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基础部外语教研室 刘 瑜 王天力
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学英语课的育人强项在于挖掘和发挥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工具性和思辨性,以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为桥梁,通过文学和文化素养的养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大学英语课的课程思政教育属于隐性教育内容,要求教师将课程思政的教育内容融入语言学习情境中,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获得某种思想、经验或做法,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规范。由此,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如何通过有效、有针对性的课堂活动来增强学生的政治意识并加强对其思想价值的引领,最终实现育人的目标,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课程思政为导向,尝试探讨大学英语课“早演讲”活动中的课程思政教育策略。
大学英语课程普及面广,学习时间长,思政教育责任重大,不仅担负着正确引导学生在语言和文化学习中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了解中西文化不同的责任,同时更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和推广,树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总的来说,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在学生情怀培养方面,大学英语课以帮助学生实现英语工具性功能为基础,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与素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同时,在全球化趋势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刻不容缓,培养学生的党和国家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坚持,成了外语教育在新时代的责任和担当。
第二,在学生个人品格培养方面,大学英语课担负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形成健全人格的责任。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考、判断、推理、逻辑、思维等能力,也是新时代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
第三,在学生科学观培养方面,大学英语课在各种活动和任务设置和实施中,力求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开拓进取、钻研、毅力、勤奋、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学术诚信等精神。
传统的“早演讲”活动有助于发现学生语言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如发音错误、口误、语法错误等,以及学生思维逻辑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同时,有助于挖掘和选拔优秀和有特长的学生,锻炼学生的自信心、演讲力、领导力和组织力。
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早演讲”活动,在具有传统功能的基础上,重视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波动变化,关注学生意识形态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的可能,致力于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有效地激励学生产生内动力,并有效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拓展和深化。
第一,在发现学生情绪波动变化方面,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早演讲”活动立足于学生本身,遂行“以人为本”的原则,从鼓励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公众表现力,同时帮助学生克服环境和舆论可能带来的影响,实现自我认同,形成自我情绪调整的能力。
第二,在关注学生意识形态养成方面,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早演讲”活动,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为活动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要活动教育内容,面对网络信息化和文化多元化冲击的现实,帮助学生认真学习传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能够和谐发展的人。
第三,在培养学生个性发展方面,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早演讲”活动从指导、引导和督导的责任出发,在挖掘学生自身独特的个性魅力与风采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个性倾向。
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早演讲”活动设计主要分为“三大步”来完成。
第一,课前阶段。在此阶段主要从“定题早演讲”和“自由早演讲”两种类型来设计。
“定题早演讲”是由教师给出“早演讲”命题主要方向。优势在于教师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参与和把控早演讲主题的方向和内容,直接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有目标性的准备;不足之处在于,“定题早演讲”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挥和思维创新。由此,相应采取的策略为教师提供的主题选择范围应在课程思政教育主题的引领下,尽量与学生学习生活经历和社会时事热点等相关,不要过于具体,要保证在大主题下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能够进行多维度、多层面的思考,进而进行主题细化,最终聚焦成为个性化的“早演讲”主题。
“自由早演讲”是由学员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其优势在于有利于鼓励学生的想象和创新,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不足之处在于不利于及时把握学生的演讲主旨和意图,以及可能存在的思想意识形态偏差。由此,采取的策略为教师进行“介入式”干预。教师的干预既包含文字和内容上的指导,更要发挥在思想和价值观上的引领作用。因此,学生在确定自由演讲主题后,需要同教师进行讨论和修正,在教师确认核准后,学生方可进行早演讲的具体文字准备。
第二,课中阶段。在此阶段,无论是“定题早演讲”还是“自由早演讲”,演讲学生在进行演讲的过程中,均存在听众流失的问题。由此,需要通过追加提问环节来增强其他学生听众的参与感和认同感。问题的提出者包括三方:演讲者、教师和其他学生听众。演讲者的提问主要针对其演讲内容而要求其他学生听众来回答,目的在于吸引其他学生听众的注意力和关注度。教师可以在演讲内容基础上进行衍生性提问,提问对象可以是演讲者,也可以是其他学生听众,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及批判性和拓展性学习。其他学生听众主要针对演讲者及其演讲内容发问,目的在于使其他学生听众从被动的听转为主动的思考式的听。
第三,课后阶段。在此阶段,往往存在缺乏对演讲学员的表现及时反馈的问题。由此,教师和其他学生听众需要针对演讲学生的内容和课堂演讲表现进行评价并总结。对于演讲内容的评价主要从语言、结构、内容以及演讲价值四方面设置标准。演讲价值主要为是否可以从演讲中收获思考和新知,进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考、判断、推理、逻辑、思维等能力。课堂演讲表现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演讲流利性、身体语言适切性和随机应变能力。其中,随机应变能力主要考核演讲学生在演讲中出现忘词、错误以及面对教师和其他学生提问时的临场处理能力。最后,总结部分由教师从学生的内容和课堂演讲表现两方面进行优点和不足之处的点评。同时,也鼓励演讲学员和听众学员进行自评和互评总结。
总而言之,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早演讲”活动在三个阶段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无时无刻地介入式参与,为学生的“早演讲”在语言、内容和思想方面提供了引导、方向和标准,在避免学生走弯路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勇于挑战、善于总结、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有助于实现大学英语课课程思政的要求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