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启慧友谊幼儿园 冉 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幼儿园开展混龄民间手工活动能够在各年龄阶段的幼儿之间形成关心、合作、分享等社会行为,满足幼儿个体需求;体现幼儿影响幼儿的方法,促进幼儿相互学习的主动性以及语言和智力的发展;弱化“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促进幼儿包容、互助以及责任感的培养。
民间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瑰宝,民间手工活动让幼儿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操作和体验中形成文化积淀。但同样的内容提供给混龄班幼儿该怎样区分层次?如何有效开展活动?我园从丰富的民间艺术活动中选择了剪纸、泥塑、扎染作为研究内容,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对“混龄班民间手工活动的实践”进行探索。
1.结合民间手工活动的社会背景,研究幼儿民间手工活动的发展现状,提高教师相关理论水平。
2.形成适合我园的混龄班民间手工活动教育方案。
3.通过民间手工活动提高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4.了解并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1.混龄班民间手工活动中幼儿的不同学习方式。
2.混龄班剪纸、泥塑、扎染活动的园本活动。
3.幼儿园混龄班开展民间手工活动的指导策略。
1.行动研究法:对日常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不同的解决办法,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地“探索—实践—反思—总结”。
2.观察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幼儿活动过程、结果和行为进行观察,发现活动的实践规律和方法。
一年来,我园课题组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课题组多次开展园内课题讨论活动、定期开展课题研讨,对材料的提供进行调整,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分析、研讨和反思。
1.创设民间传统文化氛围,让环境说话
用民间剪纸的方式表现绘本《老鼠嫁女》中各种元素的皮影造型,包括蓝花布做的头巾、桌布、农家小院、刺绣、扎染、纺织等作品,给幼儿视觉的享受,最后形成了皮影连环画“老鼠嫁女”,受到孩子们的欢迎。拟人化的老鼠造型及故事情节对幼儿充满了吸引力,当他们知道这些都是我们的先辈在生活中留下的精彩故事时,他们表现得非常惊喜。
在泥塑活动中,投放不同种类的泥塑作品,有著名的凤翔彩绘泥塑、天津泥人张以及具有浓郁民间色彩的马勺脸谱。美术活动室还增添了用于扎染、印染的织布机和印染设备。这些传统工艺和文化让孩子产生了想听一听、摸一摸、动一动、做一做的想法。在做的过程中孩子们初步了解了这些有趣的民间故事,产生了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的情感。
2.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活动
通过视频播放、绘本故事、角色扮演、作品欣赏等方式开展活动。在开展剪纸活动中,让幼儿熟练掌握剪纸的基本技法、三角折、四角五角六角折、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在泥塑活动中,让幼儿学习揉、捏、盘、搓、压、粘、团、切等技法。
在扎染教学之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首先,对扎染进行介绍,让幼儿了解扎染发展的民族背景和民族风情、欣赏扎染物品如丝巾、手帕、服装等。孩子们纷纷惊叹这么漂亮的图案是怎么做出来的?接下来让幼儿欣赏扎染的独特染织个性及色彩——朴素、自然、清雅,毫不张扬,符合当时人的情致,贴近人的生活。
从扎染宣纸再到白色T恤扎染,孩子们充分感受了自己创作的乐趣。扎染活动中幼儿学习了捆绑、打结、浸染等技法,在喜欢的白方巾、T恤上染上自己喜欢的各种图案,顺利地完成了从欣赏美、感受美到创作美的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提升了幼儿动手能力。
3.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形成有效的指导策略
打造适合开展民间手工活动的环境,提供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活动材料,激发幼儿兴趣;提供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鼓励幼儿积累有效经验,让幼儿感受美、创造美;灵活地组织幼儿进行练习,分步练习、整体练习、互助练习相结合。
根据幼儿的年龄、心理发展特点投放不同的操作材料。在开展泥塑活动时,最开始提供陶泥,孩子们对“黏糊糊”“脏兮兮”的陶泥有点不敢下手,老师就将其换成泡泡泥,这下孩子们的兴趣就来了。当看见泡泡泥在老师手中团一团、捏一捏就变成了有趣的造型时,孩子们都跃跃欲试。
根据活动内容的不同,有目的地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安排在一起,形成互帮互学的氛围,混龄活动特点之一就是大带小。开展剪纸活动一段时间后我们和花花的姥姥交谈得知:孩子现在在家里让妈妈给她买了各种不同的剪纸材料,其中有卡纸、彩纸和红纸等,她在桌子旁一剪就是一个多小时,对于剪纸很有兴趣,她说这样就可以帮助民间手工活动班级里的弟弟妹妹们了。
开展混龄活动课题研究给我园其他混龄社团的活动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目前我园组织了11个混龄社团,深受小朋友的喜爱和家长的赞誉,真正践行了从幼儿的需求出发的理念。
1.培养幼儿优秀品质
通过为期一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在混龄活动中幼儿学会了礼貌、等待、关心、合作和分享等优秀品质,塑造了幼儿积极健康的个性特征、提升了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促进了幼儿相互学习的主动性以及语言和智力的开发;由于幼儿之间没有班级界限和大小区别,交往能力和社会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弱化了“自我为中心”,幼儿彼此之间学会关心忍让、相互了解合作,学会协调自己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为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奠定了基础。而对幼儿来讲,混龄活动就像一个哥哥姐姐和他一起玩东西一样,状态非常放松,没有被“教”的感觉。
2.不同年龄段幼儿互相影响
在混龄活动中,不同年龄幼儿的经验、能力、想象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程度不同,相互之间影响,创作的作品会更加鲜活,因为幼儿的创造力除了受自身的经验水平影响外,还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在泥塑活动中,当老师确定一个主题后,中班幼儿能很快创造出夸张有趣的作品——牛头笔筒、平面人脸造型、愤怒的小鸟、招财兔等丰富的作品;大班幼儿的作品写实较多,少了一些童趣,受实际生活经验影响较多。
在扎染活动中大班幼儿总是左顾右盼、迟迟不肯下手,但小班幼儿上手很快,能做出不同色彩和图案的作品。当大班幼儿看完弟弟妹妹的操作过程和作品后,才觉得其实也没那么难。在这个过程中,中小班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给了大班幼儿很大启发和鼓舞。
儿童向儿童学习,比向成人学习更加自然而有效,模仿起来更容易,而且不会感到压抑。
3.提升教师综合能力的发展
在混龄活动中面对幼儿不同的个性和参差不齐的认知发展水平,教师首先要能准确判断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了解不同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以及幼儿的一些共性特点和实际需求,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更新理念,才能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支持和指导。
在对混龄教育不断的观察、反思、总结中,教师的观察和反思能力得到提高,对混龄教学活动的设计把握得更精准、活动形式更多样化、教学形式新颖有趣。同样的教学活动,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目标不一样、教学方法不一样,有时候不需要进行讲解,让小孩子看大孩子的操作,但有时候需要分桌讲解示范。
混龄教育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更多观察、模仿和学习的机会。教师通过观察、发现、探究、归纳、再探究、应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我园一年的探索充分证明了以混龄形式开展民间手工活动的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从研究过程和成果来看这项活动是科学、有效的,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可行性。