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第四幼儿园 高 娟
区域游戏是指幼儿在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兴趣、需要而创设的具有操作性、探索性的环境中,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进行自我探索、学习,在动手实践中与材料相互作用,利用和积累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从而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区域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途径之一,是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教育活动新形式,是教师教育意图的客体化、物质化和课程的丰富与拓展。
当前的幼儿园教育中,对区域形式、环境创设、材料投放、区域指导、区域游戏规则的形成等方面都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但是在开展区域游戏的过程中,有些老师往往过于强调区域的教育功能,过分突出区域的课程延伸和拓展作用,而忽视了主题式区域环境创设和实施的情境性、趣味性,致使幼儿对变相地灌输认知内容、一成不变的区域游戏兴趣索然,大大降低了区域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着幼儿积极主动地发展。
在不断地研究、尝试过程中,创设主题式情境化区域游戏也经常步入误区。现阶段,我园出现了一些主题和情境创设的误区。
误区一:主题和情境创设形式化
主题和情境创设形式化导致区域游戏目标偏离现实。有些教师设置游戏主题和情境时心中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思考主题是否合适?情境为何而设?形式为何而定?游戏如何去玩?只是生搬硬套,一味地模仿、照搬别人,这样就导致在游戏实施过程中出现预想和实际差距较大的问题。
误区二:主题和情境创设肤浅化
游戏主题不适宜、孩子不感兴趣、材料滥用等导致主题和情境创设肤浅化。有些老师甚至走进了认识误区,以为越高大上、时尚的主题就越好,还有些老师以为投放的材料越多,幼儿就玩得越开心,如,在小班创设中国元素的大主题下开设象棋、军旗等有难度的棋类游戏,在不产茶的地区开设茶艺馆,还涉及到茶叶制作工序等内容,这样的设置我认为非常不合理。
误区三:主题和情境创设表面化
主题和情境创设表面化会造成游戏表面的繁荣,教师忽视了主题选择应适宜幼儿的发展和现有的经验水平。情境创设要注重促进幼儿的建构能力,让幼儿在主题情境中获得体验、唤起情感、激活思维,从而更好地学习。如在“舌尖上的中国”大主题下,小、中、大班幼儿游戏的内容、规则、目标、操作材料等都应该是不同的。
情境化是指以教师创设的“境”,激发、带动、移入幼儿的“情”,以情感做纽带,把幼儿内心的情感唤醒,移入所认知的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对象上,从而加深幼儿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区域游戏情境化是指教师通过创设能激发幼儿情感参与的区域游戏环境,极大地诱发幼儿游戏的主动性,持续强化他们的游戏兴趣,体验区域游戏的快乐。
幼儿区域游戏情境化最大的作用是以情动情、以情启智、以情怡性,让情境成为一种“力”,驱动着幼儿主动投入到区域游戏中,可以说,区域游戏高质量展开的灵魂便是一个“情”字。主题式情境化区域游戏寓“主题式”和“情境化”的双重特点,从班级区域游戏的创设上凸显出每班一个主题的特征。以我园为例,现阶段创设了“舌尖上的玉门”“童梦奇缘”“绘本未来号”“儿童智趣馆”“世界音乐之旅”“铁人家乡故事”“锦绣中华”“智慧中国”等区域大主题,在班级大主题下,每个区域都体现着大主题的特征,并且在区域游戏过程中体现情境化的特点。
如大主题“绘本未来号”,班级老师在创设区域环境时,创设了“绘读绘赏”阅读区,在这里,孩子们可以自由阅读绘本、了解故事、欣赏绘本;在“绘扮绘演”表演区,孩子们可以尽情表演绘本故事,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感受;在“绘拼绘搭”建构区,孩子们可以展现绘本的故事情境,想象、还原绘本场景;在“绘画绘美”美工区,孩子们可以用绘画、颜料、手工等艺术方式再现、创造绘本的故事内容及故事形象;在“绘声绘色”木偶剧场,孩子们可以利用美工区制作的手偶、皮影等表演、讲述绘本故事。孩子们在这种主题式情境化的区域游戏中格外投入、乐此不疲。
由此可见,主题式情境化的区域游戏与之前的区域游戏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是否符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是否有唤醒幼儿情感的环境存在。在这种大主题和情境化的双重吸引下,幼儿参与区域游戏的积极性更高、兴趣更浓厚、专注力和持久性更强,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获得感自然而然也就大为提升。
首先,通过游戏探寻创设符合幼儿兴趣和发展需要、贴近幼儿生活的区域游戏主题化和情境化的途径、步骤、方法及遵循的原则等,让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主题鲜明、有情、有境、有趣的环境中,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其次,通过探索接地气而又不失时代特征的主题和丰富、有层次性、多样化的操作情境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去观察、操作、体验和互动,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在“玩中学、做中学”,以提高孩子的游戏和学习兴趣。
