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苏州学府实验小学校 李寒竹
课程资源不仅仅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有利补充,也影响到教学目标的顺利落实。以往教学模式背景下,人们把教学的重点设置为基础知识的教授,觉得此种方式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真正对教学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课程资源。目前,大多数的教师都意识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开始利用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如何高效地开发和利用小学科学课程资源,以下为笔者给予的相关建议。
小学科学教学内容包含自然与实际生活两个部分,涉及的内容相对广泛,且知识点多样,所以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科学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要通过科学知识进行处理。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一方面可以延伸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动力。
其一,课程资源具备生活性。科学课程和学生的生活贴近,目的是使学生在生活中探索学习的欢乐,所学的内容若和生活相脱离,就会导致学生生成无聊的情感。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要立足于生活性,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如“感受空气”课程资源的开发,空气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看不见摸不着,在资源开发中,教师要引进生活的实例,安排学生辩证地看待空气,吸引学生感知,以此为基础开发资源,给学生介绍空气的组成与存在价值。
其二,课程资源具备探究性。树立探究意识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必要能力基础,教学资源应该支持学生进行一切的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同时借助多种途径获取证据与开展实验。科学课程应面向所有小学生,围绕学生实际发展情况,彰显教学内涵,所以课程资源要体现探究性,保障学生可以自主地探索科学世界的奇妙。如“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课程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阳光下书桌上笔和本子的影子,或者组织学生联想自己站在阳光下出现的影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排学生走出教室,接受阳光的洗礼,深入感知影子。学生被奇妙的现象所吸引,自然而然地加入到探究活动中,便于科学课程有效进行。
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知识,要组织学生善于打破课程学习的禁锢,多接触户外环境,感知生态资源以及文化,体会自然资源的真实存在,同时把获取与学习的自然资源以及文化知识巧妙地应用在科学学习上。如“观察一棵植物”的教学,教师要突破以往教学模式的局限性,鼓励学生走到户外进行实地考察,分析植物的生长环境,了解植物的种类与生长条件,在直接接触作用下感受植物的生长要点,强化对知识点的掌握,增强学生生活实践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通过课外采风的模式安排学生走进乡间。由于乡间存有比较丰富的课程资源,包含水文与土壤等条件,自然特色相对浓厚,因此组织学生和乡间植物接触可以更好地接受农业知识。开发与利用户外课程资源,可以为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做好准备。
要想避免学生受到课堂学习的制约,保障课程资源的最大化开发与利用,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充分体现家庭教育的价值,促使科学课程服务家庭,创设家庭教育平台,带领学生持续化地学习科学知识。如在“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地凭借教材加以说明,学生会因为学习内容缺少直观性而降低学习动力。目前诸多家庭都会饲养一些动物,所以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结合自己家中的动物进行写作,引导学生深层次地了解动物的实际生活规律与习性,强化学生对动物特点的认知,致力于教学成效的提升。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们熟悉哪些小动物?这些小动物有什么特点?你和小动物之间发生过什么事情?引导学生回忆和动物相处的一点一滴,调动学生科学学习的情感。接下来,教师可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回答,有的学生讲述自己对小猫的了解,有的学生讲述自己对小狗的了解,有的学生讲述自己对小猪的了解等,学生踊跃地发言形成了愉快的学习气氛。然后,教师带领学生逐一分析小动物,从身边的小动物入手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最后,教师布设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细致观察小动物,请家长帮助自己把小动物的照片传到学习群中,由此创设家庭教育平台,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
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知识信息表现出爆炸式增长模式,并且对科学教学资源加以丰富性处理,彰显着科学教学成效。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进网络技术,给学生展现直观动态的画面与视频,吸引学生配合课堂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媒体与网络都是现代化教学的一部分,赋予科学课堂生动性,有助于刺激学生感觉器官,调动学生感知,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如“工具和机械”的教学,如果教师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教学,仅仅是结合教材图片与知识给学生介绍工具与器械的特点,学生会感到枯燥难懂。在引进信息技术之后,教师收集和工具与机械相关的资源,促使学生直观性地感受生活中的工具与机械,或者引进历史资源检索的方式,播放工具与机械的发展过程,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确保教学的实效性。又如“密切联系的生物界”的教学,因为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稀有生物,且这些生物是学生不容易了解的,也就是学生难以接触的事物,而教材知识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制约了学生知识面的扩展,所以教师可以借助网络登录对应网站,直接给学生呈现生物界的画面,带给课堂教学一定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点内涵的掌握,形成完整的科学知识结构。在此期间,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了解生物的多样化与丰富性,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与支持,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念,落实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适应课程改革的发展和需求。
综上所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极其必要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课程资源内容,围绕学生的生活与认知水平,巧妙地开发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