后,每组派出代表进行发言,其他组可以进行补充,教师再提出开放性的拓展问题并做出总结。该模式提高了大部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活跃了课堂氛围,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探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情境教学法,不能让学生仅仅停留在新鲜好奇上,应全面提出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重视实验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困难问题,灵活地创设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电磁感应现象”一节教学中,教师提出如下问题:如果电能产生磁场,那么磁能生电吗?接着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对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指导,学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生成体验,掌握专业知识,形成专业技能,最重要的是在思维层次上的升华,实现具体到抽象的提升。在该实践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创设的情境,提升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度,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降低了教师重复教学的劳动量,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增进了师生友谊,提升了实验教学质量,为实现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创新做出了卓越贡献。
当前是大数据新媒体时代,以电子产品为载体的网络信息飞速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多媒体操作技能,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平台,在课堂上呈现生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课程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得学习的内容更加与时俱进。
“温故而知新”是学习所有课程的不变万能公式,当然也适应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将所学的内容知识及时进行总结、思考、复盘,能够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梳理加工。同时,自我总结也利于学生查漏补缺,明确自我知识掌握情况,及时找到教师进行辅导。因此,总结分析电路原理、各种复杂电路划分都具有重要作用。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能够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将教学活动从单一的传统课堂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有效的学习时间,促进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使教师从“知识传递者”逐步向“策划组织者、监督引导者”过渡,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逐步向主动的“知识获取者”甚至是“知识的发现者”转变。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电路分析基础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探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适宜的激趣策略,不仅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有利于其对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继续深入探讨,还促进了学生对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的深入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