再次,通过游戏训练幼儿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保护幼儿对身边的事物和社会现象的探究热情和探索兴趣。
最后,幼儿通过感兴趣的主题、与丰富的操作情境和游戏情境互动,其操作常规、游戏常规不断增强,交往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非常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主题式情境化的区域游戏可以先采取各班级自己游戏,待熟悉后再尝试采用班级互动、年级组联动甚至全园联动的形式展开。实施“大带小”的活动方法,通过大班幼儿先学、先走、先动的方式,在熟练后带动、感染中小班幼儿积极投入游戏,实现全园区域大联动。通俗地讲,这种方式跟中小学的各个兴趣小组或者工作坊活动有些相似,将选择权下放给孩子们,不是“老师让我做什么”,而是“我想做什么、我喜欢做什么”。幼儿园就是一个小社会,孩子们拿着自己的进区卡,就像是“身份证”一样,在幼儿园这个小社会里尽情地游戏、交往、表达、展示自己,做着自己选择的、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由以往的“老师让我遵守规则”变成了现在的“我要遵守游戏规则”,并监督其他小朋友遵守游戏规则。幼儿通过感兴趣的主题、与丰富的操作情境和游戏情境互动,其操作常规、游戏常规不断增强;通过参与主题式区域游戏、“大带小”的区域联动,幼儿在区域游戏时仿佛置身现实社会,并从中懂得了一些社会常规和规则,使得其社会性不断得到锻炼和提升。此时,孩子们才真正变成了游戏的主人,他们放松、自由、快乐地成长……
第一,游戏环境的创设应遵循区域创设的一般性原则,如动静结合、合理利用空间、区域相容性、区域多样性、区域安全性、区域互动性等原则。如,美工区要设在离水较近的地方,阅读区要设在光线较好的地方,棋类区要和嘈杂的建构区、表演区隔开一段距离,每间活动室的各个区域要兼顾各种不同的游戏功能。
第二,要创设丰富、包容的大主题和动态、开放的游戏情境,让孩子在“玩中学”,增强幼儿游戏、学习的愉悦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轻松快乐地学。
第三,要创设适宜的、接地气的、生活化的游戏情境,不能一味地追求高大上、洋气,要在本土文化和传统文化上下功夫,让孩子们了解他们最熟悉、最应该了解和知晓的东西。如,我们的家乡玉门是铁人王进喜的故乡,我们就应该充分挖掘“铁人精神”和石油文化,了解铁人、走近铁人、学习铁人、歌颂铁人,将王进喜的先进事迹、“石油河”的故事都融入区域游戏中。除此之外,主题活动“舌尖上的玉门”让孩子们了解了家乡的特产、特色小吃,人人都当家乡的代言人。
第四,在游戏环境和情境的创设中,要考虑到各个班级联动、互换互玩的特点,各个年龄段幼儿的特征,要提供可供不同年龄段幼儿游戏的材料,每间活动室要做好沟通,至少同一楼层各班级之间的区域不要重复,这样的联动才会让孩子们充满兴趣和期待。
首先,教师在活动中一定要积极参与区域游戏,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了解幼儿的真正需求,及时进行游戏内容、方法、材料和情境的调整,提供给幼儿最适宜的主题式情境化区域游戏的内容和方式。
其次,教师要对区域游戏实施过程中发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进行“真实记录”,并认真分析和研究,寻找案例发生的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
最后,教师要对主题式情境化区域游戏中孩子在某一环节、某一区域中的问题及存在的典型和共性的表现进行个案研究,引导幼儿从实际出发,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指导。
教师要从日常区域游戏入手,通过活动前的思考、材料的投放、活动中观察幼儿的表现、活动后的反思及调整,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不断完善区域游戏的主题及情境,逐渐积累、丰富知识经验。
针对主题式情境化区域游戏活动中的困惑和问题,在每周班级区域游戏时进行研究和探索,探索出最受孩子欢迎的区域游戏和最合理有效的区域情境、材料、指导和观察方法,并整理出最佳活动方案。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利用好教研活动时间,发现问题及时交流探讨,有好方法及时进行分享,保证活动开展得越来越有效。
总之,区域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形式,在区域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长和提高。但是,怎样开展区域游戏?怎样让区域游戏对幼儿的发展起到更大作用?这将是我们一直研究和探索的课题。相信经过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摸索,一定会让区域游戏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让孩子们在主题式情境化的区域游戏中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