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杰
(成都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59)
校园足球文化的主要内涵在于“育人”,包括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其具有独特的空间属性,以校园内的学生为主体,辅以全校教职员工和社会力量,以足球运动为载体,在足球活动中所产生的物质财富和精神力量。校园足球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其健康发展能促进学校文化品位的提高。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振兴足球作为发展体育运动、建设体育强国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示要下决心把我国足球事业搞上去。2009年4月14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同年时任国务委员的刘延东强调:要坚持体教结合,大力推进全民健身和“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大力发展校园足球,促进大规模的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抓紧完善常态化、纵横贯通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足球竞赛体系,探索将高校足球竞赛成绩纳入高校体育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夯实足球发展的社会基础。校园足球文化作为足球文化的一部分,不单有着足球文化的普遍特征,具有自身独特特性的文化系统,更起着教育和传承的作用。因此,塑造健康、完善、科学、系统的大学校园足球文化,可以促进学生参与足球运动锻炼身体,增进健康,吸引更多的学生欣赏足球比赛;使更多的学生投入到足球运动中来,为我国培养优秀的足球后备人,还能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
2001年以来,由于国家队在各级国际大赛中屡战屡败,以及“黑哨”、“假球”、“足坛腐败”等负面作用的影响,足球运动的发展在社会上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消极情绪。整个足球运动的发展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极端的文化贫困,对大学校园足球文化氛围的影响尤其明显。大学生们对中国足球的热情渐渐熄灭,对足球运动失去兴趣,甚至以谈论中国足球为耻。同时受中国足球大环境以及升学制度的影响,参与足球运动的青少年越来越少,到大学阶段就体现得更加明显。在成都理工大学的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前参与过足球运动的比例为23.3%;大学生对足球运动感兴趣和经常参与足球运动的比例分别为10.5%和4.4%;关注中国足球国家队和中国足球联赛的比例分别为13.3%和3.25%。高校参与足球运动的学生越来越少,大部分学生对足球运动缺乏了解,普及水平不高。
2009年,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校园足球开始步入正确的发展轨道;《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出台被视为中国足球的“福音”,对于校园足球来说,更是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至2018年,全国有近2W所中小学校认定并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8个县(区)成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中小学校园足球的蓬勃发展为高校校园足球带来了新的希望,也给高校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体育院校成立了专门的足球学院,开设足球专业,为校园足球培养专业的教练人才;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和中国足球协会主办的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也越来越成熟和规范。中国大学生“五人制足球”比赛的推出,更是在高校校园内掀起了踢球的热潮,慢慢的大学生开始走进足球场。
近年来,随着校园足球运动的蓬勃兴起以及国内足球职业联赛的健康发展,虽然高校校园足球文化建设也得到了广大师生以及专家学者的重视,但不少因素任然制约着其健康、科学的发展。
(1)发展高校校园足球运动的目标不明确。
校园足球提出了全面提高广大学生的体质和体能,培养青少年拼搏进取、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的总体目标,但对大、中、小学各阶段的具体目标并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在校园足球的大学阶段是以提高足球运动的普及水平为主,还是以为国家输送足球后备人才为重的思路并不清晰。
(2)高校校园足球竞赛体系不完善。
高校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分为校内和校际足球竞赛两个体系。校内足球竞赛主要以各二级学院(系)足球代表队为主,参加每年例行的院(系)级比赛或校内联赛,即使两级比赛加起来,年均参赛场次也很少。校际足球竞赛以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为主,大多数高校的足球代表队在选拔赛的小组赛后就打道回府,即使能进入淘汰阶段,年均参赛场次也不会超过8场。
(3)对足球运动认知不足制约发展。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高校领导认为发展校园足球运动就是进行足球比赛,建个校队在有比赛任务的时候组织队伍参加比赛就可以,缺少对足球运动深层次的认知。高校体育教师是建设校园足球文化的重要力量,是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直接参与者和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推广者。目前高校缺乏专业足球教师,也缺少与时俱进的业务能力提升渠道,不少教师对足球运动的认知停滞不前,跟不上足球运动的发展,也阻碍了校园足球的发展。在升学压力的影响下,进入大学前很少学生从事足球运动。大多数学生缺乏对足球基本知识的认知,足球运动技能差,不了解规则,不具备参与足球活动的能力,从而影响到大学生不能通过足球运动来锻炼身体,体会不到足球运动所带来的快乐,所以缺乏兴趣,进而影响校园足球运动的发展,制约校园足球文化建设。
(4)高校足球课程建设滞后。
足球教材千篇一律,缺乏合理性、实用性、健身性和娱乐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运动技术难度大、动作结构复杂而不易掌握,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授课形式缺乏创新,通常给不同足球运动能力的学生“吃大锅饭”,不注意因材施教。课程考核体系不科学合理,从而导致了足球运动本身魅力被掩盖,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拉低教学质量。课外足球运动以“11人制”为主要开展形式,对场馆的利用效率低,学生参与课外足球运动机会有限。缺少对学生足球裁判的培养,也影响的高校校园足球运动的发展。
高校的相关领导应积极落实“校园足球”的相关精神,认识到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对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学校领导对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和相关足球运动赛事的重视度、支持与投入力度,是高校发展校园足球文化的重要因素。高校体育教师作为校园足球文化的组织、实施与传播者更要提高对校园足球文化的认知,明确建设高校建设校园足球文化的意义在于“育人”,通过足球文化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团结协作精神,强烈的立体荣誉感以及陶冶情操,丰富课外生活,引领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以健康、和谐的校园足球文化带动全校进入一个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的激情氛围。
加快高校足球课程建设才能夯实发展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基础,提高足球运动在大学校园的普及水平。在高校足球课程建设中应贯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提供丰富而新颖的足球教学内容。高校足球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提升专业水平,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中寓教于乐。注意教学艺术的养成,采用生动、直观的教学形式,培养大学生学习足球的兴趣、改革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注意因材施教。同时改革校园足球教学理念,校园足球的发展应该回归教育本身,以提高学生体质为根本,以推动足球运动在大学校园的普及为重心,让学生享受足球教学的乐趣,享受踢球的快乐。
从赛事体系完善、赛事规模、多方参与、媒体推广等方面对高校足球运动竞赛制度进行改革,进一步完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将加快足球运动在大学校园的推广,促进高校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精彩纷呈的校园足球活动,可以丰富大学生的课外活动,提高大学生对参与足球运动的兴趣和欣赏足球比赛的热情。校内的足球竞赛体系,以广大师生员工的广泛参与为目标,以各级别足球联赛为主体,根据运动水平、群体和参赛对象的不同,开展形式多样的足球比赛。高校之间的足球比赛以“特步”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为主,大体协和中国足协作为主办单位应加强协调,确定明确的校园足球培养目标,建立高效的竞赛管理机构,推进高校足球运动竞赛制度改革,丰富高校校园足球竞赛体系,提高大足联”在大学校园的影响力,以点带面促进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发展。
良好的足球运动场地和充足的专业设备是发展足球运动的基本条件,是建设校园足球文化的有力保障。高校应加大投入并充分运用社会资源新建、改善足球场地设施,保障高校足球教学和足球课外活动的顺利进行。高校应加强足球场地设施的科学管理,充分利用闲置体育场地设施,广泛开展“小场”足球活动,提高场馆使用效率。为大学生足球爱好者提供更好的运动条件,从而有利于校园足球文化的迅速发展。
综上所述,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对于高校足球运动的推广和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当前,我国高校足球运动和校园足球文化正处在发展阶段,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只有给予充分的认识和重视,广大高校师生员工都动员起来,才能促进高校校园足球文化健康、良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