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中等专业学校
对当前中职学生的作文进行分析发现,一些学生的文体意识模糊,常常在记叙文当中加入过多的议论,或者是较多的应用抒情性语言,在议论文创作中又缺少必要的论据支撑。也有很多学生在写作中对“文体不限”的要求,有着错误的解读,文体不限并非是不要文体,而是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并在良好文体意识的支撑之下完成写作。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职语文教师要在作文指导中,把关注点放在文体意识的培养上,并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写作训练,增进学生的文体认知和灵活应用能力,让学生的文体意识促进写作能力的综合发展。
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是在一系列的训练和培养过程中完成的。而培养学生文体意识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就是为学生传授必要的文体知识,改变学生对文体的错误认知,让学生真正走出不要文体的缺位状态,把握不同类型文体的核心要素,树立良好的文体意识。
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在作文指导中要循序渐进,首先为学生系统讲解与文体相关的理论知识,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阐述,等到学生完全理解和准确把握之后,再开展有效的作文练习。
比如在引导学生写记叙文时,要让学生明确记叙文的六要素,同时指出其中可以插入少许议论,但是不能过多夹杂议论内容。这样的训练,既能增强学生文体意识,又可避免学生在写出教条呆板的文章。只有在经过了理论知识学习和一系列的练习之后,才能让学生真正在文体创作上实现创新,并最终建立自己的写作特色,提高写作能力。
阅读和写作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培养学生文体意识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阅读和写作的关联,指导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进行文体辨析,充分把握不同文体的特点,增强学生文体意识,增进学生对文本内容与内涵的理解。
教师在教学中也需要明确文体,结合文体特点进行有效讲解。如散文需要抓住神,小说要重点关注人物、情节和环境。学生掌握了文体特点,创作出来的文章才会文体鲜明,避免写出四不像的文章。例如,在学完《过秦论》后,教师可要求学生立足诚信、重视民本、反腐倡廉、改革发展等角度完成作文,并提示学生把握好文体,保证文本结构清楚,观点鲜明。
写作是一项综合性的语言学习活动,在这一活动当中,必须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求学生在写作时先确定文体,然后再动笔。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确立文体之后,保证整体创作目标更加明确,避免创作过程中出现文体模糊的情况。学生确定了文体之后,可以先在纸上列出所选定文体的几个要素,并提示自己在创作当中凸显出文体的特点。如果确定要写记叙文,就要把握好记叙文的六要素,把整个事件描绘得条理清晰;如果选定的是议论文,就要关注论点、论据和论证这几个要素,亮明观点,优化结构。学生可以先列提纲,并在具体的行文环节补充拓展提纲,增加文本脉络清晰度。在修改环节,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批改替代学生的自改与互改,要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习与互相学习,最终实现共同进步。
在中职作文指导环节,还要重视评价方法的应用,借助科学恰当的点评,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教师可以在评价环节关注眉批、总评、点评这几个方面。
在眉批时,教师需要标注好学生文章的文体特色、要点,并结合语句和段落进行评价,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作文中与文体不相符的语句,引起学生对文体特点的高度重视。在总评的,既要指出作文值得肯定之处,也要明确缺陷和不足,并给出修正意见与建议。在点评过程当中,不能只是重视精彩之处,还要强调创作的基本要素,让学生把握不同文体的鲜明特征,确保文体清晰。
总而言之,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文章一定有独特的写作风格,而写作风格的建立,和文体意识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培养学生文体意识,是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要素,所以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把握好重点,对学生进行文体意识的熏陶,让学生正确认识各种不同的文体和不同文体的写作要求,从而在创作过程中把握好不同文体的创作规范,形成自身独特的创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