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儿童为中心”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2020-12-30 19:28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中信校区齐英维
家长 2020年23期
关键词:杜甫文本儿童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中信校区 齐英维

一、“以儿童为中心”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意义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于1897年在他的教育著作《我的教育信条》中首次阐述了什么是“儿童中心论”。他认为教育的出发点和中心是儿童,在“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下,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必须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传统语文教阅读与写作分离的教学不再合乎儿童语言习得的规律,越来越多的阅读与写作教学研究指向,唯有将二者有效结合,凸显儿童的主体地位,才能促使学生形成阅读与写作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以儿童为中心”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一)用阅读带动写作知识理解

1.记叙文阅读,学会如何刻画人物心理活动。记叙文是小学最常见的文章体裁。课文《窃读记》记叙了作家林海音童年时期因家庭贫穷无力买书,只能偷偷溜进书店看书却被老板呵斥的故事,文章中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表现了她对知识的渴望。比如“我偷窃了什么?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皆因没有钱,我不能占有读书的全部快乐!”等,教师以读入手,采取勾连上下文情节的方式让儿童理解作者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设身处地地体会,如果换作是你会怎样想?教师指导抓住反问、感叹等语气,以“内心独白”充分揭示作者的内心世界,对该段心理活动进行扩写,通过交流互动深化“窃读”的心理状态。这样儿童能从阅读中学习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带动写作知识的学习,并能通过扩写学以致用。

2.小说阅读,学会如何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小说是以刻画典型人物形象为核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反映深刻主题的一种文学体裁。其中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环境描写运用得当可以烘托小说人物,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在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整体感知环境描写的内容、角度、语言;发挥想象拓展抽象思维,理解典型环境烘托典型人物形象的关系;最终进行仿写训练,运用写法,将脑海中抽象的景物、人物转化为文字。

3.说明文阅读,学习如何运用说明方法介绍事物。说明文是一种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事物的文学体裁,多见于产品说明书以及科普类杂志,具有实用性的特点。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六种: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和分类介绍。比如教学《埃及金字塔》一课时,课文着重围绕埃及金字塔的形成及建筑历史两部分描写,突出了它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建筑特点。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使用。例如课文中描绘胡夫金字塔,“胡夫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列数字不是数据的罗列,而是选取利于突出描述对象特点的材料;“相当于”是作比较说明方法的标志,使用时应符合客观事实不能盲目比较。

4.诗歌阅读,学习如何发挥想象营造诗歌意境。欲挖掘隐藏在诗背后作者强烈的思想内涵,必须重视对诗歌意境的解读。比如教学王昌龄《从军行》一课,该首诗出自其组诗中的第一首。“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如何理解隐藏在这些词背后,诗人怀乡思亲的强烈情感,是儿童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多种解诗方式,触发儿童想象力,拓展诗歌意境。教师通过“以诗解词”提升鉴赏古诗能力;“以图解词”增强边塞风光的视觉冲击力;“以乐解词”渲染离愁别绪的气氛;“以吟诵解诗”以古风古韵引发儿童对边塞诗情的共鸣,将所思、所想、所感把诗歌前两句所营造的画面批注在书上。以上方法意在启发和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使学生拓宽想象的深度和广度。

(二)用写作外显阅读学习体验

1.知人论世式习作,拓宽阅读视野。“知人论世”一词出自《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告诉我们想要了解这个人,光凭读他的诗书是不够的,还应论述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例如教学诗歌《属相》一课,这首诗抒发了杜甫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痛惜,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赞颂,还借诸葛亮的一生表达了自己时运不济、壮志难酬的慨叹。安史之乱后,杜甫颠沛流离辗转成都,满怀世事兴衰之感于公元760年拜访锦官城郊外的武侯祠,曾经万人敬仰的武侯祠如今也因年久失修变得颓唐破败。眼前所感,令杜甫触景生情,集万千慨叹于一身,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小学高年级学生对杜甫颠沛流离的一生极为好奇,课堂小结时,我提出了一个疑问:朝廷兴衰、英雄陨落本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什么原因令杜甫发出如此慨叹?杜甫在你的眼中是一位怎样的诗人?诗歌教学结束后,我布置写作任务,写一篇题目为“我眼中的杜甫”的作文,要求结合杜甫作品来谈。杜甫一生写了近3000首诗,被保留至今的约有1500首,孩子们对这位唐朝大诗人并不陌生,所积累的杜甫诗句不少于十首,如果仅凭这几首诗就能了解杜甫犹如管中窥豹无法求其全貌。此时,教师需引导儿童关注杜甫生平,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从杜甫人生四个阶段入手了解杜甫其人。这样,儿童搜集、整理、组织、归纳、写作的过程就是对历史人物知人论世的过程,以杜甫起起伏伏的人生为主线带动对其作品的阅读、赏析、梳理及归纳,进一步感受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拓展了阅读视野。

2.赏评式习作,深化文本解读。阅读可以带动写作知识的理解,反过来写作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可尝试学生互评互改,所以“赏评式习作”是对传统习作教学的创新,有助于儿童在相互交流与评鉴中提高写作水平。例如教学王昌龄《从军行》一课,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在学生领悟诗人怀乡思亲的情感过程中,引导其归纳表达诗情的方法,写出寓情于景、人、事的句子。教师出示学习任务:请你以“离别情”为主题,尝试写作四句话,每行七个字。毫无疑问的是,教师为儿童创设的学习情境越贴近生活,问题形式越开放,越能唤醒儿童的写作意识。儿童参与赏评式写作,先后经历了“说—写—改—评—再改”的学习过程,在赏评自己与同伴的作品中触发情感共鸣,寓情于写作,寓情于感悟文字的魅力。赏评式习作,激发了儿童的创作热情,引发了儿童对文字推敲与琢磨的重视。

3.随文练笔式写作,触发阅读感受。“随文练笔式”写作引导儿童关注文本、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写作课上,教师引导儿童紧紧围绕文章人物、构篇特点、文章主题开展写作,鼓励基于文本的个性表达。例如教学《匆匆》一课,课文虽然篇幅短小,但结构精巧,朱自清用淳朴简练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时间的流逝之殇,表达了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无奈与叹惋。第二课时,教师布置随文练笔任务:朱自清能从日常里琐碎的小事触发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读完课文,你是怎样理解“时间”的?请以“时间”为题,写一段话,表达真情实感。儿童中有的引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诗句,立下了珍惜时间的誓言;有的引用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达了应在有限的时间里及时行乐的主张;有的反思日常,举例说明不珍惜时间的行为,发表了要与时间赛跑的决心。这次随文练笔式写作以文章主题为核心,试图引导儿童重视时间,加强基于文本的深层思考,使零碎的语言材料经历梳理和加工,达到触发阅读感受的目的。

三、结语

“以儿童为中心”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尊重儿童读写能力的发展规律。小学阶段,读写结合教学以较为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帮助儿童积累语言材料,丰富言语经验,重视阅读与写作的“反哺”作用,致力于形成语文核心素养,回归语文教育的本质。

猜你喜欢
杜甫文本儿童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杜甫改诗
绝句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