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第四十七中学 杨雯
初中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合作,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双方的沟通交流,将学校和家庭这两个主要的学生教育场所有机结合起来,双方在同一合作目标的指引下,共同推动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而家校合作能否获得预期效果,受到双方态度的影响非常大,包括家长对学校、班主任的态度,以及班主任对学生、家长的态度。在家校合作之时,初中班主任、家长乃至学生,这三者之间必须进行有效沟通,班主任应通过信息、情感等方面的交流,帮助初中生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促进综合素养的稳步提升。班主任通过与家长开展良好的合作,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其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价值观,推动其各项能力和素质的发展,最终将其培养成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
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已经认识到家校合作对于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而家校合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初中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在此背景下,学校对于班主任的工作开展寄予了更高的期望,要求初中班主任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与家长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合作,双方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和管理,以此来促进其全面综合发展。部分家长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对于学生身心发展、能力发展等关注不足,在与教师沟通时也只关注学生的成绩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校合作的顺利开展。
家校合作要想获得成功,班主任应当与家长之间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双向交流,这样双方的沟通交流才会比较顺畅,双方才能及时掌握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并且及时发现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隐藏的一些问题,通过双方的协同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但是,从家校合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家长与初中班主任在沟通过程中经常处于一个劣势地位,班主任在沟通合作中占据主导地位,经常会根据对学生在学校的了解而告诉家长应当怎样做,使双方的交流趋向于一种单方面的交流,双方的合作地位并不平等。
家校合作的共同目标虽然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但是由于班主任与家长的角色差别,就注定这二者对学生的期望以及要求存在差别。班主任期望学生好好学习、遵守校规校纪,并与学校师生建立起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而家长则是期望学生好好学习的同时,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良好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中,在学生从小学步入初中伊始就要着手进行,潜移默化地去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可通过组织大家观看爱国主义类影视作品,像《董存瑞》《敌后武工队》等经典电影,让学生对爱国主义加深印象,从而知道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在清明节时,可组织学生一起去扫墓,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里举行默哀活动,以此缅怀先烈、铭记历史,最后让学生都拥有爱国主义情怀,做一个爱国、爱家的人。
优秀的班风自然离不开班级管理制度的支持,但是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做的就是让学生知道制度并不是摆设,也不是为了约束他们言行而存在的,而是为了让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班级管理制度建设应尽可能做到全员参与,这样的班级制度才能够具备说服力。与此同时,在优化班级管理制度之后,班主任还要引导学生根据班级管理制度去解决各类问题,这样才能良好地维持班内各项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形成良好班风。
初中班级文化建设也是班级管理中的关键点所在,因此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务必要遵循以人为本原则,主张人性化管理,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来号召学生全员发力,提升集体凝聚力,提升班主任和班干部的号召力,创设优异的学习条件,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每个人都为班级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与此同时,班主任要根据班级的特点,创建个性鲜明、具有本班特色活动,形成一种独有的班级文化,让每个人都以在这个班学习为荣,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成长,成为一个未来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为集体做贡献。
初中生的三观形成,多半在于班主任的引导和帮助,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效果。身为初中班主任,一定要认识到当前班级管理中的诸多弊端和问题,而后从德育、制度建设、活动组织等多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班级管理质量和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